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晶 《社科纵横》2005,20(6):244
本文通过对两部英汉小说及其译本中量词使用情况的系统对比分析,提出英语有着比较完备的量词系统,英汉量词的数量并不存在巨大差异,只是英语中集体量词丰富而汉语中个体量词丰富。同时由于数量表达方式不同,英语中量词出现的频率低于汉语。  相似文献   

2.
董海樱 《浙江学刊》2003,(6):140-144
历史上 ,中西文化深层交流从语言接触开始。 1 6、1 7世纪之交 ,早期来华传教士和欧洲本土学者在摸索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各自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东来传教士注重汉语口语的学习 ,以及对汉语实用技巧的探讨和研究。欧洲本土学者倾向于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概念去解读汉字 ,解析汉语。虽然 ,两者从自身观念出发解读汉语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但是 ,他们毕竟开始了西方人进行汉语学习和研究的历程。进入 1 7世纪中期 ,以耶稣会士曾德昭对汉语五个方面的论述作为标志 ,西方人的汉语研究已经超越了朦胧认知的阶段 ,具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2):146-150
员、名、介、众、筹、夫和人是汉语中的专用量人个体量词。它们来源都与"人"有关,发展过程漫长,重叠式大多不发达,量人时基本能指明人物的身份地位特征,但在用法上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历史上,这七个量词的使用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众、筹、夫量人一直少见,并最终被淘汰,而员、名、介和人则量人用法普遍、稳定,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李秋虹 《社科纵横》2005,20(6):143-144
20世纪汉语诗歌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种新生诗体,又总是以潜在的生命力,寻找一切复苏和健全自身的机遇。伴随着每一次对新诗的重新认知和艺术建设,都有利于新诗向现代汉语诗歌方面的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5.
汉语形象与汉语形象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审美形态。它应成为汉语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需要建立汉语形象美学,这是一种有关文学的汉语形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的研究方式。当代诗学应当重视汉语形象美学  相似文献   

6.
汉语形借外来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反映社会和活的一面镜子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凡是社会上出现了的新的东西 ,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工具及新动作 ,总之 ,这些新的东西都一定会千方百计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外来词正是这种新“东西”在语言中的特殊表现。汉语借用外来词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有些词 ,如今一般人甚至都不觉得它是外来的了 ,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源于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向 ,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借入形式 ,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里的量词 ,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 ,体现不同方言之间词汇上的区别特征[1] 。另外 ,作为名词的“陪衬”[2 ] ,量词往往属于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词类。因此 ,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还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与变异提供材料和线索 ,包括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北京话有自己的量词系统 ,其中一部分已经与普通话重合 ,另一部分则与普通话、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有很多不同 ,可以看作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相似文献   

8.
赵喜桃  朱小琴 《唐都学刊》2007,23(3):109-112
人们要表述新思想、新概念、新事物、新色彩,新词语就会大量出现。汉语新词语带来了汉语词汇许多有价值的发展。新词语是人们思想活跃的产物,寻求新的色彩是新词语出现的重要途径,色彩是语言的动态系统。只要不妨碍交际的语言应是积极的健康的语言,交际到位的程度是衡量语言交际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汉语配价理论的引进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坚 《社科纵横》2007,24(4):106-107
起源于法、德的欧洲配价理论,在它被引进汉语研究之后,对汉语语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拟就汉语配价理论的产生和在研究实践成果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淑华 《社科纵横》2009,24(1):91-9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外语法理论的引入,汉语连词研究呈现出研究点细化和研究路子分化的特点,本文分四个部分总结了80年代以来汉语连词研究的发展概况和取得的成绩,并且对其发展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1.
由韩明安主编的《汉语新语词词典》最近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专门搜选和阐释汉语新语、新词,具有实用价值,深受读者欢迎的语言类工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创造了很多新语、新词。这不仅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好地沟通和协调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宝库。《汉语新语词词典》应时而生,它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有选择地记录和系统地整理了  相似文献   

12.
经过50年代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我国语法学界对汉语的词是可以分类这一点似已无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词类划分的问题都已解决。事实上,一俟涉及具体问题,探讨具体词类划分时,各家在词类划分标准上的分歧就显露出来。分类标准的分歧不仅严重影响词类本身的划分,而且使人们对汉语是否有狭义语法中的词类这个似乎早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疑虑。而且,随着现代语言研究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汉语词的再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京鱼 《唐都学刊》2001,17(1):112-115
汉语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使役两类,心理动词之所以表现出它特定的句法功能并生成不同类型的句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动词的语义结构.对心理动词的研究,国内学者似乎较注重状态一类,而海外研究者则关注使役一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两类心理动词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展示汉语心理动词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邹德文 《学术交流》2006,(10):155-159
对于汉语史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汉语史研究者而言,确有正统与非正统的学术理念的存在。这种理念存在于研究对象、思考方式与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分析其理念存在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经学的昌盛、某种理论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和制度以及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这种理念对汉语史和汉语语言学史的研究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重要的影响。对待这种事实的正确态度是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达到真正的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5.
“突破”成了现在我国语法学界最流行的一个词儿,这反映了广大语法工作者不满足于现行语法体系而要探寻新路的强烈愿望。去年徐通锵、叶蜚声在总结了“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之后指出:“汉语的分析正在孕育着新的路子,准备向语言的深层进军。”但是,“语言的深层”是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突破?这个关于语法研究方向的大问题就整个语法学界来说似乎还比较朦胧,因此应该成为目前着重研究的理论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很不成熟的意见,希望能引起讨论。突破和继承有的人一提“突破”,就非得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彻底决裂”不可,似乎把过去的东西否定得越多,“突破”得就越大,“路子”也就越新。这不是一种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处于信息时代的中国汉语 ,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利因素。为了提高汉语的功能与地位 ,加速汉语的传播 ,应做好推广普通话、汉语汉字规范化等六个方面的汉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彬晖  艾初玲 《阅江学刊》2011,3(4):121-126
古代朝鲜重视学习汉语,至今留存有《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等专为朝鲜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其中部分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品的改编、仿制或直接袭用。古代朝鲜的汉语教科书与元明时期中国小说戏曲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紧密的关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域外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任海棠 《唐都学刊》2008,24(6):117-119
话语风格上性别变异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其研究绝大多数都以英语为语料.为了观察在汉语文化背景下两性在话语风格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并检验以往研究结果能否在汉语中得到验证,本课题运用社会语言学定量研究方法,对电视剧<奋斗>中的部分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已有的研究结果在汉语中只得到了部分验证,有一些经常被引用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验证;统计分析发现,与以往结论不同的是,身处大都市的中国当代青年人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变异特征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可以看出社会文化的变化引起语言使用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对量词研究的比较中,阐述了量词在逻辑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从量词研究的角度上揭示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一些重大区别。本文认为,传统逻辑“没有量词的明确观念”,对量词的研究极不充分。谓词逻辑的形式和规律都和量词的特征密切相关,量词的使用,是数理逻辑发展的重大突破口,是数理逻辑成熟的重要标志,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逻辑学发展的一个障碍。文中进而从命题内部结构的分析,全称命题存在命题的表述式,命题函项转变为命题、单称命题与全称、存在命题的关系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现代逻辑使用量词的特点、作用以及较之传统逻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曹春梅 《社科纵横》2006,21(4):105-107
汉语文化不仅仅指汉族人的文化,还应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古代西域就有汉语文化传统,西域各民族或是学习汉语,用汉语承载各自的文化;或是通过汉译,传播各自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语文化与古代西域各民族语言文化共存互生,互为资源,互相学习,互动并进,充分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汉语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