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别听众     
一天,著名的演讲家马克应邀去一所学校演讲。中午散步时,他刚好与一位他熟悉的朋友相遇。那位朋友告诉演讲家,他的一个表叔就在这所学校,任何人讲任何事都不能使他露出笑容。演讲家不相信,他很自信地对朋友说:“下午请你一定把你的表叔带来听我演讲。”一个小时后,演讲家讲了一些相当滑稽(jī)有趣的故事,不时使大厅里的学生捧腹大笑,可是老人却连一点笑容都没有。演讲家挖空心思,讲了他自认为最好笑的趣事,但老人的脸上仍然毫无表情。最后,演讲家感到无能为力,很泄(xiè)气地终止了演讲。傍晚,演讲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那个朋友。那个朋友…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温暖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只羊的故事,确切点说,是两只羊,一只母羊和一只小羊的故事。 他小时候放过羊,那时的羊抵得上家里的全部家当,那时的他不过是13岁的少年。  相似文献   

3.
常竞月 《新少年》2011,(3):30-30
朋友,当你听到大自然声音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美妙、动听呢?我在森林里,听到了鸟儿呜叫的声音。我希望自己是一只百灵鸟,在天空中和伙伴做游戏,累了的话,就在树上休息。我要在森林里开音乐会,施展自己的歌唱才能。我是多么地自由哇!  相似文献   

4.
彩票     
尤利乌斯是一个画家。他靠卖画生活。可是没多少人买他的画,所以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天,尤利乌斯的一个朋友和他说:“朋友,你靠卖画的生活很不好,干嘛不去买彩票呢?只花两马克就能赚很多的钱!”  相似文献   

5.
年终岁来,和朋友聊起孩子教育问题,究竟以什么标准来要求孩子?要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些什么?信仰什么? 朋友摇头,我亦摇头。 没辙,不好说,说不出所以然来。 说点大道理,仅仅口号式地讲一讲要信仰共产  相似文献   

6.
一只美丽的小孔雀,一心想找几个好朋友。一天,她展开五彩的尾巴,说:“看我多漂亮,谁来做我的朋友?”一只乌鸦飞来了,对小孔雀说“:小孔雀,我来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全身乌黑,像煤球似的,谁要和你做朋友啊!”一只百灵鸟飞过来了,说“:小孔雀,我会唱歌,会跳舞,我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你成天吵吵闹闹,烦死人了,我才不愿给你做朋友呢!”孔雀妈妈看到了,说“: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别人的长处,不然怎么做朋友呢?”(指导教师王晓红)点评:小作者能结合孔雀、乌鸦、百灵鸟的特点来叙写,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特别是孔雀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7.
吉安 《社区》2010,(14):49-49
朋友讲一个山东人急性,是读书时交过的笔友,第一天刚刚收到他的信,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种种,想要与朋友做精神上的子期和伯牙,第二天便又收到他的第二封信,急愤愤地指责他说:我给名人写信还很快收到回复了呢,给你这无名之辈怎么就一去杳无音信?朋友惶恐,恨不能插翅飞过去,安抚他那颗快马加鞭飞驰着的心。  相似文献   

8.
两个朋友     
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他们冲过来。一个人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另外一个人来不及跑了,只有躺在地上装死。熊走到他身边,用鼻子闻他的脸。这时候他连忙停住呼吸。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等熊走了,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地  相似文献   

9.
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据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相约下周日邀请我们吃饭,我们这几个被邀请的朋友就相约周四晚上到我家商量送礼的事,没想到,周四却只来了一个朋友,且一脸无奈,我不解地看着她,她只说了一句话:“饭碗敲掉了,礼品也不要买了。”怎么会的?好端端的饭碗怎么会这么快丢了呢?朋友感叹地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朋友的儿子小李,大学本科毕业,毕业不久就受聘于上海某个国营企业,朋友一家很高兴。由于试用期,单位领导先安排他跟师傅学  相似文献   

10.
有品质的慢     
正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几年前,他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去国外玩。在游乐园邮票亭,两大两小七折,三大一小八折,买三还能送一,一大堆的买票折扣方案看得他眼花缭乱,一下子就把买票的时间给拖长了。偏偏那个售票的姑娘又很有耐心,热情从容地向他一一解释说明,还给了他最优方案建议。这时,后面排队等待买票的队伍就更长了。他不好意思地说:"要不,让后面的人先买吧。"可是,那位姑娘却笑着对他说:"先生,不要着急,我的服务品质值得顾客等待。如果等不下去,他们自己可以去排别的队伍啊!"  相似文献   

11.
那段日子,朋友的心中始终涌动着一团怒火。他总觉得单位的一个领导成心为难他,与他过不去。工作上,处处找他的麻烦;考勤上,似乎有意只盯着他;就连奖金,有几次也无端被扣。更让朋友不能接受的是,有几次开大会,这个领导竞当着单位近百号人的面指名道姓地批评他。  相似文献   

