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城乡新发展格局,繁荣振兴乡村文化,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以历史思维总结党长期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举措,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辩证思维明晰城乡差异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以战略思维贯通城乡融合“共富”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为不断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飞  费利群 《人文杂志》2023,(10):129-140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机会公平、弥合城乡精神发展鸿沟,为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支撑。然而,囿于城乡公共服务政策扶持不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一致、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与供给模式不高效,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不利于共同富裕扎实推进。鉴于此,未来应从顶层设计、经济扶持、资源统筹、服务升级等方面发力,健全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政策体制,打造系统化乡村经济发展支持体系,构建公平化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完善效率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障碍,迫切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可以使农村充分引入先进生产要素,提高农业效率;有助于打造城乡统一大市场,提升产业优势和增加农民收益;有利于推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在以城乡融合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城乡要素权能不对等、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巨大等问题突出,需要深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深化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产业振兴力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城乡关系的新型定位,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制度问题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包括要素双向流动制度、产业融合发展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制度、生态环境共治制度和收入分配公平制度。在实践中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一些制度困境,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预期效果的实现。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重塑制度创新理念,突破路径依赖效应,进行系统化的制度安排,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5.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命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重要战略布局。为此,先行理清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历程,包括以绝对平均为底色、按劳分配为调整的探索时期;以先富带动后富为战略、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发展时期;以顶层设计部署为指导、以要素参与分配为创新的深化时期;以多重制度组合为支撑、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的远景时期。尚需注意,经济发展、要素配置、生态关系、公共服务的结构性失衡仍然存在,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产生阻碍。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以“基础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基础导向;以中国式“全国统一要素市场、要素顺畅自由流动”为重点抓手;以中国式“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两山理念协同并进”为有益补充;以中国式“公共服务均等公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核心命题。进一步地,提出唱好“制度记”,建立健全基础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畅通“要素路”,倾力破除要素自由流通壁垒;打好“生态牌”,发挥生态服务共同富裕职能;提高“服务性”,深层补全社会公共服务短板,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思路鉴照。  相似文献   

6.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理论上通过要素配置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社会成本效应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和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城乡投资竞争、实际需求错配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制约因素,阻碍新基建对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效果。应通过以下路径,强化新基建对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效果:一是科学谋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立融合发展机制;二是完善过程监管制度,强化顶层设计防控风险;三是重视城乡居民现实需求,以新基建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再到城乡一体是必然趋势.用统筹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谋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在发展实践中,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功能定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由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调整的过程,实现了由“农村服务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的转变。强化扩散效应,对于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阐析城乡共同富裕理论意蕴的基础上,梳理了城市对农村扩散效应的微观要素、中观产业、宏观发展三重路径,要素扩散与产业扩散是发展扩散的基础,城乡发展扩散表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城乡扩散效应的驱动体现在要素价格机制、产业链条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及政府调节机制等方面,且受到主体因素、客体因素、渠道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影响。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需要强化城市扩散强度,提升农村承接能力,促进产业链条衔接与城乡融合,优化城乡制度安排协同供给。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就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让亿万农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的政策内涵和内在机理具备高度一致性,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与实践前提。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乡村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乡村社会“空心化”现象仍然显著。因此,应不断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完善农村政策保障,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是当前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关键。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体系,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当前,主要可以从三个方向来把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一是进一步完善反贫困战略的"补弱"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的"做强"机制,在产业振兴、金融支持、生态振兴等关键环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积极构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拉平"机制,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效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1.
