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8年4月中印领导人的武汉非正式会晤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印度靠近“印太战略”的步伐,也为中印海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中国和印度的海洋地缘态势与海洋地缘认知为中印两国的海洋合作实践提供支撑。当前,中印两国相似的发展定位、实现海洋政治目标的“借力”诉求以及应对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需要为双方海洋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中印双方脆弱的政治关系、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以及美国和其主导的“印太战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印海洋合作。未来,中印海洋合作将呈现出持续深化并逐渐丰富合作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一方面印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中印海洋合作的开展会使印太地区态势更为复杂;但另一方面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之初,印度就对其形成了基本认知,即在客观上承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和人文属性的同时,担忧其对印度周边安全环境构成冲击并对印度未来地区影响力的拓展造成阻碍。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与持续推进,印度试图抓住美国“拉印制华”的契机以争取改变中印之间力量不对称的现状。于是,在应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时,印度采取了更为强硬的举措,包括与美国加强战略与安全协作、与日本在战略经济方面携手共建、持续深化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争取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等。印度的系列举措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冲击和影响,如阻滞中国在南亚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对中印脆弱的战略互信基础造成伤害、恶化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等。如何应对这一态势并改善中印关系是中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21年,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拜登政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战略竞争对手”定位,在经贸、高科技、地缘战略领域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战略竞争。中国对此进行了有力回击,中美双方力量相对持平,中美战略竞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拜登政府在经贸领域实行“选择性脱钩”策略,对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升级对华打压制裁举措,以此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中美竞争加剧。在美国加紧全面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较量不断升级。在中美战略竞争新时期,中美战略相持将长期持续。同时,管控分歧避免双方关系继续下滑仍将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4.
中印两国携手共建共享中印安全共同体,对于缓和两国关系、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乃至共创“亚洲世纪”与“世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安全共同体理论和国际共生思想、中印文明互鉴的价值基础及互惠互利的现实需求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实践经验等,为新形势下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思想指导与可行条件。但是,由于印度对中国存有信任缺失与认同危机,并从海陆双向对中国采取了诸多制衡举措,给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带来诸多现实挑战。未来,中印两国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凝聚价值共识,以战略互信促进互利共赢,以制度规范制订优化框架设计,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突破口,并逐渐拓展中印安全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内容,才能为增进中印关系和破解中印安全困境、维护区域安全稳定贡献中印两国的思想智慧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地缘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欧盟对印太地区的关注持续提升。欧盟为加速推动"印太战略",不仅提升了与印太地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且积极配合"四国联盟"在印太地区展开针对中国的行动。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借助美国势力进入印太地区,避免在大国博弈中陷入"选边站"的战略困境。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有利于提升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完善欧盟产业链的布局和对印太市场的开发。欧盟的举动无疑将会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竞争更加激烈,并且可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欧盟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给地区带来一系列影响,但也面临着内部诉求不一,实现"印太战略"能力有限,对华政策错误以及与美国"印太战略"存在分歧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印度安全战略及中印安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关系是中国周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内建设需要睦邻、安邻,稳定周边。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我国的重要邻国,其安全战略对中国西部安全环境和中印关系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关注中国周边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印度安全战略中对华关系部分,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中印双方在安全利益上体现出相互依存性,具有共同的需求。和平友好、对话协商应该成为21世纪中印两国关系的主旋律,这不仅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中印两国的安全战略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李新雅  时殷弘 《国际论坛》2023,(2):123-136+159-160
自2013年中国正式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印度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研判,采取了三方面的海上战略调整以对冲中国在印度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首先,不断强化与美、日、澳三国的战略协作,积极响应“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构建与升级,希望借助域外力量牵制中国;其次,拓展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际航道和战略节点,企图减少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军事存在;最后,提出替代性政治和经济援助方案,逼迫其邻国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抵消中国在其周边国家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印度在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的研判态度上较为谨慎;在构建联盟策略的选择上,倾向于军事整合程度显著低于同盟性质的联盟体系;在执行中倾向替代性而非进攻性海权拓展方案。这反映其对华战略实施具有明显的对冲而非对抗性特征。即便如此,印度的一系列操作已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环境更加复杂。美国对于拉拢印度构建“印太”区域互联互通显得更具信心,中国途经印度洋的军事及各类商业船只也面临被监控、拦截、封锁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黄忠 《国际论坛》2023,(3):136-154+160
贾斯汀·特鲁多政府的“印太战略”以全社会参与为核心方式,以国家关系、多边合作和女性主义援助为三大主题,专注于安全、经济、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与伙伴关系等五个相互联通的战略目标。贾斯汀·特鲁多政府的“印太战略”略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经历了从只重视经济向价值观、安全和经济三者并重的方向发展。当前,它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内核,强调应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中国为首要对象,强调要应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战略形势;以盟友与伙伴为倚靠,坚持合作与挑战并举的战略方针。贾斯汀·特鲁多政府“印太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经过了深思熟虑,它是加拿大奉行贸易多元化路线的要求,回应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和中等国家外交的产物。尽管贾斯汀·特鲁多政府宣称要抓住印太地区的战略机遇,真正成为其可靠的伙伴,但进取心不足、难以有效平衡中美关系、过于看重价值观以及国内政治束缚等问题,决定了加拿大的印太之路必定漫漫,成效也将相当有限。在印太事务中,中国需要团结好加拿大,发挥其积极影响,限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晓文  国艺莹 《国际论坛》2023,(3):52-76+157-158
在欧盟推进“印太战略”的背景下,欧印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动向:欧盟将印度视为重要支点国家,欧印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再定位”;安全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合作的领域和平台大为拓宽;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强数字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伙伴关系。欧印强化战略互动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印太和欧洲地缘政治变化推动欧盟将印度作为其重要战略支点;强化与欧盟的战略互动是印度对外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重塑全球供应链是欧盟与印度战略互动的重要驱动力;双方在“规则塑造”与“多边主义”价值观理念上愈加契合。欧印未来战略关系发展的潜力与阻力并存: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的趋势将持续加强,安全防务合作短期难以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贸合作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面临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欧印在人权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欲将欧盟与印度纳入其对华战略竞争的框架中,长期来看,欧印战略互动将在安全和供应链方面带给中国较大压力。中国可以利用当前的窗口期在对欧与对印外交战略中争取一些回旋的余地,尽最大可能降低欧印战略互动针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2.
