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2.
“不……不……”语义结构的最早解释现代汉语语法书上讲紧缩复句一般均列“不……不……”表现的是假设语义关系。这可看出是“不……不……”,这一格式(如“不打不倒”“不问不开口”等),并指明是相当复句的假设关系类型。读宋代邢《论语正义》,其对《述而》篇中“...  相似文献   

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矣。——《鸿门宴》 试译:不这样,你们都要被他俘虏去了。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译:于是赵王这才斋戒了五天,指派专使捧着宝玉,并亲自在朝堂上举行大礼,拜送国书。为什么这样呢?原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表示敬意啊。 这两句中的“者”,中学教材未注明词性。张之强同志新著《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一书,对前一句中的“者”,解释为“它只用在假设复句中,位在假设条件分句的最后,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的话’。”诚然,这种“者”字的用法,比较虚化,甚至可以说接近语气词了。但是,如果从“者”的语源来看,两句中的“者”都具有指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以下简称《游》),在记游之后,发表了两点感想。第一点感想先是论述了“志、力、物”三者在成就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中语参》认为,这一句“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说明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只有‘尽吾志’,才能作到‘无悔’无‘可讥”’,显然,《中语参》把它理解成议论性的文字,并且认为它是一个关于治学的话题。笔者认为“尽吾志”的“吾”字应该理解成“我”,这句话不是议论…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的一种疑问句中,“孰”、“与”经常连用,形成一种“……孰与……”的习见格式。句中的“孰与”,从语法角度分析,它是怎样一种结构?从语义角度训释,它究竟表达怎样一种内容?对此,历代语法学者问或有所论述。如清人王引之在他的《经传释词》中说:“书传中言之‘孰与’者,皆谓‘何如’也。”他认为“孰与”盖等于“何如”。杨伯峻先生在《古汉语虚词》一书中也持相同看法,他说:“‘孰与’还可以组  相似文献   

6.
读了《教学与进修》一九八○年第一期刊登的《一条注释的商榷》后,有些不同看法.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文也来谈谈对于“间”字的解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统编教材对其中“间”字注为:“间道,小路,这里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一条没释的商榷》(下文简称《商榷》)一文认为此注不妥,认为联系上下文看,这个“间”字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从语法特征及意义分析看,“不……不……”格式可以分为平列关系及条件关系两类。前者的内部关系比较复杂,格式的整体意义相对于各构成成分的意义已有较大变化,但其句法功能只相当于一个词,整体充当一个句子成分。后者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句子中的作用则复杂多变。从本质上讲,条件关系的“不……不……”格式应属于复句中的一类──紧缩复句。  相似文献   

8.
汉语单复句划界研究问题论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语单复句划界研究问题论说邓文彬一单复句的区别,在汉语中是客观存在的。可是,这些年来却有一些人对此提出了异议。张世禄先生指出:“从‘独词句’到多重复句,都是属于句子的范围,实际上都是关于结构的繁简问题,与句子的根本性质及其所以成立的问题无关。汉语里句...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法理论认为“如果……,那么……”句式是表示假设关系的条件句式,或认为是表充分必要条件的句式,本文认为这样界定是不科学的,其结论是“如果……,那么……”是表示充分条件关系的条件复句。  相似文献   

10.
转折句式与转折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有几个代表性转折连词所标志的转折句式,包括常规转折、非常规转折以及二者融合性句式,可分为‘狭义转折’和“广义转折”两个概急。狭义转折主要包括带有“虽然……但是……”“可是”“却”“不过”等转折词的转折复句,这是教学语法所涉及到的常规转折。广义转折主要是结合语洁和逻辑两方面采看,前后分句具有转折关系的复句。它包括常规转折(即狭义转折)和非常现转折。非常规转折句是不含“但、却’类转折词的复句,本文重点计论了非常规转折中的让步转折句和假言转折句等典型句式,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归属转折句式的原因。常规与非常规转折融合的句子也属转折句,但还未形成固定的规范句式。  相似文献   

