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随着女性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她们以其独特行为路径变更自身的行为模式,由此引发各种女性突生现象的热议,其中"剩女"现象就是典型的代表,成为社会学者谈论女性问题的焦点。此文着眼于从女性模式建构到"剩女"现象生成这一特定社会事实,深入挖掘"剩女"现象背后蕴含的模式演绎与行为实践的交互态势,以"剩女"这一特定范例揭示女性模式的逻辑建构对女性实践所具有的特殊功效。  相似文献   

2.
国内"剩女"现象日益凸显,"剩女"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队伍和社会现象,一经媒体介入立即引发民众与学者的广泛思考.以"剩女"现象作为一种分析范例,从帕森斯社会行动模式建构理论出发,探究女性模式在分析女性行动中的特殊功效,用模式变量来探究"剩女"问题,诠释各种婚姻家庭制度、女性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剩女"这种女性突生现象的逻辑演绎与行为变迁,寻觅"剩女"角色选择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3.
剩女猛于虎。不可否认,80%以上的剩女都是自身条件优渥,或者自认为条件优渥的女人。当她们步入而立的门槛,能否走入婚姻将面临着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代导演中的女性导演是数量激增的一代,她们进入主流电影界并拍摄了大量成功的影片。但是,中国女性导演受中国女性主义发展以及女性文学发展的约束非常大。中国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第四代中国女性导演可以就中国女性主义运动早期(五四运动时期)所探讨的女性出路问题进行解答,即女性有能力脱离家庭独自生活。但是,中国女性导演极其有限地触及了社会中限制女性最多的领地“婚姻”。对于婚姻问题的躲避,是由中国女性主义发展以及女性文学发展的天然缺陷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城市体验是 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关注焦点。作家们在其作品中着重抒写了由商业社会的物化和男权话语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 ,以及她们在寻找自我拯救的策略时的迷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单身女贵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所经历的现代化进程对家庭和女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单身女贵族"的出现是现代性和传统性别秩序相遇的必然结果.中国现代"单身女贵族"具有以工作为支点的独立生活,同时她们在职业上的优势和年龄上的劣势又与"男高女低"的婚姻模式相矛盾,从而成为她们组建家庭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别是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所处境况的认识尤为细腻深刻。张爱玲认为自然健康的女性具有神的特性,但是长期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制下,心灵极为扭曲和变态,使她们甘心被奴役,对待爱情、婚姻和生活有着太多的无奈。现代的女性不再是女神,也不要做女奴,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是真实的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文学史上,苔丝和尤三姐是两个非常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家庭环境,男权社会以及她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她们两人悲剧的成因和她们个人对待悲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从这点出发,对苔丝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知识女性有着一般职业女性所共有的苦恼,诸如角色紧张问题,社会男权意识的排异性问题,以及女性自身被男权意识同化的问题等。所不同的是,知识女性视职业如生命,不象一般职业女性能挤兑上班时间以减少家务劳动的负荷,从而角色紧张问题更为明显;知识一职业女性素质较高,参与意识、女性意识较强,故对来自男权意识的排异性反应更为强烈,矛盾亦更为尖锐;另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女性还在传统意识中滞留,潜在的心理依附与高智力杂揉而形成一种高雅的奴性。所以,知识女性的悲剧是真正的悲剧;她们的痛苦是一种智慧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包括对理想婚姻的渴求和社会角色的担当。封建社会中,她们无法攻破男权势力的强大堡垒,建立事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寻求同声相应、志同道合的理想婚姻便成为她们迈向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定期婚姻契约是婚姻自由的体现,符合私法自治理念,因其能缓解大龄男女滞婚及非婚同居、试婚、婚外情等社会问题,减少离婚诉讼,节约司法成本而具有存在价值。但同时,推进定期婚姻须解决好婚姻登记的变革、社会低生育率的压力、婚姻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子女利益保护和婚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等问题。定期婚姻契约能够促进契约伦理和家庭伦理的一致,是制定或补充婚姻法律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现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新生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婚恋问题常被忽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在理性化、多样化、城市化和自主化等方面的现代性表现,同时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现代性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在宏观环境营造、具体解决政策出台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解决之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家庭面临的诸如未婚同居、婚外性行为、"第三者"、高离婚率、"同性恋"等新情况新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回到对人类社会婚姻制度本质的再认识上,才能对建设和谐家庭形成合理的判断:在家庭之中,每个成员仍要履行婚姻家庭义务,遵守婚姻家庭的社会规则。  相似文献   

14.
异地联姻是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县、市、省而形成的跨地区通婚,婚姻移民是因为异地联姻而发生了迁移的人员。婚姻移民家庭融合程度较高,这是因为异地联姻是在各种结构性因素限制下联姻双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符合婚姻移民和当地居民双方的利益。但是,异地联姻家庭中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家庭问题与家庭矛盾,"异地联姻"的因素仍对其家庭融合产生负面影响。家庭融合对婚姻移民的异地生活适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婚姻是基于情感、责任、道德之上进行男女择配的制度性安排,是一种社会规范在制度上的体现。而婚外情(ultra—marriage love)违背婚姻制度,对婚姻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伤害,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婚外情的主要矛盾是情感与婚姻制度矛盾,对此世界各国试图通过立法来解决婚姻纠纷,然而情与法的冲突是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在苗族的传统上却成功地解决了婚姻与情感的问题,通过射背牌使有情人各安其份,回归现实的婚姻家庭。这是苗族对婚外情的智慧处置,比起制度性惩罚来得高明。  相似文献   

16.
在宁夏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移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伴随着移民生产方式、经济活动的转型,交往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从而引发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回族妇女传统婚姻观念与现代婚姻观念出现了不协调。基于宁夏生态移民区永宁县闽宁镇回族妇女婚姻质量问题的调查,对影响回族妇女婚姻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期望有效开展生态移民区回族妇女社会工作,就提高回族妇女家庭生活质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西部罗定市华石镇下辖的7个自然村落的越南婚姻移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她们的困境主要包括家境贫困,自身或家人的健康水平低下以及身份污名带来的被疏离与排斥。分析表明,越南婚姻移民合法身份缺失、无权益保障,夫家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中的弱势地位以及特殊的婚姻形式使得越南妇女无法从娘家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是造成其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政府可以在立法层面上向这些越南媳妇提供优惠政策,尽量解决她们的国籍、户籍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帮扶和公益救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清水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苗族地区L村的婚俗变迁,以"礼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婚俗中礼物馈赠的呈现、流动、变化及象征意义来探讨该地区的婚俗变化。文中既包括男女双方在不同时期的礼物馈赠,也包括男女双方家庭的新婚祝福礼物。婚俗中的礼物互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研究礼物交换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诠释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婚俗中礼物的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苗族在社会转型下的婚俗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男青年成婚难问题,在偏远落后地区更是呈连片集中之势。这一问题将会给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增加社会福利与健康成本;社会管理与治安维护将更为严峻;有可能加剧阶层分化,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民族地区的这类现象可能引发民族问题,不利于民族团结;妨碍经济发展;导致成婚难问题恶性循环。这些影响间的关联会加重某些影响的程度,而通过媒介效应、蝴蝶效应、流动与平衡机制,这些影响将会扩展至更广泛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作为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他们在批判传统包办婚姻的同时,大力张扬自由恋爱,对自由恋爱的内涵、价值、伦理要求及其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对现代情爱观的形成和人的近代化进程有其积极作用,但思想中某些方面也表现了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