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争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动的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就这场战争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其意义不亚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之路,而甲午战争则促成了日本产业革命的完成,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开辟了日本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从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政府“殖产兴业”、“富国强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当日本对中国投资发展最快的时候也恰是日本国内就业水平下降最快的时候,因此很多日本学者和官员认为是对中国的投资导致了日本就业状况的恶化。研究表明,日本对中国投资的迅速发展没有降低其国内的就业水平,而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总的来看,日本就业恶化的原因主要是经济萧条、需求不足和就业结构失衡;日本只有解决自身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国就业恶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以日本为甚。日本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本经济的一个台柱。据1990年资料,日本企业总数的99.2%、国民经济中就业人数的80.6%、加工工业销售总额达51.6%和零售商业销售总额的80.4%为中小型企业所占有,而且,日本的中小企业的破产率是世界上最低的。了解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借鉴它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尽快参与全球化竞争,搏击国际市场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的前五年(1951—1955)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准备时期。这是日本实行“合理化”经营,更新旧设备,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打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在1945—1950年经济恢复的基础上,针对战时遗留下来的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和当时存在的建设资金不足、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整顿和调整的措施,使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5.
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重性格”是日本近代土地制度的显著特征 ,给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地税改革是日本全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是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最重要的资本来源。地税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农业的发展 ,但其所形成的寄生地主制则典型地表现出日本资本主义的后进性。半封建的寄生地主制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 ,共生共长 ,阻碍了农业向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日本对外扩展侵略的重要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6.
刘毅  李逊 《理论界》2010,(12):147-148
武士是日本历史上特有的社会阶层,他的出现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武士所遵循的武士道也成为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武士和武士道皆已不复存在,但是武士道精神仍然存在并且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影响力,成为日本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日本企业大多都是在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下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右翼是日本社会里一股根深蒂固的势力,始终伴随着日本的政治发展进程,构成日本难以摆脱的社会政治问题.与传统右翼相比,日本新右翼有着自己的特征,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诸如政坛新右翼、文化新右翼、宗教新右翼、拥核新右翼、全民新右翼等五个方面的发展态势.这些新右翼不仅对日本社会影响较大,而且对中日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破坏力巨大,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兼业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农户十分普遍的兼业现象是二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过程的一大特点。兼业的发达与在日本小农体制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双重结构”、社会保障水平低等日本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有关 ,是历史的必然。同时它对于人多地少且小农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所注目,也引起了我国思想理论界的研究兴趣。而研究日本哲学是我们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既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又善于保留自身传统的民族。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进行探索与创造,以此推进日本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哲学作为日本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这一特性。古代(以明治维新为界)日本主要吸取中国文化,如果说它也有哲学的话,则主要指传入日本的佛教、儒教、道教中的哲学思想;进入近代以后,日本把眼界从东方扩展到西方,以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主,西方近现代哲学也随之被介绍到日本,从而开拓了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日本近代哲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一、物语文学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历史地位日文“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之母,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产生于平安时代(794~1185)前期,它的产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二重性结构”。所谓“二重性结构”,就是在日本经济中,既存在着少数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规模巨大的企业,同时又存在着大量分散的、技术陈旧的、管理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 日本大中小企业划分的标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战前,日本把从业人员100人以下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寄生地主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作用的评价是:它的存在,在明治维新前为幕藩领主制的瓦解因素,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而明治维新后,其作为封建制度的残余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质诸史实,则寄生地主的兴衰,是与日本近代化基本同步的。尤其明治维新后,它的存在和发展大大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才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阻碍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建材工业是从事各种非金属矿开采和对这些矿进行加工的工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之一.战后日本建材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工农业、住宅、交通运输乃至防卫建设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深入研究日本的建材工业,对促进我国建材业的发展和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宏辉 《东南学术》2021,(4):230-237
词在平安时代早期就已经东传至日本,但当时日本宫廷文人的唱和之作并不具备词体意识,仅仅是仿作填词的文字游戏.日本词律学肇始于平安朝中期,历经草创期、发展期、确立期、分化期等发展阶段,对词的认识也经历了从乐曲歌体、词体格式、词谱著作到词律译介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日本词律学既依托于中国词律学,又融合其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梳理日本词律学的演进历程,从词律学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日本词律学,对词律学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在各种外来学术和思潮的影响下,日本的经济文化思想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日本最初的经济文化思想基础是中国的儒教思想;明治维新时期,诸如德国国家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新古典经济思想、保守主义思想等思潮先后涌入中国,并与日本的学问传统和经济环境融为一体,为以后日本的经济思想的更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科技、经济耦合模式经验战后日本经济濒于破产。但是,五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E·沃格尔在论及日本成功之道时,第一条就是: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是领航员式的而非驾驶员式的。的确,日本在市场活力与组织指导或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组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做得恰当和有力。这在科技、经济耦合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经济的崛起,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耦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日本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来刺激技术发展并确定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注意以政府指导…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代化(或称现代化)问题,不仅在日本史、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东方国家到了近代绝大多数已失去古代时的光辉荣耀地位,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唯独日本一跃而实现近代化,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同样国际环境,在恶劣的岛国自然条件(资源贫乏、交通困难)下,日本为什么能飞腾发展?对这个“谜”,百年来人们就在探讨,期望找出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如此重要的问题重视不够。尽管日美学者对这个问题有所论述,提出过几种观点,但距离解决问题还很远。我认为应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研究近百年来日本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才能探讨清楚日本近代化问题的本质。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探讨日本近代化的经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前,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和巩固其领主政权,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实行等级森严的制度,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一个落后的国家,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 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不仅标志着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件大事。在亚洲历史上,日本是唯一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殖民地命运,维护了民族独立,迅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代中世时期,歌论确立并得到长足发展,诗话以诗赋格律为要建构起诗论,世阿弥演艺系统总结确立了日本能乐论。古代中世是日本文论形成、发展、确立的时期,此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之下,日本文论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弘法大师是日本平安朝前期的一位高僧,曾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留学约二年,回国后开创真言宗,著书立说,为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和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建树了不朽的业绩。 弘法大师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功绩是卓著的,其影响远不止于佛教领域,对日本的文学、语言、教育、书法、绘画、建筑、雕塑、产业等方面都有贡献。不仅在日本的史籍中有大量的记载,而且在中国的《旧唐书》、《新唐书》、《贞元释教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