随新民 《南都学坛》2000,20(2):19-22
中印边界问题由来已久。出于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考虑 ,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印殖民主义者的做法 ,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 ,谋求把中国的西藏变成“缓冲国”。印方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和强加于人的做法致使中印边界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并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印度重新评估其安全战略 ,但从实践来看 ,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并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羁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4.
"蓝点网络"计划是2019年后美国参与大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一种新举措,已经显著影响拜登政府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建构。美国试图立足该计划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争夺印太地区基建领域的主导权,鼓吹新型基建标准和规范,激励私人资本参与,争夺地区目标国支持,组团对冲"一带一路",拓展美国的地区影响力。从政策设计角度来看,"蓝点网络"计划显示出其在项目整合、战略体系、遏制中国、构建基建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意图,但同时,它也在实践中面临多重约束。当前拜登政府已经延续并升级了该项计划,很可能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大国竞争和地区安全造成潜在影响。在美国寻求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严肃应对"蓝点网络"计划带来的影响,只有主动在基建实践、相关规则和关系重构方面做出调整,"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基建外交才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退出TPP后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经济秩序的一次努力,构成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对“印太经济框架”提出、推进与美国亚太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印太经济框架”回避关税减让等传统贸易安排,侧重于产业布局,将使美国政府以更大的力度直接干预企业在国际上的微观行为; 美国的市场、技术、资金对他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部分国家希望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对于参与“印太经济框架”的经济成本、卷入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存在顾虑。在“印太经济框架”的推进过程中,美国面临着为了服务其在亚太地区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目的,将会导致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的碰撞、市场驱动力不足、美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利益交换不平衡以及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信誉度下降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提出和推行“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和平崛起,因而对东盟在该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具有特别的期盼和设计,导致印太地区秩序逐渐进入解构与重组的重要历史阶段。东南亚是连接两大海洋的重要枢纽,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国家关注的战略焦点。随着印太地区秩序进入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东盟中心地位”的重构对于区域合作的基本框架、议题领域、进展方向、价值规范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际上,“东盟中心地位”的存在避免了域外大国过度介入、干预本地区区域合作,对中国相对有利。我们应探讨如何帮助东盟去重构自己的中心地位,使之不仅有利于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而且有利于我国应对美国的“印太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中印关系应是中国外交的支点之一 ,但印度在中国外交框架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与应然地位相去甚远。中印关系存在着诸多障碍 ,包括地理环境、边境冲突、西藏问题、印度内政、印度安全战略、印度核问题、中印经贸科技交往、中巴关系、印美关系、印度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十个方面。产生这些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四点 :自然条件 ,历史原因 ,国家战略和国际环境。中印关系障碍之消除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能源安全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巨大影响.南亚国家与中国和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决定了其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印能源合作除了共同迎接"亚洲溢价"挑战外,更主要的还有地缘政治战略考虑.从地缘政治战略角度看,巴基斯坦对中国在经济上的意义主要是可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能源合作要受到与印度和缅甸关系的制约与影响;斯里兰卡是中国能源供应经过印度洋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中印边界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印重开边界问题的会谈,两国成立了边界问题联合 工作组,确立了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及边界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制定了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和框架,逐渐达成 了边界问题不构成两国发展关系障碍的共识。目前,中印边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在边界实控线划定上双方存在分 歧;边境毗邻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给中印边界问题解决带来潜在影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竞争性因素使得在边界问题解 决上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边界问题的现状,使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这对地区 局势的稳定、对中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大国战略关系的动态均衡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在外交、经贸、军事、疫情合作等领域同太平洋岛国密切交往,使得美国日益感受到中国在太平洋岛国给其带来的战略威胁。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强化了在太平洋岛国的地缘安全利益。为了制衡中国所带来的战略威胁,维护在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利益,不同于以往对中国采取的软制衡,美国近年来对中国采取了有限硬制衡:一是构筑有限硬制衡联盟网络;二是展开军事活动。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拜登政府仍会延续这一政策。为了防止美国在太平洋岛国对中国从有限硬制衡转向硬制衡,维护中国在太平洋岛国所取得的成果,中国采取的措施或行动应避免刺激美国及其盟友。目前来看,中国在太平洋岛国面临美国带来的巨大压力,意味着可以改变以往的外交战略,转而采取战略调整,以降低战略成本。长远来看,这样可以化解美国在太平洋岛国对中国的有限硬制衡。历史表明,在实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依靠合适的策略规避不利冲击和反应,不仅能够保障新兴大国的顺利崛起,而且可以有效服务国内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