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兴经济体(EE)创业企业在与母国缺失的制度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制度能力。运用大规模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本文提炼出制度能力的概念及其三个维度:制度适应力、制度关系力和制度创业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融合制度理论和组织能力理论,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设计,探讨了二元制度环境、制度能力与E 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完善的母国制度环境减轻了东道国缺失的制度环境对E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阻碍作用,而母国缺失的制度环境则提升了完善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对E 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促进作用;(2)母国缺失的制度坏境有助于E E创业企业开发制度能力,而完善的母国制度环境则不利于E E创业企业制度能力的开发;(3)东道国缺失的制度环境对制度能力较强的E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抑制作用较弱;完善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对制度能力较弱的E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激励作用较强;(4)E E创业企业的制度能力中介母国制度缺失性对东道国制度缺失性和加速国际化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助于E E政府创造国际创业友好型制度环境和创业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2.
哪些因素决定新创企业国际创业绩效、新创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聚焦国内资源开发还是国外资源整合,这是目前国际创业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国际创业理论,研究技术能力、网络能力和制度环境对国际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重点探讨网络能力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对177家来自中国、越南、老挝3个转型经济国家新创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能力和制度环境是新兴市场新创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决定因素,网络能力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完全通过技术能力的中介作用实现;网络能力的子维度关系能力对技术能力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制度环境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网络能力的子维度协调能力对技术能力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制度环境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中国企业国内横向整合与企业国际化所有权优势的逻辑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基于二手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国内地域多元化程度与资产优势正相关,与制度优势呈U型关系;制度优势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国际化程度对制度优势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解释中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来源的突破口在于制度优势,提出的新型所有权优势形成机制丰富了OLI的内涵,同时又回应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关注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行为的母国制度效应的呼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扩张、获取海外资源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制度嵌入以及相应的制度压力。基于全球合法性构建的战略考虑,企业会选择母国社会责任脱耦(即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做”)与社会责任报告(“说”)不一致)回应母国和东道国制度逻辑冲突。文章基于制度逻辑视角,利用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数据,分析了国际化程度对于母国社会责任脱耦的影响,检验了行业竞争压力和制度差距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强,企业在母国市场的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减弱,而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加强;(2)行业竞争压力削弱了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的负向关系,而对国际化程度和母国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的正向关系具有强化作用;(3)制度逆差对于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战略回应国际化的复杂制度压力和合法性要求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天生国际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国际化形式,展示了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广东和浙江两省195家天生国际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国际营销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创业导向与国际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2006-2010年期间上市的所有民营公司为样本,探讨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并通过细分国际化的维度,考察了在母国具有政治关联与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化战略层面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路径差异。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企业国际化对企业价值总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第二,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程度总体上不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进一步发现,民营企业的母国政治关联对国际化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却显著地负向影响国际化广度;第三,母国的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国际化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国际化深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政治关联与国际化广度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第四,总体上,相对于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而言,在母国已构建了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所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更有可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我们进一步发现,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短期经营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但长期而言,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深度对公司的市场价值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而在母国无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业绩受到国际化广度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绩效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路径或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高失败率和成长巨大差异性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并导致创业导向研究的丰富成果.鉴于现有研究陷于新企业创业导向与绩效问无限追加调节和中介变量的复杂模型中,而忽视了对其中关键要素的深入挖掘,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学、战略理论和组织理论,认为新企业从创业导向到组织绩效,中间需要一定的转化路径与能力支持,并提出新企业能力构念,构建了"创业导向一新企业能力一新企业绩效"模型,并通过150份有效样本验证了中国背景下新企业创业导向和新企业能力的维度构成以及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同时也发现了新企业创业导向与绩效之间的环境敌意性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新企业能力的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吴小节  谭晓霞  曾华 《管理科学》2018,31(4):120-134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是跨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战略决策。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意识到制度因素对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但大多集中在对东道国制度环境影响的研究,很少考虑母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复杂性,且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         在此背景下,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探讨母国区域制度质量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机理。以规制差异和文化差异为调节变量,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构建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2015年进行海外市场投资的210家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①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呈正相关关系,即所处的母国区域制度质量越好,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②母国与东道国间的规制差异和文化差异负向调节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正向关系;③社会资本对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民营企业获得的社会资本越多,对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把控能力越强,越倾向于采用独资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研究结果展现了中国市场分割情景下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独特性,拓展了国际商务领域对新兴国家制度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管理实践中,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所在的区域制度环境,同时也要善于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罗婷婷 《管理现代化》2012,(3):18-19,31