12.
最美的相遇     
文冬 《百姓生活》2008,(9):23-23
有个朋友从丽江回来,我给他接风,找了几个好友同去,他们之间并不认识。远道归来的朋友一边喝酒,一边饶有兴趣地给大家讲大理古镇、玉龙雪山,还有神秘的泸沽湖。有人说,听说丽江艳遇多,不如讲一个来听听。朋友一乐,说还真有。  相似文献   

13.
素材卡片     
低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绝对不会矮化将军的英雄形象。有一则寓言,讲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朋友一起飞上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  相似文献   

14.
对文学遺产要有批判,有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原則性的問題一般是解决了的。然而具体到古典文学作家、作品或流派时,各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我最近到一位朋友家里去,他的孩子喜欢唐詩,要我替他讲一首,我讲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严中丞》,說这首詩表现了我国农民淳朴可爱的性格。那位朋友說:“我国农民是淳朴的,善良的,这是他們性格的一个方面,但也还有勇敢的、反抗的一面,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就說明这一点。‘差科死則已,誓不举家走。’  相似文献   

15.
许广平谈到鲁迅写文章时说,鲁迅在写一篇稿件以前,常常有一个混长的酝酿时间。有时侯遇见朋友,他就会谈起来;说他香到了什么材料,想写一个汁么东西;有时候也不讲,静静tJ读书,默默的思索,或者暗自打腹稿;有时候,看起来鲁迅写得很决,但这是日常不断地、多方面的学习、积累的结果,是勤学苦练的绪果. 他从来不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有机会就读书。他几乎是时刻准备着拿起笔来战斗.他常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进去了”,这就是指学习.鲁迅在写文章之前@明~~  相似文献   

16.
自由的代价     
朋友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也深得自由民主之髓。有一天晚上他不肯写家庭作业。老爸气得七窍生烟,他还振振有辞地顶嘴:"写不写作业是我的个人自由。老师说了任何人无权干涉他人的自由。"听了这通话朋友不怒反乐,随即笑道:"好啊,我承认无权干涉你的自由。不过自由从来不是免费的(Freedom is not free)。"于是他扬言每少做一个题就从儿子零花钱帐户上扣除数元作为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结果儿子只  相似文献   

17.
归来兮,诚信     
几天前,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突然造访。见了他我怦然心动,喜上眉梢,我以为他是来还钱的。他借我的一万多块钱,成了太太和我许久的不愉快话题。没想到他竟然又是来借钱的,并满腹牢骚,历数众亲友的不仁不义,我按捺心头的不快告诉他,为何他落到如此处境,因为他已经借遍所能伸手的每一个人,至今却没有还人一分钱,甚至没有丝毫还钱的意念,因此,在大家心中他已经完全丧失“信用”。我对他说,人逢困难,都需要朋友援手;朋友是什么?朋友好比一座森林,需要时可去砍伐,但也别忘了补栽补种,浇水施肥,否则只顾一味地砍伐,最后只剩下一片光秃,不仅再也找不…  相似文献   

18.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斯美塔那的故乡是捷克的一个不大的小城里到米土。他1824年3月2日出生在一个啤酒酿造工人家庭。其父是一位有强烈爱国主义信念的人。虽然当局禁止捷语,但在斯美塔那家中却只讲捷克语。他从童年起就用本民族语学习文章,并把解放自己祖国的幻想做为信念深深地铭记在心里。他父亲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一位是著名的捷克艺术大师安东尼·马切布。从他们的谈话中,他了解到有关捷克人民解放运动历史的英雄史绩。这种环境对幼年斯美塔那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帕特里克是我在驯马俱乐部里认识的一个少年。在县里举办的马展会上,我们成为了朋友。尽管我们不是那种很"亲密"的朋友,不过也很不一般,因为能有几个男孩子愿意参观马展,并能谦虚地让一个女孩子教他如何欣赏马呢?说实话,真的不多。马展结束后,他离开了俱乐部,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20.
罗宾汉     
<正> 第一章“歹徒”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英国人罗宾汉的故事。那时,英国多原始森林,罗宾汉的家就住在森林附近。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小农场,一天,倏地亡故了,罗宾汉便说:“好啦,我就要当农场主了。”农场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鹿,可鹿都属国王,只有国王才能猎鹿。若是其他的人猎了鹿,就会被绞死。国王有个朋友,名叫吉斯波恩·盖伊,他不喜欢罗宾汉。一天,吉斯波恩·盖伊站在小镇的市场上向市民宣布说:“罗宾汉射死了国王的一只鹿,他是国王的仇人,是‘歹徒’,不能再住在这里了。”罗宾汉离开农场,逃到了森林里;同他前来的还有另外五个“歹徒”。于是,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