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在1973年11月从部队复员到扬中县玉器厂工作的。1978年,厂领导知道我以前曾做过生产队会计,算盘打得也好,就把我调到生产科当了统计员。说实话,我知道自己基础差,心里是有畏难情绪的:统计,我干得好吗?但我是当过兵的,懂得什么叫服从,我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相似文献   

2.
我与统计     
1985年的夏天,我从学校毕业分配进了一家2000多人的国有企业担任统计工作。不久由于我的前任统计人员因病去世,作为全厂惟一统计专业科班出身的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期待中理所当然地坐到了综合统计的位置上,再加上当时正值工业普查之际,我也名正言顺地成了首席普查员。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由于对厂里情况的不熟悉,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工作效率极低,我曾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过怀疑,也曾对统计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但在领导的鼓励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普查工作,并受到了一致好…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统计典型调查,部分同志曾有过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因而影响了工作.这种现象,在部分县、区甚至目前还存在着.为了澄清这种不正确的认识,现就农业统计典型调查的基本知识提出我个人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印象中,去年市烟草公司的翟爽女士专门来找过我三次。不是关于报表,而是别的。第一次是在去年夏天,来找我取订购的统计年鉴。因为之前她曾专门打了电话,所以我就专门给她预留了两本。一如她的名字,办事特爽快。我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有过迷惘,有过困惑,大跃进时代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改革开放初期的"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助长了社会疯狂浮夸、数字腐败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6.
吃过晚饭,就去徐师傅家串门。说起徐师傅,我很是感慨,从没有见过对老婆这么好的男人。两年前,他老婆査出乳腺癌,动了手术,他从此变成了一个“超级护工”,不但细心照顾,还到处打听偏方。为了让老婆有个安静的环境休养身体,呼吸新鲜的空气,徐师傅就把家搬到这乡下茶园住。他自己在城区工作,两地相距十多千米,就这样每天来回奔波。我私下曾悄悄问过他,这样累不累?他摇摇头,憨厚地说,他老婆也几次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累。我想,在体力上,他肯定是累的,毕竟是过知天命之年,但从心里讲,他愿意这样的累,因为他把老婆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统计工作已有七年,当时在参加培训学习时,老师曾讲过,统计是一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问,对此,我一直没有什么太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学会宽容     
前不久.单位里调整住房,我原来的房子分配给了别人。房子我曾花钱费力地装修过,虽不算豪华,但的确付出了一些心血和代价。原打算请新房主给一点微不足道的“辛苦费”,觉得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想到,不但没有如愿,反而弄了一肚子气,左想右想都觉得别扭!旁人都义愤填膺地给我打气:“一定要给他点颜色”,“把地砖砸了”,“把玻璃敲碎”等等。我也曾“摩掌擦拳”、“跃跃欲试”。但最终我没有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9.
王琦 《四川省情》2016,(12):56-58
“到了西藏没去阿里,等于还没到西藏。”西藏拉萨大昭寺僧人朋友旦曾对我如是说。去阿里就成为所有要到圣地西藏的一个终极目标。我这个经常去藏区采风的人也无例外。2015年应该是我生命中可以留下永恒记忆的时节,去阿里的夙愿在去过西藏如若干;欠后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学统计的,统计工作中有我的事业,离开统计系统,我可能会更有钱,但我将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 我叫杨德生,是广东省城调队的一名干部。 1984年我就读于复旦大学数理统计专业,1988年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统计事业中,时至今日已有十几个年头。期间有许多机会和诱惑,我都没有动摇过,因为投身统计事业是我无悔的选择。 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我即心仪于统计。我曾组织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统计预测与运筹课题中心”,获得专家的认可和支持,从那时起,统计这门学科就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毕业时,系里允诺我优…  相似文献   

11.
天上的玉树     
2010年4月14日的清晨,大地震颤过后,天上的玉树混沌一片,喧嚣中暂时失去了它原本超凡脱俗的淡定和从容,不再是记忆中静谧安详的模样,我无语凝噎在那天的清晨后,很久很久……五年前,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我曾有幸到过那个原本叫玉序,意思为遗址,后被音译为玉树的地方。虽然行走了迢遥的八百多公里;虽然到达的第一天晚上因高原反应,感觉脉搏加快,心脏肿大,塞满了胸膛,整夜无眠;虽然手背上出现了“缺氧斑”、青紫着嘴唇,但对那湛蓝的天空,神奇的草原,原始的风貌,依然一见倾心。“惊艳”成为我最强烈的感受,“神秘安详”成为恒久的记忆。只是见过一眼,结古镇这个被称为“离唐朝最近的地方”便在我心底纠结成一种情缘。似乎只是细细品味了一次玉树的美,平凡的生命自此有了些厚重。在那样的海拔高度上,曾看过云卷云舒,敬畏过生命,感念过上天的鬼斧神工。望着祥云升腾的地方,驰骋过想象,恍惚间以为自己就是在那草原上无拘无束地长大的,儿时的玩伴此时就在草原深处,吟唱草原欢畅的夏,奔放着自己……当年玉树归来,我无法抑制心动心痴,写下《八月玉树行》。记得当年的编辑陈老师说,结尾似乎意忧未尽,欲说还休。星移斗转,魂梦境迁,冥冥中,我竟要用如此忧伤的文字来续写...  相似文献   

