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床     
和孩子分床睡意味着分离,如果父母强行分床的话很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而接下来,他们还会面对更多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如果分床睡能够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把自己与对方隔开一点距离,是不是婚姻可以长久地保持新鲜呢?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第一次发现和凯君分床睡,可以有效惩治他的臭脾气时,我欣喜若狂。比如每次吵架后,他都摆脸色给我看,我一怒之下就抱着被子去了客房。凯君撑过一晚后,终于抵不过孤独,以及越发严寒的天气,于是只好妥协,可怜巴巴地过来求和,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3.
心灵     
《现代妇女》2009,(11):4-4
同床共枕被认为是两人亲密的象征,为此人们一般都对对方打鼾、磨牙、抖动、翻身等小动作能忍则忍。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分床睡都被认为是错误的。但是日前在英国一个睡眠研讨会上,有科学家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人们对此无需忍耐,应当在出现健康问题之前及时地与伴侣沟通。  相似文献   

4.
李磊 《现代妇女》2010,(5):44-44
要不要和宝宝分床睡觉,或者宝宝什么时候该拥有自己的房间,过早分床会不会造成伤害,太晚分开是不是会很麻烦……父母们都没有了自己的主张,眼看天气越来越暖和,可以开始锻炼小家伙独自睡觉了,妈妈们就不要犹豫不决了。  相似文献   

5.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是非常容易的事,关键是能否持久。一对小两口生过孩子之后,他们开始了分床而居的生活。白天工作疲惫,晚上应付孩子,渐渐地两人之间的话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6.
梁先生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四月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后渐渐开始失眠,从起初的一晚上勉强能睡五个小时,到最后一整晚居然连二十分钟都睡不踏实了。  相似文献   

7.
康小乔在王明朗和吴宝南之间是犹豫的。 王明朗是大学的恋人,在火车上偶遇,因为太挤,两个人挤在通道上站了一夜,最后,康小乔倒在王明朗的怀里睡了,实在是太困了。  相似文献   

8.
掌握好睡眠方法,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1.午睡不少老年人有午睡的习惯,但如果睡不好,反而觉得难受。午餐后要休息15~30分钟再睡,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午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0-60分钟为宜。避免睡在风口上,胸腹部要盖点东西,以免受风寒。现在有种新的说法,认为饭前午睡好,只睡半小时,甚至比饭后睡2小时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大。  相似文献   

9.
我们当然要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对于睡眠也不例外:睡多睡少,睡短睡长,最好都由自己说了算!那么,这能做到吗?为了了解人类科技对睡眠的干预程度到底有多少,我们采访了上海医疗睡眠研究中心的汪易博士。  相似文献   

10.
文石 《当代老年》2007,(10):44-44
有些老年人,他们总是怕夜晚,他怕夜晚,不是怕夜半鬼敲门,也不是担心黎明脑中风,而是多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也不管阴晴风雨,就是睡不深、睡不香、睡不长。每晚总是2—3个小时的混沌觉,而且噩梦连连,似睡非睡。其余的长夜时间,要么辗转反侧,要么浮想联翩。因为得不到良好的休整,以至长期来总是头脑昏胀、精疲力竭、食欲不振、情绪不稳、身体每况愈下,这是老年人睡眠老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上海科学生活》2003,(2):90-90
科学认识睡眠才能做睡眠的主人。睡眠每天超过9小时的是长睡者,每天少于6小时的是短睡者,但绝大多数人属于每天睡约7.5个小时的中睡者。世上名人中短睡型有马克思、鲁迅、丘吉尔、拿破仑、周恩来等;长睡型的有爱因斯坦、康德、笛卡尔等。当一个人生活节律突然改变时,也会因机体适应不及而影响到睡眠。所以,个体应通过各方面的生活调节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控制睡眠。  相似文献   

12.
给亲亲一张温暖的床专家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2岁左右或5~6岁的幼儿适时和父母分床而居,对于儿童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形成和强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长时间地和父母同床,不仅会阻碍父母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而且还会延长孩子的心理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13.
杨绛 《中外书摘》2011,(8):58-58
昨夜我临睡要服睡药,但失手把药瓶掉了,只听得“咯噔”一声,药瓶不见了。我想瓶子是圆形,会滚,忙下床遍寻,还用手电筒照着找,但不见踪迹,只好闹醒阿姨,问她要了一板睡药。她已经灭灯睡了,特为我开了灯,找出我要的药,然后又灭了灯再睡。我卧房门原是虚掩着的,这时却开了一大角,我把门拉上,  相似文献   

14.
沙金 《老年人》2008,(6):39-39
今年春节期间,家里来了一大堆客人:老父亲从乡下来了,岳父以及老婆的姐姐一家人也从外地来了。人多客多,热闹是热闹,可晚上睡觉却成了大问题,年轻人倒没关系,睡沙发、打地铺都行,可两位年近80岁的老人却马虎不得。原本安排父亲与岳父两老一起睡书房那张床,父亲自然说好,可岳父却不太情愿,私下里嘀咕,说两个人挤在一起睡睡不好。父亲可以随意,岳父却不敢怠慢,和尚的脑袋——没发(法),只好我自己与父亲睡一床。  相似文献   

15.
董青川 《老人世界》2013,(12):53-53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因此,睡觉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某次陪一位男同事去买沙发,他对那种宽宽厚厚的沙发情有独钟。我不解,他神秘一笑,说:“这样睡着才舒服。”一语道破天机,看来他是常被罚到沙发上去的。夫妻吵架,女人最后的一句话经常是:“今晚给我睡沙发去!”好像女人才是家里那张婚床的主宰。  相似文献   

17.
士祥 《当代老年》2013,(3):46-47
68岁的宋阿姨现在是家里出了名的“黏人王”。平时,她的生活作息都很正常,可一旦儿子晚回来一会儿、孙子打球没按时回家来,老人家就特别着急,心烦意乱,控制不住,生怕孩子们会在外边发生什么事情,为此吃不好、睡不香。家人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询问病情,最后诊断宋阿姨为分离性焦虑。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在购买床垫时,都愿意选择席梦思床垫,觉得睡着舒服,但过了几年后,有些人会感觉越睡越累,往往是一觉醒来腰酸背痛,全身不舒服。一检查床垫才发现,上面已经被睡出了“坑”,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睡个好觉和不影响骨骼的健康,一般都选择了让它“退休”。  相似文献   

19.
小强 《炎黄世界》2013,(6):19-19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白天多动,夜里少梦。睡前洗脚,胜吃补药。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早睡早起,怡神爽气。  相似文献   

20.
婚前撒娇,会令对方兴奋;婚后撒娇,会令对方起鸡皮。 婚前,喜欢他慷慨大方,结交四方朋友;婚后,则开始约束他的活动范围。一位企业家曾问一广告人:“我想让所有的女人都看到我们的广告该怎么办?”对方说:“只有一个办法:我们给所有的丈夫写信,信上注明内详。” 婚前睡榻榻米,婚后睡中式大床。 婚前会给女友起许多诗意的名字:百灵、云雀、白鸽;婚后,记忆越来越糟,这些美丽的名字叫不上来,只好把它们统称为“鸟”。 婚前花钱讨“老婆”,婚后花钱要向“老婆”讨。 婚前托腮看男友点菜,婚后叉腰跟点菜小姐讲价。 婚前谦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