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使用2006年CGSS数据,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影响我国城市女性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的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就业有显著影响;父母自身的层次和掌握的社会资源在城市女性就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职务的层次、户口性质均对城市女性的就业产生影响,父亲的影响力度更大,在城市女性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代际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2.
贫困与人类发展进程相生相伴,研究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调整反贫困战略、寻求制度体制层面上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西部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网等自致性因素;父亲的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以及子代儿时的家庭结构等先赋性因素;社会支持与社会流动等社会性因素在终断/延续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琳  车士义 《兰州学刊》2011,(3):107-114
文章把父母的工作状态分为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本地非农就业三种,考察三者及其他家庭变量对子女教育获得(经济支持、家庭辅导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的影响。结论认为:一方面虽然不同职业状态的父母其子女的教育获得有很大差异,但和务农相比,外出打工和非农就业都会通过提高家庭收入增加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从而更有利于子女获得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子女的教育获得极大地受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母亲拥有较高学历和非农工作的农村家庭,其子女会受到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家庭辅导。因此在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流动的同时,政府应该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并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鼓励农民本地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民办高校学生自尊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对浙江省某民办高校3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尊状况不受性别、年级、学历层次、专业类别、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在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父亲职业与母亲职业等几个类别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第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支持受经济情况和母亲职业的影响;第三,自尊和主观支持的相关极其显著(p=0.009),而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两个维度与自尊之间呈正相关,但是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市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突出的特点就是社会分层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地位获得模式的转变。本文的研究探讨了南京市社会流动及社会地位获得的自致性与先赋性因素。发现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各阶层当前的职业地位受父亲职业地位和自身教育程度的显著影响,但是父亲的单位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当前群体间收入高低正是受职业与教育的影响。社会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时代不同职位、不同单位获取社会资源能力的差别,经过一个代际流动的过程,最终在下一代身上以收入差别的形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必然.基于社会流动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子女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状况、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是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代际转换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主体力量是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受教育程度、就业条件的要求、对城市的认同感、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情结、流动动因、家庭结构、流向地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影响。政府应关注农民工代际转换问题,以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流动妇女思想道德调查资料分析,发现河北省流动妇女思想道德虽然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受社会文化的制约,自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的影响以及在流动地时间长短的差异,其思想道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理想信仰淡化,人生价值观存在偏差,精神生活贫乏,缺乏责任感。因此,流动妇女思想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天津市居民问卷调查的有关资料 ,重点分析了代际职业流动的总体水平和特性 ,并通过对收入决定模型、职业地位实现模型的推导和分析 ,说明了有关变量对个人地位形成的影响程度 ,进而揭示了社会转型的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 :代际间的职业流出率和流入率因职业的性质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但在大多数职业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父子或母女的同职倾向 ;收入决定模型和职业地位实现模型的结果显示 :个人在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的实现方面 ,后天性的教育和政治面貌等因素意义较大 ,而父母的学历等先天性条件主要通过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本人。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 :为了保障人们在社会地位实现过程中的相对公平 ,有必要在制度上保证教育机会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流动妇女思想道德调查资料分析,发现河北省流动妇女思想道德虽然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受社会文化的制约,自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的影响以及在流动地时间长短的差异,其思想道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理想信仰淡化,人生价值观存在偏差,精神生活贫乏,缺乏责任感.因此,流动妇女思想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徐舜  徐雄 《兰州学刊》2005,(3):232-234
改革开放后, 沉寂多年的宗族在乡村复活,对当代农村社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并影响了村民自治的进程.本文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述评.  相似文献   

12.
制度建设是实现农村治理与善治的关键。本调查表明农村在村规民约制订与执行、村务公开、纠纷调节、选举、习俗等方面虽有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注意引导农民的观念变革等是完善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事业单位改制中社会保障政策衔接和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退休待遇差问题。退休待遇差问题来源于我国碎片化的社保制度。碎片化社保制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碎片化社保制度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阻碍劳动力流动、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解决待遇差的关键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职业年金。  相似文献   

