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何洁 《中国藏学》2016,(3):96-104
四川藏区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域最广、聚集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所处环境最艰险、最早建立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的地区,红军在四川藏区期间,积极、妥善处理与藏区广大群众、上层人士的关系,汉藏民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积极帮助藏区群众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民族自治政权,努力建构民族平等的新型政治关系;四川藏区人民群众给予红军巨大的支援和帮助,对保存红军势力、支援红军北上作出了巨大贡献。长征进一步加强了四川藏区汉藏民族的密切交往,深化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对四川藏区社会的政治、社会、血缘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川藏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新时期显得更加频繁和活跃,这既是党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又是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自然结果。四川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和经验有着自身特色。其路径体现为:通过经济发展、对口援藏、节庆活动、争创实践来带动或强化,利用精准扶贫、广电"村村通"来推进。其经验体现为"四大作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重视政府治理能力的引领性作用、利用藏区帮扶政策的促进性作用、发挥文化节庆活动的纽带性作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根本性地改变了四川藏区的面貌,四川藏区的经验也可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代四川藏区鸦片贸易及其社会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中国藏学》2002,(3):50-58
该文根据四川省档案馆藏档案材料,首次系统地对近代四川藏区的鸦片种植、鸦片运输路线、鸦片价格、鸦片贸易市场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鸦片的种植和贸易给四川藏区特别是阿坝藏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摧残破坏了农村社会经济,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促进了高利贷的恶性发展,加速了藏民生活贫困化的进程,造成商业贸易畸形繁荣,藏民家庭经济的畸形发展与生活的贫困化,以及人口减少,民族体质下降等。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也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十年规划的第一年.回顾过去,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十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经过七个五年计划,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很多过去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的少数民族,现在已经建成了初具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本民族地区的工业体系.沉睡千年的丰  相似文献   

5.
<正>为推进藏区精准脱贫学术研究,加强藏区扶贫领域学术交流与沟通,为藏区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2017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会协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中国藏学杂志社、科研业务办公室、四川凉山藏学会①联合承办的"藏区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西昌市顺利举行。共有来自北京、青海、甘  相似文献   

6.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1,2(3):67-71,94
新中国建立以来,四川藏区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了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尊严,基层组织建设是藏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干部机制、党政工作机制缺乏应变能力,大批干部和专业人才流失,四川藏区基层组织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的状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探索完善新机制,不断强化基层政权等措施是稳定藏区的战略性抓手。  相似文献   

7.
吴建国 《民族研究》2003,11(2):79-85
本文以西藏和四川藏区为例,考察了藏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有制结构方面的变化及其特点.认为藏区所有制结构状况与其生产力水平并不完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藏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藏区应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特殊的战略任务来抓,尽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政府扶持体系,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党培养起来的藏族老民族工作者,卓加同志在民族工作战线上奔波了数十载,足迹遍布全国藏区各州、县,唯独未到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今年七月,他借赴四川调查了解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落实及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情况之便,首站凉山,直下木里,其目的就是实现走遍全国藏区的宿愿。在木里,卓加同志认真地听取了当地负责同志的汇报,还深入企业、农牧区,从中了解到;木里自1953年建立自治县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九年中,经济和社会事  相似文献   

9.
医药学是我国藏区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高度总结,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藏区人民的健康生活与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藏医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必将为藏医药事业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藏医药资源优势及发展规律资源优势是发展经济的前提。藏医药作为一种产业资源,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与系统发掘,较其它自然资源已具备显著的优势。藏医药首先是一种传统知识体系。它植根于藏族传统文化土壤,与本地特有的宗…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四川藏区妇女受教育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川藏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四川藏区男女两性的受教育权的实现是不平衡的,且差异还十分显著,四川藏区妇女教育的低水平不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藏区整个教育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影响了藏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藏区妇女受教育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四川藏区妇女受教育权现状的客观分析,提出了维护藏区妇女受教育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发展并没有影响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川藏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商贸为主,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四川藏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2.
安多藏区包括甘肃、青海和四川的广大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的一个地域。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习俗,孕育了不同于西藏的安多地区藏文化。由于安多藏区地处偏僻、边远,教育、经济欠发达,导致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四川藏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四川藏区贫困问题的现状,讨论了这一问题形成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文章指出,要尽快地解决四川藏区的贫困问题,必须:一、调整政策,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变藏族人民的生存环境;二、加强扶贫立法,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三、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努力解决扶贫工作中现存的若干具体问题;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五、加强民族教育法制建设,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六、加强现代文化传播网点的建设,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个体私营经济 80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的分析 ,明确指出四川藏区个体私营经济是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并根据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具体分析 ,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尼玛泽仁46岁,四川巴塘人,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民族班.他对西洋画较熟悉,也热恋过版画,1982年终于决定走民族画道路.于是入藏区、进寺院,钻研藏族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同时将西洋绘画技巧运用到民族传统绘画中来,从而开始了新藏画的创作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博览会看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共和国50年大庆之际,举办这次博览会意味深长。新中国成工以采的50年,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取得历史性跨越的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全面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环境。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短短几十年里,几千年始终解决不了的温饱问题是不得到解决。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使我国的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17.
沈茂英 《西藏研究》2012,(4):105-114
基于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性与依附性、人口发展的乡村性与贫困性等特征,其发展路径必须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脆弱区为基础,以国家特殊贫困区为背景,选择制度许可且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结合四川藏区的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环境,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正确评估四川藏区生态产品价值,建立生态价值考评机制;二是加大藏区重点聚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三是增加向农牧民的财政转移专项支持,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8.
民族问题在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十年来,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主义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总揽全局,改革开放这个总方针要贯彻到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去。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改革开放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和民族问题发生新的变化,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民族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等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民族工作电必须转变观念,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因素,研究政策,以适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需要。本文提出商品经济观念可否导入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命题,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9.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先后途经今四川阿坝和甘孜、云南迪庆、青海果洛、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红军顺利经过社会政治制度复杂,经济落后,存在很深民族隔阂,环境条件险恶的藏区,是由于红军不畏艰难困苦,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而红军对藏区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消除了藏族民众的隔阂与恐惧情绪,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红军顺利经过藏区,最终取得长征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长征过藏区文物遗存,是红军和藏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之际,同心一致,共同谱写出中国革命胜利篇章的历史见证。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述析红军对藏区的宣传活动,发掘蕴积文物背后历史深处的民族团结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