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从语言符号的不同层面以及符号与符号、符号与客体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看,语言符号有三类理据: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的使用主体是人类,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但是理据性的客观存在不可否认。本文拟理清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和任意性的不同作用层面来加深我们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就语言符号的本质问题争论不休,一派是任意论,一派是理据论。现代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从语音层面论证了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同时指出语法层面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但他始终坚持任意性原则是语言符号的"头等重要"的原则。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任意论受到理据论(象似论)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是质疑和批评。本文论证并支持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有理据性的任意性,以期对揭示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辩证统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符号具有约定性,但不一定具有理据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的约定性和理据性既受符号约定性和理据性的规约,也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本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表意和表音两种文字的约定性和理据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的理据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它是诠释语言形式意义的重要工具。从语言符号的不同层面以及符号与符号、符号与客体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看,语言符号有五类理据:语音理据;形态理据;逻辑理据;语义理据;熟语理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但至今意见未能统一,近年来又成了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其实,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二者有机地对立统一于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和范畴。  相似文献   

7.
从主流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任意性与理据性的不同观点出发,依据语言符号的语音象似性,即拟声,语音象征、音素美、摹拟音、联觉通感等现象,探讨了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及这种理据性在实践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既包括任意性,又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的根本性质是任意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象似性是语言在不同层面体现出的性质。理据性和象似性正好与相对任意性的两种表现形式——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相对应,可以说是任意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任意性的反动。  相似文献   

9.
汉字性质是汉字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历来在表意、意音甚至表音的选择上纠缠不休.皮尔士的三元符号模式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走出这一困境.表意和表音事实上是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符号抽象化的程度不同而已.意音文字的提法不科学,因表意表音本身就处于"理据性→理据性·约定性→约定性"的符号链中.表意文字是最大强度的理据性与最大限度的约定性的完美结合,表音文字是最大强度的约定性与最小限度的理据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的词符号有简单符号与复杂符号之分。无论是简单的词符号还是复杂的词符号,能指对所指都有提示解释作用,其间存在着理据性的联系。简单符号词词义的理据在于汉字的形体与语音形式,复杂符号词词义的理据在于其能指意义(字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