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关联理论的广告翻译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本文结合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基于"广告英语语用翻译等效、译文的信息内涵与原文的相等"的关联原理,探讨了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直译策略、意译策略、增删策略、套译策略、创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翻译策略可分为原语中心翻译策略和译语中心翻译策略两种。前者强调原语,后者突出译语。造成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有翻译发起人的翻译指令、原语文本类型、原语译语写作范式一致性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翻译发起人翻译指令。翻译发起人是翻译赞助人甚至投资人,了解译文交际环境和用途,向译者发出翻译指令,以满足译文读者期望和社会要求,实现自身利益。翻译策略是构成翻译环境的六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折衷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两所大学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运用翻译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阶段翻译作为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肯定了翻译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研究还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习者对翻译的需求和运用有所不同,这些都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有效利用翻译策略,更好地发挥EFL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翻译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每次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晚清翻译译作虽多,却因普遍对原文"不忠"而饱受诟病.不少论者借用西方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只看到中国翻译对于西方翻译的"共性"部分,却忽略了对中国翻译活动中"个性"因素的研究.晚清翻译之所以"不忠",有着其历史必然性,翻译传统在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译者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都受到翻译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学习策略进行定义和分类,并调查分析了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其运用和掌握的程度.对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环境中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策略及策略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翻译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同时为教师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以文本的功能和类型划分作为选择翻译策略和进行翻译评估的依据,对翻译教材编写具有重要启示.编写基于该理论的新型翻译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指导学生的翻译策略选择,以及辅助学生的翻译评估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在选择"译什么"和"怎么译"时,其主体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对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起着重要影响.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可以说明译者的主体因素,尤其是译者文化态度和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描述-解释方法,从意识形态的视角,以董秋斯的译本《大卫·科波菲尔》为个案,详细分析了董秋斯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直译"策略的原因,以期加深人们对翻译家董秋斯的了解和对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操控翻译策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通过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依据目的论的基本原则重释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基于严复所处时代对翻译的特殊需要,从目的论视角解析了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为启发民智、保种自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即在内容上对原文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和改造,叙述人称用第三人称进行译叙,文体上采用古雅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