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高度的依存关系,不同的资本结构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资本结构的合理确定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础。由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缺陷,导致其治理结构出现诸多问题;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基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体包括:改善股权结构,最大程度减弱"内部人控制",重构债务结构,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性控制"等。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如何防止“内部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分离将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通过对"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分析,认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改革时,国有企业应从以下5个方面防止"内部人控制"1)解决国有股自身代理问题,使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真正到位;2)规范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4)培育经理市场,形成竞争机制;5)建立、健全破产机制和兼并机制以约束经营者.从而使经营者(内部人)朝股东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方向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分析国有企业形成内部人控制的根本原因及现行稽察特派员制度的不足,探讨"分享制"对国有企业实现有效监督的功用及进行"分享制"改革需注意的主要问题,为国有企业的制度完善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分析表明,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案,推动代理人主动以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为自身效用函数,是有效遏止“内部人控制”弊端及其所引发的预算软约束问题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将是重要的突破口。政企分开、加强信息披露与控制“内部人”三管齐下,“硬化”约束,是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就我们国家现在的环境条件而言, 国有企业被内部人控制是一种必然选择。尽管不可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失控, 但只要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可能的。本文还认为现在的会计委派制度既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 也存在实践上的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6.
对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给予褒扬和抨击都是不科学的."内部人控制"是和一定的企业形态相联系的社会现象.公司治理的任务不是消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而是限制"内部人控制"的消极作用.就我国而言,完善公司外部治理、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是限制"内部人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主流思路实质上是一种“外部人”模式 ,它忽视了职工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方面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 ,与“外部人”相比较 ,职工更有积极性和信息优势去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为了充分发挥职工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上的作用 ,应有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在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的“内部人控制”具有明显的事实特征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产权单一 ,国有产权的所有者形同虚设 ,同时对经理人员的监管乏力 ,从而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 ,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是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分离将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通过对“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分析 ,认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进行公司制改革时 ,国有企业应从以下 5个方面防止“内部人控制” :1)解决国有股自身代理问题 ,使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真正到位 ;2 )规范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3)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4)培育经理市场 ,形成竞争机制 ;5 )建立、健全破产机制和兼并机制以约束经营者。从而使经营者 (内部人 )朝股东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方向努力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向公司制迈进的同时 ,其“内部人控制”问题日渐突出。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得出的结论是 :必须理顺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健全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 ,才能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