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列宁以其杰出的理论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两种民族文化学说、无产阶级文化的党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文化革命”等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列宁以其杰出的理论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两种民族文化学说、无产阶级文化的党件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文化革命”等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以历史唯物论的视角接续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较早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瞿秋白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主张无产阶级要通过培育自己的知识分子及文艺大众化的途径掌握文化领导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瞿秋白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给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这个问题,对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和无产阶级文化派,认识苏联在十月革命后最初年代的文艺斗争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展我国的文艺事业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这个问题,对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和无产阶级文化派,认识苏联在十月革命后最初年代的文艺斗争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展我国的文艺事业都有一定的意义。十月革命前,高尔基和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前身,由工人作家们所组织的无产阶级作家俱乐部是有联系的,并支持他们的进步活动。1913年,高尔基与俱乐部的无产阶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文化派指的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这一团体,波格丹诺夫是这一组织的代表人物。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文化遗产,要求创造"纯无产阶级文化",认为艺术不过是组织的手段,这些主张都曾对中国早期的革命文学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一个充满错误的文学理论流派为什么被中国所接受?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斗争激烈,革命文...  相似文献   

7.
布哈林关于文化和文学问题的学说,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理论问题;二是关于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化建设策略问题,这里面包括文化领导权问题、干部培养问题和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问题;三是关于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学说与列宁、托洛茨基的关系问题.从这三个环节来考察,布哈林的文化学说的核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必须建设与经济、政治和军事相适应的无产阶级文化.布哈林的文化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世界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其中一个反响就来自后来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的葛兰西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批判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在文化的指导思想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立足于马赫主义错误哲学立场,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指导地位;二是在文化的组织领导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脱离党的领导的危险倾向,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无产阶级文化的领导权;三是在对待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虚无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发展必须遵循文化自身规律,批判地继承一切文化遗产;四是在文化创造的依靠力量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狭隘宗派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创造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培育与锻造在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构架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其隐匿于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深层结构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着力发掘阶级意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在张力作用,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物化现象对于当下社会的全方位侵袭,无产阶级意识甚至无产阶级主体自身在后马克思主义者视域下业已成为值得怀疑的“伪命题”.而毛泽东将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视为拉近与工农群众距离的有效途径,认为通过体力劳动能够切身感受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进而强化对于自身阶级的认同,有助于建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毛泽东关于体力劳动与无产阶级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处于低谷与挑战之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提供了一种多样可能性参照.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培育与锻造在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构架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其隐匿于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深层结构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着力发掘阶级意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在张力作用,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物化现象对于当下社会的全方位侵袭,无产阶级意识甚至无产阶级主体自身在后马克思主义者视域下业已成为值得怀疑的“伪命题”.而毛泽东将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视为拉近与工农群众距离的有效途径,认为通过体力劳动能够切身感受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进而强化对于自身阶级的认同,有助于建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毛泽东关于体力劳动与无产阶级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处于低谷与挑战之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提供了一种多样可能性参照  相似文献   

11.
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均告失败的历史情境下,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相遭遇。在国际视野下中华民族已是无产阶级民族的观念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革命的合法化论证路径之一,并进而演化为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理论接点,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化的过程中,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注重联系中国国情,既坚持走十月革命开辟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时又在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革命主力军以及武装斗争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中国化过程中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并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概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到1930年左联成立之前这段时间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它直接地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相联系,是“革命文学”论争这一文学思潮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具体反映和实践。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克兴等人与太阳社成员钱杏邨、蒋光慈等人的文学理论批评,代表着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理论倾向。其中,钱杏邨的文学批评活动最努力。钱杏邨写下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并结集出版了《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两卷和《文艺批评集》一册,译介、研究外国文学的《力的文艺》一册,使他成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的主将。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在积极推进无产阶级左翼文学运动中,敏感地注意到左翼文化建构的理论纲领与代表人物问题。配合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体系主要线索与经典文本的清理与疏解,瞿秋白在文学创作实践与文学文化工程方面为中国左翼文坛提供了一个无产阶级的光辉典范——高尔基,他设计周全又满腔热情地向国内同道介绍高尔基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方面的理论主张,高尔基在文学创作方面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的伟大建树,以及高尔基在无产阶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观点与前景设计。  相似文献   

15.
存在于 192 3年 - 194 9年间的无产阶级文学 ,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是在工农革命运动、战争、区域性文化、非无产阶级文学、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等因素构成的生存境遇里发生发展的。探讨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这一生存境遇 ,对于认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本质、规律、特征和评价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制度建设的渊源性理论,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建立了理论参照系。从逻辑层面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贯穿着实践的最大逻辑,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达成政党制度建设的动态平衡;从科学内涵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将制度贯通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把握这一核心要素是形塑党的建设正确方向和科学样态的前提;从价值意义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根本的质的规定性,为无产阶级政党文明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注入理论因子。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代后半期,“湖畔诗人”冯雪峰文学创作方面的兴趣逐渐转向文艺理论。一九二六年他译著了《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从《译者序》中可以看出,冯雪峰的文艺思想开始倾向无产阶级立场,这正是他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后的文艺运动中,冯雪峰致力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建设,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理论批评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纪律建设是列宁从建党初期就高度重视的问题,整饬党纪是列宁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一环。十月革命后,列宁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俄共(布)实践相结合,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纪律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其思想包括维护中央权威,严明政治纪律;禁止派别活动,严肃组织纪律;整顿党风政风,严整工作纪律;开展反腐倡廉,严格廉洁纪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持监察效率等措施。纪律建设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治党管党的有力保证,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深刻把握列宁执政党纪律建设的时代背景,借鉴列宁相关举措,严肃党纪,永葆党的先进性与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的思想。主要包括:增强理论自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使命;获取民众广泛的精神"认同"是无产阶级政党增强理论自信的根本目标;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是实现理论自信的基本途径。探讨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的思想,对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自信的时代要求,也是研究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思想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阶级出身是他始终对底层劳动阶级怀有深深同情的根源,他在作品里揭示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体现了他的无产阶级阶级倾向,他的作品虽然呈现出无产阶级文学的色彩,但由于他本人思想的局限性,最终也称不上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