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化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要始终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准确把握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致力发展,统筹兼顾,扩大民主,调节利益,扩张矛盾的同一性,缩小矛盾的差异性,削除矛盾的对抗性,增强矛盾的和谐性,正确把握、协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雍涛 《江汉论坛》2006,2(2):79-8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两种涵义:广义的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狭义的是指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社会建设”。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尽快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分配原则;必须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平等、坚持司法公正、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矛盾学说的启示是:“和谐”应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双赢互利应是协调矛盾的一种普遍形式;矛盾学说的主要任务应是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统一”。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来看,和谐个体的内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这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解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人与社会的矛盾的解决,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互动机制,人的自我和谐在于培养强有力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玉荣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88-190
现代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以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为自身存在的逻辑,以引领、批判社会作为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但在实然状态下,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一元与多元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偏失,超前与滞后的矛盾。要构建现代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保持大学求真的本质,重塑大学学术精神,发挥引领社会文化的灯塔作用,保持现代意识与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的一致性和均衡性。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建设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和谐文化建设。本文着重探讨了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现代特征。分析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当前文化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对和谐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必须把握的重点。同时提出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培育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着力构建健康向上,协调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已经走了20多年的历程,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特别需要对其基本内涵、存在问题进行深刻研究总结.面对新问题新矛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必须坚持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流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观点,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在逻辑上显然并不充分。这种观点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是把发展等同于效率,是把矛盾的特殊性当作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的巩固基石,是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8.
构建党内和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其9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努力推进党内和谐建设,积累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主要有:思想统一是党内和谐的精神基础;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党内和谐建设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关键;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呼唤机会公平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公平。这种公平是指机会公平,而非结果公平;和谐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动态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要求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机会公平。经济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可以度量的,即基尼系数,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社会目前的不和谐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中国社会现今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三大矛盾: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下降的矛盾。种种不和谐均来源于制度安排的缺失。要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必须标本兼治,从完善制度入手,提供保证机会公平的科学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因而寻求社会矛盾的根源、谋求社会的和谐都必须立足于生产关系。忽视这一点,无异于漠视或纵容社会矛盾的积累。而今中国社会之和谐文化的建构,不仅存在着现实可能性,而且也存在着限度。  相似文献   

11.
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基本要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和谐是指构成党的各主体要素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要求,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使命的相互交往的活动关系中形成的思想统一、民主团结、文化和谐、制度健全、心情舒畅、富有活力、友好相处和融洽共事的党内生活状态。它主要包括了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行动和谐等六个要素。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保持思想统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坚持维护团结统一,做到自强与开放的统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冉昌光 《天府新论》2014,(3):157-158
正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矛盾问题自然会比较突出。因此,如何认识、分析和处理社会矛盾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加强对当代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对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龚秀勇同志《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体系的主要类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运用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积极探索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必须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二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三是必须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四是必须提高党和政府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能力;五是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做好群众工作。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协调和化解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矛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城市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平均主义。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和谐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构建,以实现社会结构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培育社会中间阶层;促进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协调阶层之间的利益;疏导阶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荣 《天府新论》2005,(6):18-20
以人为本,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人各尽所能,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使人各得其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使人和谐相处,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7.
蒋剑鸣 《社会科学》2007,116(4):105-114
中国转型社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矛盾凸现期”,社会纠纷呈现出普遍性、冲击性、变异性的特点,社会不断将各种复杂矛盾大量引入司法裁判。但司法必须坚守有限性、被动性、稳定性的特质规定。司法过热、司法过硬、司法过变是当前司法应对转型社会纠纷失灵的主要原因。司法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回应转型社会,及时调整司法方法,走司法和合主义的道路。在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下,在法律的框架内,以公平正义为首要价值取向,强调司法的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坚持底线正义保持司法的正确位置,强调本位司法;坚持程序公正保障司法的踏实稳健,强调平行司法;坚持方法弹性把握司法的对话协商,强调柔性司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兴赣富民大业———江西学者论坛的主要观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坚持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建设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领导作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法制、公民正义、建设良好的国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更加注意统筹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特别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叉和谐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要贡献是: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到新境界;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国民经济驶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其启示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必须坚持提高主体素质,必须坚持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