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9年开始爆发的30年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国家。一种是以德国为首(还有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的封建势力影响比较强大、资产阶级民主比较脆弱的国家;另一种是以美国为首(还有英国、法国等)的封建势力影响较小、资产阶级民主比较完备的国家。剖析德美两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对于认识30年代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1945年前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所经历的是一条不同于英、法、美为首的西方模式的独特的历史道路。德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确立是通过“普鲁士道路”实现的。农业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为德国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工业革命与英、法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工业生产很快超过了英、法,在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然而,德国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推进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相反,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使德国社会形成了一个以容克封建势力为主导地位的容克资产阶级,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政治与经济的演进呈现不同步平衡协调发展状态,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1945年之前,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十分缓慢,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在政治上确立绝对的统治地位,相反导致封建势力的复活和法西斯的兴起;德国在本世纪还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最后葬送了德国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1945年前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所经历的是一条不同于英、法、美为首的西方模式的独特的历史道路。德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确立是通过"普鲁士道路"实现的。农业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为德国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工业革命与英、法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工业生产很快超过了英、法,在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然而,德国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推进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相反,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使德国社会形成了一个以容克封建势力为主导地位的容克资产阶级,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政治与经济的演进呈现不同步平衡协调发展状态,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1945年之前,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十分缓慢,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在政治上确立绝对的统治地位,相反导致封建势力的复活和法西斯的兴起;德国在本世纪还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最后葬送了德国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危机。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七一年,美国发生了五次经济危机。一九七三年底,西方资本主义经过短暂的虚假繁荣之后,又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日本,英国,随后意大利、法国、西德等国也相继卷入危机。这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深刻、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点,连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合众国际社哀叹:“美国经济已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英国财政大臣惊呼:“英国面临最可怕的经济危机”。目前,资本主义世界一片萧索景象,政局十分动盪,政府频繁改组,首脑纷纷换将。这说明,这场尚在继续恶化的经济危机,已经并将进一步沉重地打击资本主义的旧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三十年代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大危机是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境 凯恩斯主义是在三十年代资产阶级大危机的困境,传统自由放任论失灵的背境下产生的。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出现了两件大事,其一,是1929  相似文献   

6.
1929——1932年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产阶级以沉重打击,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挽救岌岌可危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应运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美国以资产阶级立法方式进行所谓“新政”的罗斯福,一个是德国用法西斯主义进行独裁统治的希特勒。都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是经济危机的产物,为什么会走向两条道路?罗斯福“新政”与希特勒法西斯专政在内容上有何区别?二者的社会效果、历史地位以及实质又如何评价呢?本文谨就上述问题作一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波及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各国,最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是历史上空前持久,空前广泛,空的深刻的一次大危机。就时间而言,以往的经济危机一般都是十年左右发生一次,一至二年就过去了,而这次危机却延续了四至五年之久,个别国家甚至长达六年。就范围而言,以前的危机一般只限于资本主义工业国,这次危机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包括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次危机个仅限于工业、贸易、而且遍及农业和金融信贷等所有各行各业。多也只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与政策性原因分析李宣松二十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几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对于这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往的分析家往往只偏重经济制度的原因的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9.
宋教仁并非“拥袁派”、“议会迷”,其对袁世凯的妥协与让步实为时势所迫。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内阁制实为限制以袁为首的封建旧官僚的势力。宋教仁在当时的形势下谋求共和政体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同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爆发过两次大的经济危机。这两次危机的导火线、后果虽然不同,但都成为经济史上的转折点。1929—1933年大危机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73—1975年危机则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仅指对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抽象)。两次经济危机打乱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也导致经济学派的两次转变与“革命”。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的“繁荣”。1929—1933年危机,使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以市场自由经营论为中心内容的马歇尔新古  相似文献   

11.
1929~193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把德国人民推到了灾难的深渊。这种经济上的大衰退,导致德国发生了深刻的政治社会危机,为德国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打下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闻言实 《中华魂》2012,(5):55-62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本刊已刊载过一些外国政要、学者对这次危机以及与造成这次危机密切相关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评述与反思文章。现在,危机仍在美国、欧洲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蔓延。尤其是美欧主要经济体不仅还看不到经济复苏的明显迹象,甚至还有向长期衰退演变并向社会危机(如以"占领华尔街"等为口号的民众"占领运动"已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发生)、政治危机(如由于应对经济危机的失败已导致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领导人下台)演变的趋势。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这场空前严重的危机和泛滥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的进一步研究与反思,有些评述文章已深入触及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其本质和种种弊病。本刊将以《外国有关人士对国际经济危机和新自由主义的评述与反思》为题,再陆续摘登一些国外有关方面的文章,供研究参阅。本期摘登由闻言实同志提供的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的四位学者的文章:《全球的经济危机其实质是一场政治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的三宗"原罪"》、《欧洲资本主义危机》、《美国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危机呈现出形式多样化、波及范围广泛化、危害程度深层化的特征。1929—1933年间的经济大萧条遍及资本主义国家,人们认识到市场失灵的存在,并广泛接受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滞胀危机,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弱化政府的干预力度,更突出了货币政策的地位和作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使政府加强了对国际资本账户的管制。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由金融危机转化为实体经济危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力度趋于加强,手段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赔款战债问题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困扰着20世纪整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国际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国家从自己利益出发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后,美国总统胡佛提出了缓债计划,宣布所有政府间债务延期偿付一年,试图以此解决危机问题并促进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由于没有认清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胡佛的缓债计划既没有解决赔款与战债问题,也未能挽救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5.
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的局部稳定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方面暂时摆脱了战后初期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生产、贸易和财政的混乱状态,工业生产先后得到恢复和程度不同的发展.其中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对稳定,不仅时间比较长(1923——1929年),而且工业生产的增长亦较大.因这一时期基本上处于共和党人卡尔文·柯立芝的总统任期内(1923-1929年),故有“柯立芝繁荣”之称.本文拟就“柯立芝繁荣”时期美国工业生产的增长及其原因,美国经济“繁荣”的相对性和不稳固性以及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状况等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德国法西斯的兴起,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所谓历史的原因,即历史的继承性、历史的惯性力所然。纵观德国从资本主义产生到帝国主义时期的历史,由于德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出世晚又没有完成德国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使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极端软弱,德国社会长期保留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历史传统,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容克贵族融合在一起,变成容克资产阶级。这是不同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独特的“德国现象”,是德国法西斯兴起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德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德国法西斯产生并夺取政权,是20世纪2、30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国法西斯的兴起,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所谓历史的原因,即历史的继承性、历史的惯性力所然。纵观德国从资本主义产生到帝国主义时期的历史,由于德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出世晚又没有完成德国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使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极端软弱,德国社会长期保留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历史传统,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容克贵族融合在一起,变成容克资产阶级。这是不同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独特的“德国现象”,是德国法西斯兴起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德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德国法西斯产生并夺取政权,是20世纪2、30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角度来探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大变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的过渡。而30年代经济危机正是由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是一战产生的一种国际经济失调的结果。在以世界整体发展为特征的20年代,国际经济失调首先表现为供需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投资过度,带来经济高涨,另一方面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其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一直处于慢性危讥中;最后是欧洲经济对美国的严重依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这一特殊地位造成了1929年美国首先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欧洲并蔓延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资产阶级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十九世纪初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英法资本主义经济巳全面发展。而这时的德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地主贵旅掌握着政权,当李斯特走上政治和经济舞台时,面对的是德国民族的分裂,英国资本主义的竞争威胁和德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他深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与近代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楚汉近代时期的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在经济上,它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和英国;到二十世纪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强国。德国经济得到如此迅速发展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