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学术论坛》2012,35(12):172-177
美国犹太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母题"是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诸多母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通过文内分析和文外解读,文章指出,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历史母题"既披露了犹太民族曾经屈辱的历史,又起到了督促主流社会反思自我的效果,还传递了美国犹太作家期望犹太民族树立"坚定的历史观"这一讯息;既揭示了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历史意识整体缺失的状况,又向犹太民族指出了建构历史意识的具体方法;既道明了犹太民族加强宗教信仰,强化身份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为犹太民族历史意识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实现了"告诫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在建构历史意识时,应努力寻找引路人"这一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犹太文学之荆棘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美国犹太文学历来是美国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力量.然而它所取得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传统犹太宗教以及犹太民族在美国生存环境的演进,从认同、反思/反抗、融合、再调整四个方面探讨美国犹太文学的荆棘之路.  相似文献   

3.
开普兰犹太文明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普兰认为,19世纪以来,人类生活的重心从来世转向现世中的自我实现。因此,必须建立新的犹太教文明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新的犹太教文明不仅包括犹太宗教,而且还包括了历史、文学、语言、社会组织、民间规矩、行为准则、社会和精神理想、审美价值等等。在犹太宗教中,上帝不是超自然的存在,没有人格性。它作为内在于宇宙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是产生自然界和人间万象的源泉,同时又为人生提供了理想目标和趋向完善的动力。这就是上帝的本体论和价值论意义。历史地看,开普兰的学说是犹太文明在20世纪的重大发展,但是它并不构成犹太教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军 《齐鲁学刊》2007,(6):112-115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在不同的移民阶段经历着不同的生存困境。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店员》显示出,美国第一代犹太移民的生存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对第一代犹太移民的深刻影响;美国以及欧洲的排犹主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危机、自由竟争制度,以及犹太移民之间缺乏协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犹太文化的自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上长期流散的民族,犹太人渴望、珍视自由并积极地为之斗争。作为西方宗教和精神的重要源头,犹太教通过《圣经》、《塔木德》和拉比文献传达了其尊重人的自由表达和行动权利的一贯传统。作为自由的创造者和监护者,犹太教的上帝赋予人类以神圣的自由意志,并希望人类参与世界的进一步创造和更新。犹太文化通过历史和宗教将自由元素融会到民族和世界精神之中,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戴炜 《兰州学刊》2008,(Z1):134-137
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的概念里,犹太人所创立的以犹太教为主旨内容的希伯来文明和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一样成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源头;探讨轴心期产生的犹太教对后世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可以看出三者同属犹太系宗教的范畴;根据汤因比提出的三种文明解体的模式分析当今世界的格局,可以发现美国似乎正在成为罗马帝国的翻版,而道德至上的中华文明的复兴则给世界的美好未来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同时,由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属犹太系宗教,有着很多根本的相同点,所以在人类要共同面对生存危机的条件下也许可以实现和解而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7.
《受害者》主人公利文撒尔在每一次伦理抉择时总是选择以善和责任为中心的伦理价值观,并且他在行善和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受难倾向,体现出犹太宗教伦理的核心思想。利文撒尔所坚持的犹太宗教伦理观与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善念和责任感使得在利益驱使下日渐模糊的善恶分界线重新清晰化,展现了犹太宗教伦理思想中蕴含的强大道德力量,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道德根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宗教问题是多克特罗(E.L.Doctorow)《上帝之城》的核心问题之一,全书就是由十字架的被盗而展开的。书中对改宗的基督教神父佩姆伯顿和进化派犹太教(Evolutionary Judaism)女拉比莎拉的叙述,正是多克特罗对犹太—基督教传统在现代处境中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父与子"母题是美国犹太作家重点描写的文学母题之一.索尔·贝娄的著名小说<勿失良辰>中隐含着双重"父与子"关系:一是上帝(艾德勒医生)和基督(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二是精神之父(塔莫金医生)与儿子(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第一重"父与子"关系实现了贝娄既质疑上帝又不放弃上帝以及希望唤起美国主流社会对美国犹太民族关注的双重社会功能;第二重"父与子"关系围绕勿失良辰这根主线,实现了贝娄渴望犹太伦理回归的社会功能."勿失良辰"不仅是犹太民族的出路,也是全人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犹太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按照年代的顺序,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对今后研究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从中体现了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世纪末开始的大迁移,大量犹太移民来到美国。于是,叙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文学逐渐兴起,并在美国文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其它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美国犹太文学也不乏对各类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塑造。本文试图从性别、种族及历史的变迁等角度探讨美国犹太文学中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宗教冲突和经济纠葛,欧洲国家形成反犹主义.犹太人被排拒在主流社会之外,只能从事高利贷和商业.反犹主义也波及到文学创作,作家在呈现犹太人时戴上种族偏见的有色眼镜.英国文学中三部描写犹太商人的名作<马尔他岛的犹太人>、<威尼斯商人>和<艾凡赫>,就在隐形的反犹主义视闻下来表现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胜利、犹太商人的活命哲学,以及对犹太商人女子的功利塑造的.  相似文献   

