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金融时报》6月17日除了太阳能产业之外,从钢材、铝材、水泥到化工、大屏幕电视,中国工业已在面临生产过剩的困扰。积压的产品导致国内市场疲软、出口价格下降、利润缩减,给已经在挣扎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指出,到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进入到生产过剩矛盾表面化的阶段。在"十一五"时期的后三年,从国内看可能面临着生产能力的集中释放,从国外看可能面临着发达国家由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所造成的需  相似文献   

3.
进入1998和1999年度,中国经济似乎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折,即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同时,通过财政信贷双轮启动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学术界也有很多争论,主要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重复建设导致的无效供给是目前经济的主要原因。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内需不足是当前的主要症结。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性的生产过剩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难题,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只是这一难题的反映,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造成了极为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用新马尔…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篇章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巨浪滔天,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险象环生。 2009年,中国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5.
《领导广角》2000,(11):52-52
有关经济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呈现五大浪潮:一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生活将在更深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中去;二是互联网经济正以不可抵挡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经济;三是中国已向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方向发展;四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已经开始;五是创造财富的使命已由旧的分工经济转向融合经济来承担。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9,(10):7-7
中国的“质量”(经济规模)已跃升至世界第三,在国际舞台上分量越来越重。更可怕的是中国的发展速度。中国的变化十分迅速,以至于我们很难追上。从中国经济的基础同样能感受到“质”的变化。中国抓住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机会,将此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结构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面对危机,中国特有的“变化的哲学”正散发出光芒。  相似文献   

7.
从第三届中国经济总部高层论坛组委会获悉,9月18日推出的第二部《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中,青岛市总部经济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九,比去年前移一个位次。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认为,青岛市总部经济的繁荣,市南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变化。 当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的时候.欧洲整体经济几乎停滞不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欧洲人开始担心。将来有一天,中国的强大会导致整个世界都在其统治之下。届时,欧洲则被远远地抛在中国的后面。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08,(5):40-40
权威解读2008中国经济走势 伴随着物价上涨、经济飞速发展、房价飙升的07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热点问题,有悬念,有转折,有期待。  相似文献   

10.
封面     
《决策探索》2009,(5):12-15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衰退进一步恶化的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好转的迹象尚未出现。诸多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更为明显的效果.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已陷入衰退。在此关键吲刻,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中国经济如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经济     
《领导文萃》2011,(24):131-132
中国扩大内需正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之时,这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个潜在的利好消息。中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部分程度上弥补对其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从而使中国能够较好应对出口量适度下降的情况,过去出口减少曾对其经济造成重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要想从以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向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的模式转型,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才能使其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完美转身,而且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拐点”、“换档”“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关于中国经济的新的表述和判断层出不穷。但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宏观政策必须顺势而为,在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进程中放大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的红利,在以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围绕新增长点进行精耕细作式的改革中实现质量和效益的“逆袭”。  相似文献   

14.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已为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提供了良好环境,武术作为体育产业中的朝阳产业,抓住大好时机让武术在国内普及、步入奥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科学看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性分析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对于一个大国经济走向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11,(24):133-134
在中国经济机制中有许多有益经验.最主要的是经济领域之外的某些重要因素,它们令中国经济现代化取得了成就。第一是强力而称职的政府。第二是政府及实业界对经济现代化的迫切兴趣。北京推动实现现代化,保证庞大人口的就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飞速提升,让中国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日本由于长期依赖于美匿的经济也出现大幅度下滑,而中国在此次危机中所保持的经济增长也更加展现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8,(24):6-6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第三季度GDP较上一年同期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率自2005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降到一位数。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资产泡沫破裂.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开始蒙上阴影。为防止陷入急速的衰退,中国有必要迅速向依靠内需的成长道路上转变。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很有可能低于10%。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迎来了拐点。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中国要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由于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是任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构调整的方向、任务和重点则各不相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进一步暴露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存的突出问题,结构调整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名刊要览     
《决策》2012,(6):15
为何中国经济能强劲增长? 鉴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今年4月,中国的工业产值、房地产建设水平和电力生产急速下降,这则消息重创了全球股市和商品价格;前不久,当中国央行宣布放宽货币政策时,其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几乎和美联储一样;目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同期欧洲领导人也信誓旦旦表示要保证经济增长,不过显然中国总理的讲话分量更重,以前世界各国的工业革命很少受到过如此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