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大数据产业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已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各行各业都试图利用其谋求新发展。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装备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信息化程度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装备制造业希望通过大数据新兴产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装备制造业与大数据产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分析不同类型大数据产业特征,从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需求角度,探讨大数据服务产业、大数据整合产业、大数据挖掘产业与设计研发型、产品制造型、批发零售型及一体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融合发展关系,提出大数据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为装备制造业借助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产业融合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涉及多个维度的复杂概念,由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情境等差异,在已有研究中关于产业融合的概念、前因后果等一般性问题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也未形成相对统一的产业融合系统性理论研究框架,这使得许多学者在尝试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实践相结合去研究中国具体的产业融合模式、产业融合路径、政府规制、产业政策等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理论和政策研究滞后于实践,很难解答系统性、机理性且符合中国实际情境的问题。文章以梳理产业融合的概念、形式为基础,对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等一般性问题进行归纳和展望。未来研究可以围绕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融合理论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下的产业融合问题、产业属性差异对产业融合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来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旅游产业的全新发展模式,近年来,旅游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其中,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的融合是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对旅游产业、会展产业的构成、旅游与会展产业价值链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论证了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的可行性:旅游产业和会展产业共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和产业资源,产业链彼此交织,旅游产业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会展产业的资源和影响力则是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此,建构包括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在内的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在发展路径上,包括支撑层面的资本融合、技术融合与人才融合,基础层面的资源融合、功能融合与市场融合,以及最高层次的品牌融合与文化融合;最后,与产业融合路径相对应,提出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融合的4项重要对策,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改进政府管理、发展骨干企业与整合产业价值链,以期对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沼气是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当前由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不完善,第三产业已成为影响农村沼气发挥效益和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因素.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融合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循环经济和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对我国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面临的困难以及战略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其次探讨农村沼气进行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力,阐述市场是推动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是以交叉融合、内部集成融合和优化融合等不同的路径,然后聚变成利益高度关联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等多种模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行产业融合以此带动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有效路径。降低交易成本、创新驱动、消费结构变化、政府政策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的多种形式的分类有助于认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用分工理论审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围绕"农村"展开,坚持从技术融合走向产品融合,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作为发生融合的标准。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农村打造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化的融合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测度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指数,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结果在替换变量和改变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能成立,并且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金融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机制。其次,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在财政支持、城镇化水平和地区分布的不同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最后,采用空间模型,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农村数字化,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生产力作用,必将会对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系统梳理农村数字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农村人力资本视角,详细剖析该影响可能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其次利用2008—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数字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最后考虑到不同省域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尤其是作为数字技术传播和应用主体的农村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可能会影响农村数字化的作用发挥,文章将农村人力资本设定为门限变量,实证检验农村数字化的人力资本门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意味着农村数字化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发展农业新兴业态与培育产业融合主体是农村数字化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机制,相较而言,农村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农业新业态发展;农村数字化、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门限关系,即农村数字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要受到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与影响,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运用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挥农村数字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耦合协调关系检验发现,农村数字化与农村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此,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构建农村产业数字化传递通道,加快农村数字化进程,深度挖掘和发挥数字要素的生产力作用,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数据技术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应用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的能力,不断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持续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农村人力资本与数字技术的耦合度,以此推动农村产业迈向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为灵魂、体育为支撑、旅游为载体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趋势。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考虑河北省张家口市体育、旅游、文化丰富性与区域性特点,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企业机构和从业人员4个维度,选取28个二级指标,利用张家口2013—2019年相关数据,对张家口市体育 - 旅游 - 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建立协调度影响因素模型,深入解析体育 - 旅游 - 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体育 - 旅游 - 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状况逐年均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其中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体育 - 旅游 - 文化产业仍处在失调水平,融合发展也刚步入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加快三大产业间融合发展力度,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按目前三大产业的耦合发展速度,预计在2026年三大产业的耦合发展将进入成熟阶段。 通过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要做到体育 - 旅游 - 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需重点做好张家口市境内公路里程、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进一步提升,以打造出“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消费新生态体系,培育张家口市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疫情常态化及后奥运时代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业革命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促生了新的产业融合方式,并加快了产业融合的速度与进程。分析物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二者关系以及物联网对产业融合五种形式的促进作用,并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入手,研究产业融合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效果,提出运用物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融合之势愈加明显。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首先需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地指导产业发展;其次有必要打破体制壁垒,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再者,营造开放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精神,从而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经管"战略背景下,高校金融学类专业建设呈现出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融合、从独立创教转向协同合作的新特点。然而,实践中金融学类专业建设面临着专业办学定位偏移、学科布局不完善、课程体系失衡、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这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金融学类专业建设的实践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经管"的建设。为此,从"窄口径"的融合构想、"中口径"的融合方案、"宽口径"的融合思想三个维度重构金融学类专业建设的路径,力求为金融学类专业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以煤电能源为主体的国家,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成为供给侧改革中关注的重点。以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切入点,将中国煤电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细分为煤炭产业的前向一体化和电力产业的后向一体化,依据2002-201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投入产出表法计算纵向一体化指数,运用以中间投入为代理变量的半参数估计法测算煤电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纵向一体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煤炭产业的前向一体化指数与电力产业的后向一体化指数均是波动上升的,但后者上升趋势高于前者。(2)煤电产业链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电力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于煤炭产业。(3)煤电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但目前煤、电企业一体化对提高生产效率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新工业革命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阐述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新工业革命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我国制造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加大制造业人力资本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制造业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并进一步构建新型政策扶持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链升级是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分析并寻找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价值维、产品维、供需维、企业维及知识维5个微观视角的讨论,从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集群化3个方向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进行解析,最终得出结论:应注重产品维的纵向一体化发展,企业维的横向一体化联合,知识维的技术创新以及对政策的合理把握。  相似文献   

16.
由金融危机反思河南省食品行业产业链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食品行业自“十一五”以来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产业链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下显得更加突出。以产业链为分析的切入点,分析金融危机对河南省食品行业的影响。提出开拓创新、优化延伸战略支撑产业的产业链,是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举措,是使该产业能够在后危机时代、全球进行产业调整的大背景下处于国际产业链前端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稳定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双循环"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既能为增强成渝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也是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整体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的修正模型,测评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刻画了其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地,文章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综合检验了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业指数相对偏低,工业发展稳中有升,服务业指数上升明显;研究区间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集中在0.30~0.49之间,整体融合程度偏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分布范围由北向南演进,逐渐成"环";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呈正向驱动,市场需求、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受行政分割的影响驱动作用发挥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完善产业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乌昌经济一体化与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治区“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乌鲁木齐、昌吉两地经济的融合发展。该文以乌、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乌、昌两地发展经济的各自优势,从乌、昌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乌、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分析以及转轨时期的中国经验事实均显示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作用。基于1995-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结构确实是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中间变量,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呈正向变动关系;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均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效应及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大小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呈现出明显的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