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7年初春,山东省委党校理论研究生班到南方考察。购买胶卷时,我提议买乐凯,然而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嚷着买富士,并且说要买就买好的,不要在乎那几块钱。最终买了30几个富士,尽管富士比乐凯每个要贵七八元。我内心并不愿买富士,一则富士的确比乐凯贵,二则我知道北京一家报纸搞过一个测试,将乐凯与富士、柯达去其标志,拍摄后请行家来辨认,结果分不清谁是谁。这说明乐凯的质量已不低于富士。  相似文献   

2.
点评:这是一篇读来让人落泪的文章。毒品不仅毁掉了作者的爸爸,也毁掉了这个家庭,小作者承受了她这个年龄本不应该承受的困苦和压力。文章感人还因为它有几个细节,跪在地上的妈妈,骗学费的爸爸,被拳打脚踢的“我”……这些画面组成了这个家庭被毒品毁掉的情状,也让读者深知毒品的危害。相信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应该明白:请永远远离毒品!  相似文献   

3.
混搭时尚     
有一本时尚书非常流行,书名叫《混搭中产家》。这是一本解构中产居住生活的书,作者在“文化混血,目标混杂,趣味混乱,风格混搭”的时尚文化状态中,描绘出了一个标准中产的家居形象。其实,我认为作者要说的关键一句话——就是“把梦想放进去”。因为消费者有很多的梦想,他们都希望这些梦想在家里面释放出来,他可  相似文献   

4.
日前,一对在甘肃打工的河南夫妇要将刚出生的亲生女儿以7000元卖掉.尽管这对夫妇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叫卖亲生女儿是想再要个男孩,因为这已是他们的第4个女儿了,但是,从他们住院后连押金都凑不够的情况看,经济拮据也是他们不想抚养孩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南京有这样一家三口:丈夫是美军少校,妻子是中国人,他们有一个三岁的混血儿。因为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一家人已经分离了三年。现在这三口之家因为伊拉克战争而再次不得团聚,只能伤心地咀嚼因战争而造成的分离之苦。  相似文献   

6.
柯南 《现代交际》2003,(8):21-22
看到过一则漫画的对白:女士对给自己开门的男士说:“别因为我是女人而替我开门!”男士回道:“不,夫人,是因为我是男人!” 这就是典型的有绅士风度的男人。当然,在欧美国家,这样的绅士男人不是稀有动物,因为他们有“女士优先”的传统。但在国内,虽然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男性群体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修养和风度,但毕竟对这一传统“拿来”的时日尚短,很多男士不曾意识到这也是考查其素质的一个方面,所以,当尊重女性成为一种社会公德时,我们有必要为男士提供一点儿帮助,让他们的魅力在女士面前一展无余。  相似文献   

7.
新不羁主义     
想做就去做,这是新人类一句流行的口头禅。有时甚至对后果也很少考虑。用他们的话去解释是:“解释等于掩饰,掩饰等于没出息。”谁也不想没出息。 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他们快乐的人生观。他们是快乐的动物,“凡事往好处看”,就算有不幸事,亦大大减轻其悲剧色彩。新人类绝对有理由乐观,因为他们生长于经济富足的年代,享乐主义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与父母辈相比,父母辈的行为必小心翼翼、必节俭克勤、必强调长远危机……,因为他们的角度是悲观的。而新人类呢,则胆大妄为、冒险犯难、挥霍豪爽。 消费模式往往塑造了精神模式。新人类因…  相似文献   

8.
相声艺术家侯耀文去世了,我看见我所认识的几位中年人脸上的表情呆滞了一下.我可以感觉到,他们是伤感的.对啊,因为这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我想说三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对恋人朋友,他们一直彼此喜欢,这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因为很多原因,很多担忧,他们保持了好长时间的朋友关系。所幸的是,最终他们还是鼓起勇气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值得纪念的一期,因为,《婚姻与家庭》杂志已经走过25周年。而这25年来,因为有众多读者的陪伴,它才会走得如此精彩。在这一期,我们精选了3位各具特色的读者,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回顾展现了与本刊的亲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第一次失败的婚姻阴影还未消散,这对双方都是再婚的夫妇只因为一点点的误会,就各自打起了算盘:为了预防这次婚姻又有什么不测,他们拼命地为自己日后有好出路而挖空心思地算计对方。不料算来算去,最后却将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第二次婚姻再次推向深渊……  相似文献   