12.
【正】母亲从前年过了60岁寿辰开始,突然迷恋上存钱。从那天起,只要瞅见母亲不在身边,父亲就会悄声向我抱怨母亲的苛刻。对于父亲的抱怨,我只能深表同情,也曾劝说过母亲,却无济于事。惟一能做的,就是背着母亲,给父亲一点零用钱,然而这难逃母亲的火眼金睛。起初,母亲也是一言不发,但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接着,母亲便开始训斥父...  相似文献   

13.
杭州话“是朝鲜族话吗”?这看似问得没道理,但实际上是有来由的。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暑日,我由大连陪妹妹去抚顺看望父亲。妹妹一直生活在杭州——我们的外婆(东北这边叫姥姥)家,我也曾在那儿呆过六年。兄妹长远不见,一路上自然是唠个不停。车到沈阳抚顺之间的李石寨,上来两位女士坐在我们的邻座。李石寨一带盛产水稻,汉族和朝鲜族相邻而居,大概是因为我在那做过三年多的知青,一眼我就看出,这两位女士一位是汉族,另一位是朝鲜族。我和妹妹接着聊天,说得自然是杭州话。过了一会,那位汉族女士突然问另一位:“说的是你们朝鲜话吗?…  相似文献   

14.
谋事在人,成事更在人,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摸清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人事部门的重要任务。我所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化学与物理电源研究所,建所已有50年了,在这50年历程中,曾有过无数辉煌,为国防尖端和现代化武器提供了数十个第一的优质配套电源。  相似文献   

15.
【正】亚洲在市场经济的战场上跟着西方跑了一百年,很急迫希望我们能赶快追上去。不是在后面追,而是能超越去想。我多么盼望我站在北京的街头,满眼看到不是香奈儿、阿玛尼、宝马、奔驰……而是我们自己的品牌。这儿是我梦想中的北京,这里有过齐白石,有过曹雪芹,有过沈从文,这个城市的文化的底蕴是最厚的,他一点都不输给巴黎、纽约。当年我...  相似文献   

16.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泰州市统计局陈凤至1991年止,六年寒窗,我终于走完了统计大专自学考试的艰难历程。在这以前,我曾先后参加过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电视讲座和《微积分》电视讲座学习,均以优秀成绩取得大专单科结业证书。但系统地学习大专水...  相似文献   

17.
统计报表文字说明是统计报表的附件.要叫报表中的数字也能向领导说出话来,关键在于写好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写得好,就能有利于领导了解、研究和改善企业的计划管理工作.我曾参加过县社计划统计员会议,参观过各乡基层社一个月的文字说明,这些  相似文献   

18.
情钟统计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年时代,我对这句圣人之言,只有肤浅的理解。迄今,已干了26年的统计工作,经历了敬业、喜业、乐业的三个阶段。今日,重温圣人这句话,我悟出了个中三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旦达到信任与亲密程度,即美称为缘分。世上有千行百业,假如你选择了某种工作作为终身职业,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对于统计工作,我情有独钟,是一生无悔的选择。统计工作选择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十分喜欢算术,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每天母亲买菜回来要记账,我总是当仁不让,负责执笔和拨算盘。1969年只读初中“老三届生”的我,…  相似文献   

19.
南街行     
南街村这个名字我早有耳闻,有人曾对我说过,这是当今中国大地上仅有的一个红色共产主义社区,我不清楚他是从哪个角度讲的。不过,今年四月份使我有机会去了一次南街,虽然走马观花,但确确实实看到了南街村的经济实力,还聆听并实地考察了南街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在党校学习的缘故,学校组织学员搞一次社会考察,南街村便成为其中的一个点。4月7日晚我们一行20人乘火车,次日早晨到郑州,到达郑州后稍事休息了一会儿便乘汽车直达南街村。初春的太原杨花还刚刚吐蕊,我们看到的河南已是绿叶长成,田间到处是绿油油的小麦,一望无际的…  相似文献   

20.
一、近与远 第一,在时间上要放眼长远。 部队院校是为部队培养军事人才的,但部队院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近视的现象,即为部队而部队。在部队干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不想转业。笔者曾做过一些调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部队时间长了,对部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心里不想离开部队;另一种就是怕回到地方去不适应。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中有两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为什么几乎每个人对“转业” 都很敏感呢?我想首要的原因应该是不想离开这个曾抛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地方,但对到一个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