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梦曦 《船山学刊》2021,(4):85-101
《张载集》与《二程集》当中重出的语录可进行比较,并且可尝试根据已有的张载与二程材料判断其归属.经过对比发现,张载文献与二程的文献互有混入,《正蒙》《横渠易说》和《张子语录》部分的重出语录主要归属张载,而《经学理窟》部分的重出语录主要归属二程,《经学理窟》确有可能为张载与二程语录的集合而以张载为主,其中也可能有未发现的二程语录.  相似文献   

2.
张载,字子厚,陕西西安人。生于公元一○二○年(宋真宗天禧四年),死于公元一○七七年(宋神宗熙宁十年)。因为家住在陕西郿县的横渠镇,所以学者称为横渠先生。张载和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后来称他的学派为“关学”。他的著作多是弟子纂录而成,主要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张载是“理学”(亦称“道学”)的创始人之一。宋代理学从周敦颐、邵雍开始,经过张载的发展,至程颢、程颐形成了体系,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因此,元朝脱脱等修的《宋史》把张载的事迹和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五人称  相似文献   

3.
受时代学风的影响,张载对“三礼”经文和旧注所做之诠释,有着明显的疑经倾向。张载对“三礼”经文和旧注提出的异议,旨在更好地复原“三礼”之文本,剔除“三礼”中不合先王之法的内容。张载的“三礼”诠释有着很强的经世致用倾向。其推崇《周礼》所记之井田制以期缓和北宋中期的土地兼并问题,推崇《仪礼》和《礼记》所记之宗法制以凝聚宗亲、维护儒家伦理等,皆有着很强的当代意识。张载通过“三礼”等经典之诠释从而阐发他的理学思想,涉及的问题有中庸、礼乐以及辟佛等,此外还涉及格物论、太虚即气论、天理人欲论、民吾同胞论。  相似文献   

4.
张载(公元一○二○——一○七七年),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于北宋中期,当时大官僚大地主凭借特权,加剧土地兼并;西夏、辽金又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达到了尖锐化的程度。内忧外患,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这对于张载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他少年时代,听到西夏常常侵扰西北边境,曾使他“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宋史·张载传》)。  相似文献   

5.
张载是我国十一世纪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正蒙》、《横渠易说》和《经学理窟》,此外还有一些语录。在这些著作中,除了《横渠易说》之外,其他都不是系统的著述。《经学理窟》和语录是他在读书和讲学时所写所说的体会,《正蒙》则是一部哲学笔记。《正蒙》虽然代表了他最主要的哲学思想,但并不是一气写成的,而是他几十年的学习和研究心得。在他去世之后,这些心得由他的学生范育、苏整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由于这些心得不是出于  相似文献   

6.
张载哲学的工夫论具有多种形态,学术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出自《正蒙》与《经学理窟》的"知礼成性""变化气质""大心""诚明"等形态,而对《横渠易说》中的工夫形态则鲜有论究。《横渠易说》的工夫论思想十分丰富,其中蒙、颐二卦所体现的养正工夫论独具特色。这一工夫论,合蒙养与颐养两种养正之功,始于养心而成于正性。其具体展开则涵盖并关联了张载工夫论的诸多形态,并具有疏通不同关窍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养正工夫,有助于最终实现发蒙跻圣、复归天地之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这四字成语在我国思想史中出现较晚,首见于北宋张载的《正蒙·乾称上》。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则出现较早,战国中期的孟子已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8.
张载为宋明理学奠基人之一,与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等重要学者齐名,号称“北宋五子”。他所创立的“关学”与王安石创立的“新学”、二程创立的“洛学”鼎立,称为北宋三大学派。70年代后期,学术界逐渐重视了对张载及其思想的研究。友人喻博文积十余年之研究成果,历尽艰辛,多方搜求善本,摄取当世最新研究成果,做成《正蒙注译》(兰州大学出版社),填补了一项历史文献研究的空白,为中国文化史、宋明理学、张载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开拓了新路。提供了资料方便。通读全书,受益非浅,有以下三方面突出优点或特点。略抒个  相似文献   