11.
周原出土甲骨“虫伯”卜辞,有的认为:“‘虫’与‘崇’疑为同声字。‘虫伯’,似为‘岽伯’。……《周本纪》‘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歧下而徙都丰’。二十二号卜甲的‘虫伯’(崇伯)疑即崇侯虎。持相同观点者还认为‘崇为方国名’。但对其地望提出不同意见,说“商末周初之崇伯,亦即崇侯虎,皇甫谧以为崇在丰、镐之间,恐误会《诗》‘诗伐于崇,作邑于丰’的意思,……按‘崇’一作,崈’亦作‘嵩’、‘崧’。王念孙谓古无‘嵩’字,原作‘崇’。其地望“据《水经注》青要山在新安县,即在今崇山附近”。而持相反观点者则进一步指出;“‘虫伯’即‘崇伯’,即指‘崇侯虎’,‘虫’和‘崇’声音  相似文献   

12.
“即使……也……”式复句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使……也……”式复句的归属问题,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达成共识,在普通逻辑研究中的判断类型也无定论。不少人认为,“即使……也……”式复句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实不然,它所表达的常常是联言判断。  相似文献   

13.
在偏正复句的条件关系中,“无论(不论、不管)……都(还)”是常用来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然而,有这样的关联词语的句子却并非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但是,在进行有关复句知识的教学时,人们却常常容易只根据句中出现有前后呼应的关联词“无论(不论、不管)……都  相似文献   

14.
<正> 定语后置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认为后置定语有一个标志,即后置的定语后面有一个“者”字煞尾,或句中还有一个“之”字,构成“之……者”的结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这种类型的句子容易辨认。然而仅凭一个“者”字煞尾来判定是否是后置定语是不够的.陈蒲清在其所著的《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里,就认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者”字煞尾。他从这个标准出发,把“楚人有涉江者”误认为是定语后置。这种认识颇有代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之为……”这种句型,杨树达先生在《词诠》中用以下例句进行分析, (1)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2)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 (3)唯行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荀子·不苟》)杨树达先生认为这种句型的“为”是“句中助词,宾语倒装时用之。”这种看法,对于解释以上三个例句,似乎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实际情况是,“……之为……”这种形式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上三个例句只能代表“……之为……”句型所表  相似文献   

16.
《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一句,虽然意思不难理解,但句法却不好分析。有的说是复句,有的说是单句。 我们认为这句莫若于“故”字之前断句,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这样便成了一个上下分句关系很明确的因果复句,用“以”、“故”两个连词连接起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17.
“以”“为”在古汉语中常常连写,构成“……以为……”或“……以为”格式。把连用的“以为”当作一个词来分析、研究其语法作用,始于《马氏文通》。马氏认为:“‘以为’二字有两解:一作谓词者,则‘以为’二字必连用;一作以此为彼者,则‘以为’二字可拆用。”这里所说的“谓词”就是谓语。“以此为彼”就是“以……为……”的意思,这种意义的“以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句中的“以”后无省略成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了“—……就……”这个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之一的语用问题。四个方面是:一般用于动词性短语之中;在短语或句中起关联作用;强调前一动词动作行为是后一动动作行的条件;强调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新修《辞源》第二册1067页“仿佛”条下说:“大概相似。同‘仿佛’,‘髣髴.《楚辞》宋玉《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唐李白《李太白诗》中《赠崔郎中之金陵》:‘登高望浮云,彷佛如旧丘。”又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仿”字下列了三个义项,其第二义云:“[仿佛]好像,似乎.杨雄《甘泉赋》:‘犹仿佛其若梦’.又写作‘彷佛’.”准此,“彷佛如旧丘”和“犹仿佛其若梦”两句如何解释?“仿佛”跟“如”和“若”岂不重复了?查《说  相似文献   

20.
学习毛泽东思想·…,’’··…‘’‘”“’‘’‘’‘”““‘””’一””’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的典范 勺 —《新民主主义扁”发表二十周年·,,········……光辉的榜样,伟大的言示 —耙念《星思之_又,可以燎原》发表三十周年…教于胜利,就一定能够胜利1思餐(1 .1).夏书章(1.5)·········一张迪惫(1 .11) —履《目前形势尔我仍的任务》········、··…强迪惫王境周修瘤(3.1)帝国主义的逞辑和人芜的越辑 —葫《丢掉幻想:淮备斗争》·,·························……黄春生梁山(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