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应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人居环境、集体经济、乡村文化、公共服务、村民自治为抓手,切实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把握乡村多功能性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厘清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通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成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善治乡村。  相似文献   

2.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强调融合互动、共建共享,交通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传统的村庄规划存在诸多局限性,而国内学者对于城乡问题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经济、体制等方面,对于村庄交通规划缺乏关注与实践探索.该文结合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要求,以广州为例探索提出超大型城市的村庄交通规划方法,包括基于产业类型的村庄交通规划方法、基于集聚类型的乡村群交通规划方法、城乡交通融合措施等,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前提.从十八大以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大明确的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十九大更是将乡村振兴列入了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就是软实力,振兴战略的"灵魂".为此相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文化建设,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提升乡村振兴与乡村历史文化振兴的并轨发展,并形成有效、可靠的循环发展体系,刺激乡村形成更加立体的发展体系,以乡村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为基点,以当前乡村文化振兴构成要素为着力点,探究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望对该领域发展注入鲜明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李华婷  周良武 《现代交际》2023,(3):87-95+123-124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乡村振兴呈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城乡享受资料、发展资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导致人才外流。根据马克思需要理论,可通过建立现代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满足享受需要,通过建立发展保障体系、完善乡村人才制度等措施,满足发展需要,从而使乡村能留得住人才,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在新《土地管理法》背景下,上海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进"三农"现代化.要通过土地要素的整理,促进上海"三农"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在农业领域,要立足高端农业发展,通过绿色化、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信息化,把上海农业打造成现代绿色高科技的样板农业;在农村地区,通过乡村整治,结合"三园"项目,把上海乡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空间;在农民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农民分流,让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让非农农村居住更自由地流动.  相似文献   

7.
在新《土地管理法》背景下,上海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进"三农"现代化.要通过土地要素的整理,促进上海"三农"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在农业领域,要立足高端农业发展,通过绿色化、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信息化,把上海农业打造成现代绿色高科技的样板农业;在农村地区,通过乡村整治,结合"三园"项目,把上海乡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空间;在农民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农民分流,让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让非农农村居住更自由地流动.  相似文献   

8.
曾秀兰 《城市观察》2021,75(5):119-126
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文化游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我国,游径的研究和建设刚刚起步.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可以满足民众户外运动旅行的需求,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能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助推"文化强国"战略;能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发挥历史文化游径的多元效益,需完善历史文化游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育,深挖历史文化游径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径的品牌活动,要多方联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乡村民宿发展迅猛,规模逐步增大,形成多类型乡村民宿集群发展趋势。针对乡村民宿政策支持不足、农民参与有限、管理水平偏低、品牌建设滞后、业态开发不足等问题,要尽快完善政策体系及地方行业标准,立足农民根本利益,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加强整体规划,引导整合乡村优势资源,积极推进乡村民宿人才队伍建设,延伸乡村民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多样化融合发展,促进合肥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和关键举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逐渐普及,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河南省部分乡村已经作为改革试点,通过数字化建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