本文以广东省220家中小企业资料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国际化动机对国际化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国际化能力对国际化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三,国际化能力在国际化动机与国际化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兴市场企业如何动态地调整其国际化速度是目前学界与业界的热议话题。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本文引入企业期望落差的不同维度:强度与持久度,探究了两者对国际化速度的差异化影响机制,以及母国市场与制度环境的权变作用。基于2010—2015年中国A股上市跨国企业面板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期望落差强度与国际化速度正相关,而期望落差持久度与国际化速度负相关。进一步地,母国市场动荡性会削弱期望落差与国际化速度的关系,相反地,母国制度环境发展则加强了两者关系。研究结论拓展了不同维度期望落差对企业战略差异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同时对理解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过程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许晖  郭净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33-142,160
在顾客需求多样、复杂动荡的国际市场,中国国际化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凭借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构建其战略定位和优势。本研究以中国从事制造业的国际化企业为样本,构建以营销动态能力为企业竞争战略前置影响因素、管理者国际注意力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营销动态能力的四个维度与企业竞争战略之间存在不同的匹配关系,企业在选择竞争战略时必须注重自身的动态能力基础;(2)管理者国际注意力对营销动态能力与竞争战略之间的关系有着调节作用,尤其对于选择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来说,管理者国际注意力对能力—战略匹配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对高管灵性资本、创业导向和环境动态性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高管灵性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高管灵性资本与创新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创业导向是高管灵性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环境动态性与高管灵性资本的交互作用,通过创业导向的中介作用影响创新绩效,具体表现为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机理是有效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前提。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构建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企业核心能力这一中介变量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考虑环境动态性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应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29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环境动态性的情况下,无论是信息技术资源还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无法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信息技术必须通过支持企业核心能力间接影响企业绩效;环境动态性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过程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不同环境下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是不同的,在稳定环境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是获取支持核心能力的信息技术资源,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更应该构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实现对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的持续支持,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4.
公司创业导向、双元能力与组织绩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不确定的加剧,导致更多公司采取创业导向的战略,但是从公司创业导向到组织绩效,中间需要一定的转化路径与组织能力的支持.从理论上论证了组织的双元能力,即机会探索能力与机会开发能力在创业导向转化为组织绩效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并通过185份有效样本验证了中国背景下创业导向的独特维度组成,以及双元能力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创业拼凑及其功效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振铎 《管理学报》2014,(4):562-568
利用212家新企业的调研数据,检验了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与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直接功效;动态能力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动态能力在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创业拼凑通过动态能力对新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间接功效。  相似文献   

16.
杜晓君  齐朝顺  杨勃 《管理科学》2017,30(4):111-123
 东道国政策风险是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理论的合法性视角出发,认为跨国企业应该采取制度同构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即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该视角认为政策风险是跨国企业只能被动适应而不能主动利用的外生因素,忽视了拥有能动性的跨国企业在管理政策风险方面扮演的是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基于制度理论的能动性视角并且结合企业资源基础观,探讨政策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机理。以2003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投资新建的海外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 12.0软件和Logit回归分析,系统分析政策风险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中国跨国企业母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国际化经验和组织冗余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国跨国企业拥有采取制度创业的方式获取合法性的政治能力,因此,政策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具有正向影响,即中国跨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国际化经验提高了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东道国的可能性;组织冗余降低了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东道国的可能性。        通过引入制度理论的能动性视角,研究结果拓展了关于东道国政府的政策风险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从企业资源基础观出发,考察二者关系成立的情景条件,扩展了理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中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资产扩大与资产利用动机的结合,丰富了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理论。相关研究结论对于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时采取制度同构还是制度创业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整合高管灵性资本和组织合法性视角,探讨高管灵性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合法性在高管灵性资本和创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选取创业企业高管和其创业绩效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22份创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并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灵性资本对创业绩效和组织合法性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合法性在高管灵性资本和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模型说明了企业高管可以通过提升灵性资本水平进而提高组织合法性,为企业成长、发展和壮大提供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创业活动的网络化组织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界的关注,网络能力作为企业通过构建外部关系获取各类资源的能力或技巧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其作用的过程机制并未得到进一步的解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络能力占据独特的网络位置,这种特定的位置为企业带来优势创新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创业绩效,代表网络位置的中心度与核心度在网络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不同的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业活动的网络化组织模式更具创新优势,网络能力作为企业通过构建外部关系获取各类资源的能力或技巧,会对其绩效产生影响,但既有文献并未对网络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有效界定,也未对网络能力影响创业绩效的传导机制予以揭示。因此,本文构建了网络能力、网络结构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中国孵化企业的问卷调查,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数据分析显示,相对稳定的网络结构各维度在网络能力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其中,中心度、结构洞、异质性中介作用显著,而核心度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业企业外部网络化实践以及创业政策的制定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国际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感知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从国际化感知风险概念出发,通过引入企业资源能力(调节变量)和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中介变量),剖析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关系整合研究框架。通过对463家中国国际化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国际化感知风险不仅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而且还经由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即市场进入模式的中介作用显著;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作用受国际化经验的调节,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回归系数是国际化经验的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