织密城乡融合网络,统筹新型城乡融合关系,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逻辑。当前,在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城乡产业融合配套不协调,乡村生态资源使用不当,人力资源短缺,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润色以及乡村整体治理效能偏弱。鉴于此,要抓住乡村振兴的重点突出问题,通过健全科技转化的配套,加强乡村产业融合协调;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加快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助力乡村人才集聚;提升乡风文明内涵,筑牢乡村文化根基;深化培育制度改革,优化乡村营商环境等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健全城乡融合的发展网络,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个体旨归、深远的社会价值、显著的国家意义和一定的世界影响。推进这一系统实践,既能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也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城乡融合发展充实精神向度,还能推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明支撑,更能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探索融合路径。立足时间、空间、内容、目的等认知向度,可以推断,推进城乡融合的新时代、兼及城乡的融合性空间、精神文明各要素的涵育、充分均衡的高质量融合,界划了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变化性历史方位、复杂性行动场域、全面性关涉内容和关键性实践愿景。着眼于应然需要和现实样态,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向前的历史过程,离不开科学精准、系统高效的实践推进,“目标导向-观念引领-机制保障-行动支撑”是一条环环相扣、逻辑衔接的实现理路。研判现实背景和实践要求以建构综合性目标体系,立足现实反思和问题批判以强化总体性观念引领,重视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以健全长效性保障机制,创新行动举措和工作方式以凝聚全方位行动合力,是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基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张力,具体而言:一是先富与后富的张力,表现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二是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的张力,表现为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的区域不均衡发展以及政策驱动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是城乡分割与城乡融合的张力,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分立导致的城乡发展失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断裂与弥合;四是现代化发展的渐进型与加速型之间的张力,表现为社会政策的激进型调整与渐进型调整的分歧。四重张力及其内在矛盾,共同形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要破解的现实困境。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治理主体与发展动力的关系,收入分配与发展秩序的关系,公共服务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只有在社会整合的基础上,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才能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李泉 《兰州学刊》2023,(1):15-30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简要梳理已有新近代表性文献成果和回顾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立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我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突破在于立足国土空间“四大板块”和特殊类型区发展基础,瞄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与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为引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不同战略间的协同融合,加快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支持性制度设计,推动城乡区域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不同区域间分工协作、发展机会均等等重点领域取得渐进突破,并辅之以一系列长效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县域社会学的角度,这源于乡村振兴以县域全面振兴为前提,也源于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流动的特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变革要求城乡相互打通,充分尊重农村的主体性,具体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四个方面的变革。从实践来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有两个问题需要避免:一是避免劣质城镇化;二是避免过度“经营”村庄。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资源要素配置与优化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农业地位演变和城乡格局变迁都已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通过城乡之间要素流动、工农之间资源配置,可建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基石,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有效制度供给,破解影响和制约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强化各类组织载体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全面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协调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资源要素在部门之间的竞争关系,促进城乡之间要素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走向深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乡内部及城乡间经济关系的动态调整,共同富裕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阶段性目标要求。通过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变迁促进共同富裕的思想、政策与理论,从城乡关系的角度解读共同富裕道路演变的逻辑线索,可以发现:与时俱进是调整城乡关系以促进共同富裕思想发展的理论品质;经济开放是影响城乡关系与共同富裕思想变迁的重要约束;城乡关系视角下共同富裕思想变迁存在从增长逻辑向权利逻辑转换的演进路径;学术讨论与政策制定的双向互动不断推进城乡关系视角下共同富裕思想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浙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起点平等、机会均等的基本要求.浙江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呈现出制度保障不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受益程度不均等的非均衡态势.推动浙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建立健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动力机制、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以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浙江和成都两种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模式的分析发现,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政府主导经济的惯性使得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特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既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也需要通过市场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利益诱发和推动城乡商贸流通的平衡发展。其中,政府作为推动力重点解决城乡商贸流通初始阶段的发展失衡、体制障碍和城乡不公平问题;而市场则重点解决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低和购买力差距等问题;随着城乡商贸流通的进一步发展,则应重点发挥政府与市场在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的互补、融合作用,以此驱动城乡商贸流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收入分配能够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平台高效率交换能够促进乡村在线交易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居民数字化消费能够促进供需两端协同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缓解了城乡资源分配不公难题、促进了乡村交换模式的转型、助推城乡消费新模式的形成,但还存在城乡要素流动受阻、城乡生活体验差距不断扩大、乡村基础设施资源交换不充分、乡村数字化消费模式发展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应进一步整合数字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数字化融合发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强化资源分配均等化;完善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设乡村在线交易平台;推广乡村线上消费,助力乡村消费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