12.
这不是一个杜撰的故事,我希望它是一个梦魇,说出来就被打破了,所以我用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Jack和邓玫,他和她都知道我要写这篇近乎“口述实录”的文章,都没有阻止我,也许现在的他们也不知该往何处去,也许他们也想在我的文章中找到一个答案,一个方向,也许应该说是一份勇气。邂 逅 邓玫是我最好的朋友,30岁的她,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很迷人。我从来没有用漂亮形容过她,因为她的外表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细细的眼睛微吊着,颧骨很高,嘴唇很厚。 那一天是7月17日,邓玫28岁生日。本来邓玫不准备办任何的庆祝仪式,28岁对女…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真实的采访记录,属于已经远去的2004年的特别场景。他目光低怯,只有满面石灰的时候,那双眼睛才勇敢;他把那双真皮皮鞋擦得锃亮,一到工地就脱下来,偷放在东家还没启用的柜子里,走时换上,对着那纤尘未染的皮鞋笑得很乐;他刷墙的时候用报纸折个帽子扣在脑袋上,嫌碍事又弃之不用,头发、脸上、鼻孔与脖子全是粉尘,他冲着水龙头抹两下,倒更像个半成品的石膏人;他没坐过地铁,因为舍不得3块钱,但是公交车总令他不自在——只要有他在,以他为圆心,周围一米之内往往没人;他对他的所有东家的态度都很冰冷,这样,他就不怕他们对他更冰冷;他觉得城里的女人真好看,可是越是好看的女人,看他的那眼神儿就越带着飕飕的小刀子;他攒了5个月的钱买了部二手手机,没用几天就没声没影儿了,他去找卖货的,人家把他打了一顿;他好几次因太晚赶不上公交车而步行回住处,路上被盘查,他花了好几天的伙食费办了暂住证;他一年到头攒了3000块钱,存在一张卡里,他期待着回家时到提款机里把钱都取出来,就像城里人那样“,奔儿奔儿”按几下按钮,就可以“刷刷”地取钱;他还想去超市刷一回卡,他每次看到城里人刷,都觉得他们真牛;他把卡掖在裤腰里,隔一会儿就偷偷按一下,那里是他回家的全部理由......他……,他就是他们。在我们的城市里,日子对于他们,比对其他人都更具体,因为那是他们用来计算工钱的计价单位;钱对于他们,比对其他人都更像钱,因为5毛钱能在市场收摊的时候买回一堆菜叶;生存对于他们,比对其他人都更简单,因为他们不敢有太多的要求;身体对于他们,比对其他人都更“强壮”,因为他们不敢生病;亲情对于他们,比对其他人都更温热,因为他们出来打工的原因,就是为了给爸治病、供弟读书、给家里添头猪;城市对于他们,比对其他人都更虚空,因为他们只“看”过抽水马桶,只住过初级阶段的高楼大厦的水泥地,只“听”过商场里的音乐;春节对于他们,比对其他人都更快乐,因为一年里终于可以有这么几天,他们能体面地、尊严地、享受地过几天像样儿的日子。这一年,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引人关注;这一年,政府为他们撑腰;这一年,他们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而生活对于他们,比对任何一个人都更充满希望,因为他们的愿望是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如同小说一般,却是一段悲情的诉说……这曾经是一个人人都钦羡的美满家庭,小主人公熙熙是这一家人的快乐源泉,因为有了这个人见人爱的漂亮宝贝,熙熙的爸爸妈妈曾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曾经自信地以为未来的日子一定会一天好似一天,可是有一天,他们眼前的美好世界突然间坍塌了,他们的幸福瞬间走向绝望的深渊……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记者,我过去24 年间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就是撰写一系列描写知名首席执行官办公室的文章,这一点毫无疑问.我给他们打电话,试着说服他们,允许我去参观其办公桌、家庭照和书架.大多数人明智地拒绝了.但有少数人答应了,他们要么是因为对我没有疑心,要么就是因为够虚荣.因此,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我得以放纵自己爱管闲事的天性--同时还能因此获得报酬.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的偏执狂里,我最怕遇到的是那种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偏执狂,因为他们能给你讲道理,而且他们要一直讲到你心悦诚服为止。比如说,我曾经遇到一个偏执狂,她是素食主义者。OK,这无所谓,我能做到跟她吃饭的时候只吃白菜豆腐,但问题是她要强迫你接受她的观点——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所有的偏执狂都特别适合做传道士,他们会不遗余力地给你洗脑,一直洗到你跟他们一样。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人世,这对于创造了这个奇迹的每一对夫妻来说,其意义有多么巨大是不言而喻的。时间表上的这一刻度,也将会使他们永志难忘。但是,这份记忆却“男女有别”,更直截了当地说,应该是:男人的记忆是非常片面、严重残缺的。因为当孩子出生时,他们不在第一现场。是的,尽管他们是最重要的两个当事人中的一个,但他们总是缺席者,因为似乎天经地义的,产房拒绝男人进入。男人们已经习惯了,那里是除他们的禁地。哪怕里面有两条生命与他息息相关,哪怕他的一颗心急切得恨不能扑向产床,但他的身体还得老老实实地呆在那壁厚重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初以来,模因进入了中国。起初,它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因为他们认为模因缺乏科学支撑,不能成为学术研究领域。尽管在模因的发展中出现了不被接受的情况,但它仍然设法发展其理论支持。在本研究中,作者以模因为关键词,在CNKI上搜索了639篇文章,剔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章后剩下400篇,从而分析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模因研究的状况。近年来模因已经成为语言学较为关注的话题,因此,找出该话题的趋势及对我们现实世界的主要贡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种人,天生不喜欢束缚,总喜欢向不可能说‘不’,他们是墨守成规的反面,是常人眼中的异类。正是因为他们妄图改变世界,所以世界真的被他们改变了。他们,就是我们。"这是青苹果健康介绍PPT里开头的一段话。而正如这段话所描述,移动医疗,正在带给大家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撰稿人佩吉·努南发表了以《演讲出色其实不难》为题的文章,颇有指导价值,现编译如下: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思想这东西很奇怪,它从你出生的那一刻便开始工作,且从不休息……然而,一旦你站起来要当众说话的时候,它却会突然停工。”根据专家调查也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生各种可畏惧之事中,最为可怕的是演讲。对此,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我第一次讲演以前就曾对当众演讲畏惧了40年。其实,怯场只是一半原因。要演讲,首先还必须构思讲稿,许多人一想到这一点便打退堂鼓;因为他们认为演讲犹如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