14.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治理的生长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治理是指以增进乡村公共利益、维持乡村社会稳定和构建良好乡村秩序为目的的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和状态,它以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利益分化及乡村治理的需要,分散化与低组织状态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治理的主要瓶颈。因此,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再造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是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在六十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78年之前,中国农村的医疗服务体系由县、乡、村三级组成,县级医疗机构属于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乡村医疗机构属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它们在农村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合作医疗被新型合作医疗所取代,即嵌合在集体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中的社区微型医疗保险被政府补贴的自愿性公立医疗保险所取代.依然处在行政化制度和组织中的农村各级公立医疗机构都走上了商业化道路,但民营医疗机构在农村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由于医疗保障体系还欠发展,医保机构第三方支付对于医疗机构还缺乏制约,农村公立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上涨幅度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的上涨幅度.针对这些问题,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农合的巩固、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地区的倾斜、社会资本的进入、公立医院的法人化有助于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但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化则有可能对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前景投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generation occupational mobility and income is examined in three independent studies: (1) a sample of older men in Detroit, (2) a sample of working age men residing in one of six medium to large sized cities, and (3)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working age men. In all three studies, mobile men have lower incomes than do stable men. However, neither the direction nor the degree of mobility appears to affect income in any of the studies examined. The ba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ity per se and income does not disappear when controls are introduced for work experience, schooling, occupational origins, and occupational destinations. The observed 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 occupational mobility on incom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fathers can use their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nections to help their sons secure well-paying positions so long as the sons remain in occupations that are similar in status to those of their fathers.  相似文献   

17.
分析陕西Y村政治精英权力变迁的过程可见,乡村政治精英权力的变迁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权力建立阶段——身份性权力、权力发展阶段——能力性权力、权力强化阶段——契约性权力,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主导型权力的阶段性、各权力类型的相互依存性及角色转换和权力变迁的相互关联性。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制的安排、资源配置方式、乡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政治精英个人因素等,其权力变迁与村庄发展相关,实践逻辑包括:规范政治精英的权力变迁,发挥它在村庄发展中的具体功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强对乡村政治精英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通领域改革开放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流通领域长期存在高度集中而又封闭分割的特征,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内贸与外贸相互隔绝,存在两个管理体制和两种政策环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流通领域的体制环境已经面貌一新,开放型现代流通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WTO接轨的商务管理体制已见雏形,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延伸促进了体制创新。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以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遵循先易后难、边破边立、逐步完善的渐进路径;突破传统商品流通领域框架,建立了容纳更多服务业的新商务体制。改革经验的经济学含义是,选择出口导向的开放战略作为改革突破口具有必然性;商品与服务流通的市场结构与人力资本存在内在联系;扩大非物质产品流通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收费存在着项目过多、主体庞杂、总额巨大、收费行为混乱,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行政收费存在的问题是由财政压力、内在利益、管理制度缺陷等因素造成的。地方政府实施的"零收费"改革是在不触及制度体制和照顾有关部门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治理措施,是地方政府的治理收费问题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基于一个个案研究而企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政治的变迁的论文.通过个案,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村庄政治尤其是村庄权力结构及运作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中国农村的政治运行逻辑.基本的发现是:七一村(个案村)的权力结构存在一个核心权力层,但已经出现多样性的格局,是一个多样性的一元结构,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通过研究发现七一村的村庄政治属于发展型的权威主义,并且有着"父爱主义"的色彩;无论从规章制度文本、会议制度还是决策机制,七一村权力运作的规范性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能人政治"、精英治理.这将是中国经济相对发达村庄的一个长期的模式.七一村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但20世纪中国的大变迁却使小小的村庄伴随着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此前未曾经历的变化.通过七一村的个案研究可为中国农村内部秩序重建提供学理的根据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