9.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西安人。著作有西铭、正蒙和经学理窟等,其中正蒙是他的代表作。他钻研“释老之书累年”,①可是,从“尽究其说”中,感到没有什么道理,便尽弃共学,转而从事于六经的研究。佛教经过五代末吴越王钱镠、钱俶和宋太宗、真宗等一再宣扬与宗奉,曾显得一度活跃,②尤其是在宋神宗时,社会危机暴露:一面是从工商业发达中所导致的土地集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倡导者,张君劢的思想脉络承接于拉斯基,但对自由主义理念在社会层面的落实,张君劢有其独到的见解。《政治典范》一书涵盖了拉斯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他在《政治典范》中所构建调和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系统学说,给苦苦寻求中国出路的张君劢极大的启发。张君劢译介《政治典范》,既有为自己寻求建构民族国家的理论支持的想法,也有为当时知识界提供参考样本的考量。通过译介《政治典范》,张君劢形成了其立国思想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三元并存的学理框架。此外,张君劢民主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的提出,显然也受到拉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郑声辨     
自孔子说“郑声淫”以来,依经引申者有之,释词发微者有之,违义曲解者亦有之。说者不一,读者生疑。郑声究竟是“邪淫之乐”(张载《经学理窟》)、“靡靡之音”(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还是“音声之至妙”(嵇康《声无哀乐论》)?孔子反对郑声,是否也反对《郑风》?论诗与乐,“崇雅斥郑的原则”到底对不对?这些问题,牵涉到如何理解和评价古代文艺观的问题,确有察辨探讨的必要。一提到郑声,旧说以为“淫声”:“郑国之音,谓淫声也。”(《辞源》)一九七九年新版《辞海》的解释去掉了“淫”字:“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因同孔子等提倡的雅乐大相径庭,故受儒家排斥。”虽未直接指出郑声的音乐特征,却离了贬义,  相似文献   

12.
汪建华 《船山学刊》2001,(2):92-95,128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 (16 10~ 16 95 )是明末清初一位博学的思想家。一生成就宏富 ,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等。黄宗羲生活的年代 ,正值明清更迭的动荡时期。黄宗羲深遂地看到当时制度的种种弊端 ,提出了一些较为进步的民主思想和对管理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明夷待访录》 (后简称《明》)一书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一系列管理思想。顾炎武赞该书“百王之敝可以复起 ,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迄今为至 ,学术界对黄宗羲的关注 ,还少有人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去透析这位杰出的思想家之于管理的贡献。1 政治管理思想 《明》书共有 13篇 …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 “诚”是王夫之哲学的重要范畴,目前学术界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据王夫之的具体论述.粗略地区分其对“诚”的不同哲学规定,探讨其“诚”论的逻辑结构。以就教于学术界的老师和同志们.在中国哲学史上,《中庸》最早从天、人、物三个方面对“诚”作出哲学和伦理学的规定.《中庸》而后,许多思想家都谈到“诚”,特别是在宋明哲学中,“诚”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被多方面地加以规定和论述.王夫之的“诚”论总结了前此“诚”论的发展而直接继承了张载。张载把“诚”规定为“实”,又释之为“有”,王夫之则把“实”和“有”结合起来规定“诚”。“实有”是对  相似文献   

16.
张载辩证法思想述评张玉荣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经过先秦、魏晋,到宋明时期达到了顶峰。其中北宋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精深。特别是他的“动非自外”的内因论,“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和“变著”“化渐”说,在我国古代辩证法发展史上达到了相当...  相似文献   

17.
荆公新学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主要学派。它是因北宋中期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当时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王安石在世期间,荆公新学经历了创立与发展两个时期。一、荆公新学的创立期荆公新学创立于嘉(1056~1063年)、治平(1064~1067年)年间,其主要标志是《上皇帝万言书》《淮南杂说》《洪范传》《易解》等著作的刊行。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是荆公新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作。《上皇帝万言书》:清蔡上翔《王安石年谱考略》将其系…  相似文献   

18.
王道政治是先秦时期理想的政治形态.除了儒家之外,《管子》也有非常精致的构想.《管子》关于王道政治的构想主要反映在其民本思想与德治思想方面.《管子》继承了早期的天道观,把天道与民意联系起来,并由尊天道走向了贵民意,确立了民本思想.在政治上,《管子》提出了治国“十一经”,试图从政治权力层面的社会和道德基础、经济民生层面的富民之举、法律和政令层面的安民之举以及民意层面的重民、贵民思想等四个方面,来建立清明的社会政治.《管子》还表现出对德治的倚重,提出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公元960-1127年)160余年,外患频繁,烽烟不熄;人民流离,民生凋蔽;党同伐异,内优不已。但是,这个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却成为中国历史上哲学发展的光辉时代。其标志是理学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一宋明理学的形成理学发生于北宋,当时出现了五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他们对理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称之为“北宋五子”。周敦颐讲学濂溪,成立了“濂学”学派;程颢、程颐讲学于洛阳,成立了“洛学”学派;张载讲学于关中,成立了“关学”学派;邵雍专治周易,发展了象数…  相似文献   

20.
张载的“性”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命题中:一是“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这可以理解为张载给“性”下的定义;二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这是张载“性”论的主要特点;三是“性即天道”,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张载“性”论中的体现;四是“性率天地”,这是张载人性学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