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涂沙丽 《理论界》2004,(3):183-184
习语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如何处理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则是习语翻译的关键。本文从英汉习语所反映的四类文化差异入手,对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是英汉习语翻译应以异化翻译为主要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因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就为习语的翻译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习语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之一。习语语用翻译的研究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角度出发,充分尊重语用翻译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达到中英习语翻译的等效。  相似文献   

3.
英汉动物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因此,正确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是十分重要的。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绝非易事,而关联翻译理论的出现正好为翻译英汉动物习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关联翻译理论强调交际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英汉动物习语的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最佳理论指导。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要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读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习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四种翻译英汉动物习语的方法:直译、直译加解释、替代和意译。  相似文献   

4.
陈宏霞 《天府新论》2005,(Z1):330-331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其数目比汉语中多,表达的意义与汉语中也不尽相同.例如,中文里与狗有关的习语多有贬意,而英语中则不然.在翻译这些习语时要考虑文化因素,采取直译、形象转换及意译等多种翻译形式,以达到对原文准确传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正确使用和确切翻译习语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增进英汉交流和沟通。在文化背景方面,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先点后面的思想,探索英语习语的翻译标准及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从而完善习语翻译的研究,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习语。  相似文献   

6.
习语翻译中的"等效性"与文化缺失现象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辞 《云梦学刊》2002,23(5):111-113
习语的传统译法包括直译、借用、意译等三种基本方式。习语翻译的最终目的要求尽可能地从内容和意义上准确实现不同译语间的信息转换。通过分析习语的不同译法中所表现出的“对等”原则 ,而进一步阐明了等效翻译理论对习语翻译过程中信息转换的影响作用及对习语中所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习语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文化构成翻译的语境。从关联翻译角度看,习语中文化的翻译策略体现出与译者的认知语境相关的诸多特点,鉴于关联翻译的教学意义,习语的关联翻译对语言文化教学尤其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结构稳定性,语意整体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同时,习语是文化的浓缩,具有文化独特性与典型性,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关于人体器官的习语及翻译在语言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文化角色。为此,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人体器官名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习语是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和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因此 ,习语翻译成为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难点。习语翻译需要掌握许多常识 ,了解两种语言中习语的文化差异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樊长荣  DENG Jing  邓静 《云梦学刊》2008,29(1):136-139
对于<红楼梦>译本,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与 Hawkes 的 The Story of the Stone 在翻译策略上总体并无显著性差异[p<.01),归化策略在两版本中都占有主要地位;明显差异在杨译的习语几乎无省略不译[仅占1%),而霍译则有约15%的习语舍弃未译.两位译者在翻译原则和指导思想上的一些相似性指出了归化翻译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表明译本的可接受性与可读性是影响翻译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成语典故是语言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中西方历史传统、文化渊源、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手方面的不同,英汉成语典故在来源、文化内涵、结构形成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盛卓立 《学术探索》2012,(4):159-161
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通讯业、交通业等广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英语习语的应用非常重要。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单纯性传递信息,也不仅仅为文化交流。实际上,传播文化比表达语言信息更重要。所谓习语,主要指语言中具有固定的形式与意义的词组、句子等,因此若想准确翻译习语,必须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入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留文化特征和意象。本文结合当前英语习语的应用状况,以生活应用实际为出发点,对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3.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与文化的矛盾,在异质中寻求最大限度的对等。英汉习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在进行异化翻译时,应比较英汉习语的对等关系,再现源语习语的“形”、“义”、“神”。  相似文献   

14.
对《红楼梦》中习语的翻译,杨宪益先生基本上采取了"异化"手段来解决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体现译出语文化内涵;而霍克斯先生为了避免中英不同文化的冲撞和译入语读者的误解,采用了"归化"的手段。异译和归译是翻译过程中的两种"方法",不存在哪种译法"好"或"不好"的问题,只要译文通顺、易懂,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合适性"原则即可。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成语和熟语浓缩了大量文化信息 ,在于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对成语与熟语进行文化分析 ,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及理解当今的法律文化传统。如“诛故贳误” ,强调有心与无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故意和过失的态度 ,是为动机论 ;“罪大恶极” ,强调罪中之恶、罪中之过 ,反映了中国人习惯于道德评价的倾向 ,是为过恶论 ;“报仇雪恨 (冤、耻 )” ,强调仇之中的恨、冤、耻等心理感受 ,反映了中国人的报复心理 ,是为报应论 ;“悔 (改 )过自新” ,强调自悔、自改 ,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过错纠正的自力主义 ,是为自新论 ;“债多不愁” ,强调信用的根本缺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债的根本态度 ,是为“信用论” ;“求亲告友” ,强调人际关系的范围 ,反映中国人解决困难时的心理指向 ,是为人际资源论。它们都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和俄语成语都是语言的精华,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分别记录了本民族的政治历史,反映了本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了本民族的文化心态。从它们的特征和数量入手,研究汉语成语和俄语成语的语源,研究汉语成语和俄语成语所涉及的对象,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导致汉语成语在进行外语翻译时存在一定问题。文章将通过对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得以找到解决现今汉英成语翻译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