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寿险业务的不断扩大,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很有必要对其偿付能力进行有效监管。文章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指标管理规定》中设置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系统的基础上,依据监管指标的设置原则对它们进行修正和完善,提出15个寿险公司监管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对它们进行降维处理,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是经营管理因子、业务损益因子、风险衡量因子、风险应对因子和资金运用因子。  相似文献   

2.
因子分析法在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畅 《统计与决策》2005,(8):150-151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整体运营的多元函数,依赖于很多因素,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提炼,找出对偿付能力进行监测的主要因子,并以此对2002年度我国各人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对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总体经营水平的综合反映.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不仅是保险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险市场监督管理的核心和焦点.一般来说,各国在保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偿付能力监管有两个层次,一是正常层次的监管,包括对资本金的要求、保险条款和费率的规定、投资数额及范围的约定、准备金的提存、再保险的规定等;二是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要求.我国2000年颁布实施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对非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以2003-2012年中国30家寿险公司共247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FA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与成本效率的关系。在研究中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构建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成本效率模型,将寿险公司的无效率项设成一组效率影响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函数,考察股权结构对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对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股权集中度对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晓军 《统计与决策》2006,(10):111-113
偿付能力监管是国际上保险监管的核心,随着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其保险监管体系也正在努力从以市场行为监管为主向偿付能力监管发展.本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四个在国际上有代表性国家的保险监管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他们的共性和特点,对中国正在探索中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过去10年里中国寿险业经历了全行业的快速增长,但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却参差不齐.文章通过投入松弛变量调整方法的DEA模型测度了寿险公司运营与投资效率,并综合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与筹资能力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研究了寿险业利润增长的动力源泉,并得出结论:过去10年推动寿险业利润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是筹资能力的提高;保费收入对寿险公司利润的贡献度并不大;随着政策的放开中国寿险业的投资能力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沈蕾 《浙江统计》2001,(1):19-21
一、综合评价的必要性随着这几年国内寿险市场的开放和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 ,我国的寿险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受法制建设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及保险观念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寿险市场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寿险公司作为寿险保障的供给主体 ,其经营行为和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寿险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因此 ,对寿险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已经成为寿险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加强保险监管 ,完善寿险市场机制 ,规范寿险市场的要求。目前我国寿险业正处于转型期 ,产品…  相似文献   

8.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试从分析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现状入手,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尝试提出建立我国包括偿付能力、资产状况、盈利能力、经营和业务能力等五个方面的保险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时预警,以便对保险公司进行更有效地监管。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有不同的利益主体,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公司效率,而投保人和监管机构关注的核心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那么效率与偿付能力是否存在冲突,或者说,监管机构的偿付能力约束是否影响公司效率以及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是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金融中介的视角,考虑不同利益主体,把偿付能力作为一产出指标,通过分析该指标的介入对效率的影响来研究偿付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引入DEA的扩展模型—RAM,因为相对于DEA,RAM能更全面地反映保险公司的相对效率,所得到的效率值具有严格单调性,而且能处理指标出现负值的情况,这对于不多的样本特别具有吸引力;在检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效率差异时,考虑到RAM方法得到的效率值是一个序数概念而不是绝对数量,本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保险集团监管,完善中国正在建设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管理体系,利用国际上应用广泛的CTE与VaR两种风险度量方法构建监管资本套利模型,对不同条件下保险集团套利策略进行理论研究。根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数据,运用R软件,首次对保险集团监管资本套利策略进行直观展示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监管资本套利可以为保险集团节约大量资本,但蕴含一定风险;若监管资本中考虑尾部极端风险,有利于降低监管资本套利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与寿险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12项关键指标,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寿险市场资源禀赋情况进行评估和分类,并结合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对中国区域性寿险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性寿险市场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并且市场资源禀赋的多寡与市场发展水平也并不完全一致.文章最后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经济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结合方式及保险资金入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毓铭 《统计研究》2000,17(5):37-39
 社会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同属社会保障范畴,其共同目标是通过保险基金的增值,为投保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以确保安全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多年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囿于立法范畴、管理体制、性质、特点、作用、范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相异性,两者互不相融,各自发展,不利于养老保障三大支柱的建立。如今,以保险基金入市为契机,以资本市场为纽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协调与发展,是未来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13.
叶朝晖  张恒 《统计研究》1999,16(6):12-14
我国人寿保险业自80年代复业以来,总体上一直保持着超高速的发展势头,寿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中保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公司为主力的中国寿险保费收入在1995—1997年分别为160.9亿、324.8亿、658.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在同时考虑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利益下,研究保险产品中最低收益保证的均衡定价,给出了不同效用函数下的定价区间,最后从再保险风险交换的角度给出了Pareto最优下的最低收益保证需要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如何确定经济资本以弥补潜在的损失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核心的问题之一。文章应用风险度量一致性原则及TailVaR函数定量估算了中国保险公司应具备的经济资本数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国某大型财产保险公司山东、湖北、四川三省机动车保险的承保和理赔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和b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机动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发现,中国机动车保险市场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且在险种和地区分布上不平衡。随着索赔次数的增加,信息不对称的险种差异仍然存在,但地区差异渐趋消失。同时,投保人在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赔偿限额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正向选择。最后,对保险公司如何应对信息不对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supposes that a large insurance company can control its surplus process by reinsurance, paying dividends, or injecting capitals. The exponential premium principle and proportional reinsurance are adopted in business activities. We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situation that the company needs to pay both proportional and fixed costs for dividends and capital injections. The object of the company is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joint reinsurance–dividend–capital injection strategy for maximizing the expected present value of dividends less capital injections until the time of bankruptcy. In both cases of non cheap and cheap reinsurance, we obtain the explicit solutions for value function and optimal strategy.  相似文献   

18.
杨旭  聂磊 《统计研究》2008,25(9):32-35
再保险人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水平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再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绩效以及整个保险市场的稳定。本文使用极值理论模拟了再保险业务的风险分布特征,比较了成数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业务风险分布的差异,认为再保险业务损失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厚尾性;成数业务损失分布具有均值大、方差小的特点,而非比例业务损失分布的均值较小,但方差较大;在高置信水平条件下,非比例业务的风险损失率远远大于成数业务。因此,再保险公司应当大力发展非比例再保险业务,并增强资本实力,积极拓展业范围,在国际市场上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