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政治哲学的治理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本体论两个角度来阐述王弼老子注中"重本抑末"的思想。在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集校释》中,老子以"崇本息末"四个字概述了老子政治哲学的思想,这种概述既反映了他对老子思想的宏观把控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对王弼当时所处时代社会思潮的折射和反映。王弼用"崇本息末"四字来概括老子整个《道德经》思想,既体现出他对《老子》精神的理解,同时也渗透出深刻的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2.
“虚”、“静”是老子哲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都是老子以“无”之最高境界观照实有的政治和人生领域,是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有”之道的境界表达。老子认为,达到“无”之境界合一的“虚静”境界,才能觉悟到应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的“虚静”的行为方法和原则,老子的“虚静”观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人们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方面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的精髓,这一思想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本文结合老子的"无为"思想来论述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及对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实效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惯常的视域之中,"礼"常常被指认为独属于儒家的理念,这不免遮蔽了先秦诸子的丰富性。探析老子的"礼"观念,试论其对"礼"的看法,并从中挖掘传统的思想财富。在三代"礼治""礼乐文化"等观念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深远影响下,在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诸侯征伐的历史背景下,"礼"是老子用于回应时代传统、在否思中重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秩序"的重要哲学概念,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5.
2006年初,湖南电视台报道了一位身家百万的"懒夫人",她曾这样说道:"懒人的最高境界,是以智慧寻求事半功倍的捷径。正是因为这种懒人哲学,使我赢得了百万财富,开拓了人生又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湖南电视台报道了一位身家百万的"懒夫人",她曾这样说道:"懒人的最高境界,是以智慧寻求事半功倍的捷径。正是因为这种懒人哲学,使我赢得了百万财富,开拓了人生又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08,(7):57-57
2006年初,电视台曾报道了一位身家百万的"懒夫人",她曾这样说道:"懒人的最高境界,是以智慧寻求事半功倍的捷径。正是因为这种懒人哲学,使我赢得了百万财富,开拓了人生又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刘新丽  沈秦岭 《职业》2016,(21):34-35
本文提到的哲学不是政治思想教育,而是“爱智之学”,是爱慕智慧。在理论上,就是教人学习“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的总体学问。本文对职业学校需要增设哲学课的原因及开设哲学课的意义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老子的"道"出发,根据"反者道之动"的哲学辩证思想,揭示出"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并不是单纯地归复于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是再始更新地发展到人类社会更高的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思想家。其政治思想对国家治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老子思想中的政治思想虽然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但是也包含了民本要求。老子赋予道不同的意义和特性,其中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形上之道、境界形态之道、治国之道和规律意义的道。这种落实到政治领域的治国之道便是以民为本,爱惜民力。  相似文献   

11.
刘奕男 《现代妇女》2014,(1):216-216
《道德经》中质朴、无欲、谦退等思想无不体现在"水"的品性和精神上,因此老子以"水"载"道",让他所言之"道"更加具体化。《道德经》对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处下、柔弱胜刚强等品性的细致描述,并从中发掘或引申出一些有益的道理或原则。启发人们以水为镜,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水性和人性在此得到最完美的契合,从而论述了老子对人生价值哲学的追求。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想的立身处世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子认为,人生的祸福皆因"身"起,并提出了"贵身"的理论主张。老子的贵身论作为一种提升个体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通过对老子贵身思想的解读,以期对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德经》当中"婴儿"一词,包括了"孩"和"赤字"被提到了五次之多,从中可以看出"婴儿"被老子赋予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婴儿"作为寄托老子思想的重要意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老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处世、为人的人生哲理,这对我们在现今社会生活当中的处世、为人都有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哲学王"理论是其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直接贯穿于其中期最重要的著作《理想国》当中。而对于"哲学王"这一制度,历史上也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声音,对它有着不同的认识与评价。从柏拉图的原著着手,结合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挖掘著作中的理论因素,会发现"哲学王"这一制度是有其存在的理论根基的,它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单纯的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虽然这种制度在最后没有实现,但是其中的理论要素对于今天的政治实践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老子以其丰厚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建构和延伸。本文欲采撷老子思想一角,从"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三个方面就"和谐共生"这一美学理念展开论述。"和谐共生"指向老子"道"的终极境界和归宿,对此做出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而且对于我们审视当前的生态现状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洁 《职业》2008,(33):81-82
<正>哲学道理抽象深奥,学生怕学,老师难教,在教学实践中,常有政治老师发出感叹:"这个哲学问题,我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理解不好。"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怎样让"苦"的哲学课"甜"起来,让学生欣然接受呢?不妨给它穿上"糖衣"吧!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家来说。悟透老子某个方面,可能受用一生。老子如一口生生不息的智慧古井,企业家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智慧。深受老子影响的企业家们张瑞敏曾谈过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他认为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相似文献   

18.
代璐遥 《职业时空》2008,4(9):152-153
在“大国政治”、“大国外交”这样的词语充斥着各种媒体的今天,“小国寡民”——这一被老子所推崇的国家架构模式,似乎距离我们愈来愈远。其实,小国寡民思想中包含了老子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引发战争原因的人性反思以及对消灭人类战争和改善百姓生活状况的大胆设想,老子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构成了其建构小国寡民思想的深层动机,老子对民生问题的思考将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并比较西方近代史上相关的社会政治学说,试从政治哲学视角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从宏观上分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撰写的一部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的哲学著作,"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文章尝试分析了"道"的空虚无形、质朴柔弱、循环往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万物本源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