13.
经过历代犹太作家的不懈努力,美国犹太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为世界文坛所瞩目。随着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当代美国犹太文学越发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构建,并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对"美国文化"、"美国历史"以及"美国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认同。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是美国犹太作家指引犹太民族克服困境、不断前进的重要措施,对于犹太民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琼州学院学报》2019,(6):75-79
以色列犹太经典《密释纳》对犹太教和犹太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兼容并蓄,对不同观点的律法条文不加解释、判别,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原则,学界称之为平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源自以色列民族和宗教的存亡危机、地理的隔阂、文本的现实目的、文本编订城市的地域文化等,与中国儒家"和而不同"思维有相通之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当代现实社会中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吴建兰 《河北学刊》2012,32(1):203-206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高度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并采用多种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所体现的"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基督教的认同、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是其对美国民族认同的重要表征。"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对美国犹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和七月二日两期《纽约客》上,连载了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新作中篇小说《鬼作家》。这篇小说以叙述、倒叙、回忆、幻想、内心独白、潜台词等等多种艺术手法,几乎提出了美国犹太文学中全部主要的传统主题,如: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同化与特殊身份问题,个人奋斗与成功问题,父与子两代犹太人的矛盾问题,犹太人的神圣家族问题,犹太人受迫害与歧视的问题,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通婚,即所谓“婚姻同化”问题等等。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最新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03-108
美国犹太作家亨利·罗思的小说以不无矛盾的方式呈现出清晰的犹太性。罗思的小说着力塑造犹太人物,表现犹太生活,呈现出显性的犹太性。在其小说文本中潜藏着具有犹太特征的文化母题和认知模式,呈现出隐性的犹太性。同时,罗思对犹太传统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使其作品呈现出反讽的犹太性。罗思对犹太性的书写隐喻了传统和变迁中的犹太文明所遭遇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藉由小说对美国犹太文学的发生、繁荣和发展进行了纵向梳理,不难发现,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边缘期——主要以移民同化、犹太人的"美国化"为主题,入主称雄期——以文化冲突中犹太身份认同的迷失而导致心理病态现象以及"受难"的犹太性为主线,平稳发展期——"在世界中发现家园,在家园中发现世界":文化碰撞下对犹太性的坚守、传承与发扬,并表现出美国犹太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神学之父”施莱尔马赫对宗教的本质做了全新的界定,肯定宗教的多样性和实证性,并提出了宗教谱系学。依据其宗教观及其对犹太教与基督教、《旧约》与《新约》、历史上的耶稣与信仰的基督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反映他的犹太教观。虽然激烈地反对传统观念,然而对于犹太教,他却承袭了很多传统的偏见,未能从他所倡导的宗教直观出发公正地对待它,而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他的基督教观。  相似文献   

20.
傅有德 《文史哲》2007,(6):139-146
圣经时代结束后,犹太教进入拉比时期,释经传统随之形成。《密西纳》虽然是独立于《圣经》的口传律法书,但就其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而言,实际上是《圣经》的注解和疏义,其后的《革玛拉》更是直接或间接地诠释《密西纳》和《圣经》。其他的拉比文献如《托赛夫塔》和《密德拉什》等,也是这个释经传统的组成部分。犹太教的释经方法和规则甚多,其中早期拉比以实玛利的13条规则颇具代表性。犹太教的释经传统反映出拉比们信经而不唯经的态度和他们的逻辑思维、具体思维、求异思维和多元思维等不同思维方式。犹太教的释经传统和思维方式不仅属于历史上的拉比犹太教,而且是现代犹太智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