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盐政是清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获取高额收入,清政府特许商人从事食盐专卖,以国家机构进行管理,实际上是官府与盐商结合的垄断经营体制.专商制度的建立,使清代盐政保持了一段长时期的稳定.在清代前期近二百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利用这个制度,获取了高额的盐税收入,但是嘉庆以后,随着清王朝“盛世”的结束,盐政的稳定局面也发生动摇.各种弊端由潜伏转而恶性发作,终于导致严重的盐政危机.清代中期的盐政危机,主要表现在课款拖欠,引盐滞销与盐商破产.引盐滞销,课税拖欠已是各  相似文献   

2.
以往户籍制度的研究侧重于民户的考察,强调户籍政策的转变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清代广东盐场灶籍演变的个案却显示,在具体的区域中,户籍制度的变化要受到实际政治运作的影响并展现其不断调适的一面。清初朝廷虽然试图通过灶籍来整顿盐政,保障税入,但广东在以完纳盐税为目的的"发帑收盐"和"盐田改稻田"等盐政运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革盐场的赋役征收和管理方式,使得灶户与盐场赋税逐渐分离,最终形成广东盐场"民灶不分"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清代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以咸丰朝为重要分水岭,咸丰朝以前税额较轻、税收项目较少,而咸丰以后,课额猛增、税目繁多.究其变革原因,有“川盐济楚”的历史事件所致,有晚清政府的经济困境所起,还与滇黔边岸官盐滞销而私盐肆起有关.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既有全国范围内盐税制度变革的共性,也有其地方特质.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不仅继承了明代的钞关制度,并且进行了许多重要创新,从而形成了一套远比明代钞关制度规范的清代常关制度。至清代中期,常关税收入仅次于田赋、盐税,在国家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试述宋代盐政□黎世英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社会的大量的需要,故历来政府对盐利都十分重视,对盐实行专卖。征收盐税始于春秋时,管仲相齐,到汉武帝时,盐归政府专卖。至宋代,随着政府开支的增大,为了获取更多的盐利,宋政府对盐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对盐的...  相似文献   

6.
盐课在清代的赋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盐课征收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清代山东的盐课,包括正课、杂课和其他商课三个方面。正课征收包括票课、灶课、加课三类,各项盐课款目的征收数额均有很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江淮运盐河始建于汉代,唐代以后,江淮运盐河一头联系盐场,一头联系运河,在运盐和漕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依监察区建行盐区,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等长江流域的漕船载淮盐以归创造了条件.刘晏榷盐,扩大了淮盐行销的范围.设巡院缉私盐虽涉及不同区域,但以缉查淮盐为主.宋代,淮盐的行销区与唐代大体一致,兴修运河与兴修运盐河拧结在一起,重建了淮盐销往长江流域的通道.元代将江淮运盐河纳入江淮运河之中,揭开了兴修江淮运河的新篇章.明代,盐税占到国家财赋收入的一半,淮盐税收占到全部盐税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以淮盐供朝廷祭祀为先导,出现了为百官、卫所等配给淮盐的情况.清代进行土地赋税制度改革后,盐税在国家财赋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淮盐依旧是重点征榷的对象.晚清创"盐厘"制度并重点征榷淮盐,盐税始占清王朝财赋收入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何桂清在咸丰后期出任两江总督并兼管两淮盐政,为增加税收,他改变旧有的就场征课办法,推行设局征课,后续又进一步变成官为定价。经过何桂清的改革,两淮盐税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大量用于军需。但何桂清的做法,也彻底改变了自道光以来的两淮票盐体制,成为曾国藩等人改革的前导。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城镇的工商业的繁荣总离不开一些重要的条件。清代(鸦片战争前)佛山商业繁荣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广东南海县佛山镇是从宋代开始,逐渐由乡邨墟市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市镇.明朝景泰年间,这里已是四运商贩辐辏,到清代前期发展成“岭南一大都会”。时人既把佛山誉为四大名镇之一,又将它与京师、苏州、汉口并列,称之为“天下四大聚”①。它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幅员辽阔,矿藏丰富,堪称全国之冠。清乾隆之世,随着清準之役的结束,新疆的社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军事、政治局势的稳定以及农垦、贸易的发展,其时之南北疆,金、铜、煤、铁、铅、磺、盐、玉诸产,争辉竞秀,百物俱备,构成了各族人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清代新疆的矿业也就必然是我们今天研究西北社会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到清代已成末路,但仍是清代选用人才的“正途”。清代对于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采取了一整套有别于汉族的特殊政策,而在驻防地参加科举考试对于驻防八旗别有一番意义:是从客居走向土著居民的标志之一;是生计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是旗、民关系或者说满汉民族关系发展的标志;是旗内各民族文化程度高度发展的表现。从科举制度研究的角度看,此种政策是对科举制度在民族与等级统治背景下一种变通与调整,表现出科举制度在清代仍有其生命力和灵活性,而且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民族关系史的角度看,这种对不同民族区别对待的考试政策,表现出民族统治政策的灵活性,是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清代盐税与田赋是云南财政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民国初年,盐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亦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田赋.而1915年云南护国讨袁,军费的主要来源亦为盐款.可以说,盐课税是云南财政收支的支柱,它在财、政、军、文各个方面都参与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祺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131-142
在清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食保障体系中,淮盐商人从汉口、江西返程时运销粮食,作用十分重要,也是摊低销盐成本的重要环节.然而,清政府遏制盐商运销粮食获利,在坚持固定低盐价政策不变的同时,屡屡以优先保障下游地区粮食安全和公益性等口实,发动盐商捐输粮食,使得商人无法从食盐销售中取偿过度的粮食捐输负担.清政府的举措既有“重农抑商”轻视商人正当利益的思维,也有片面追求压低粮价的目的.同时历来存在的与盐政相关的陋规索需严重,腐败官员往往借用发动商人捐粮的名义,对商人进行盘剥,加上清朝在处理盐政陋规方面效果有限,导致粮食捐输和陋规不断增多,最终使得利薄的淮盐商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东妇女社会角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广东妇女作为广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对清代广东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云南的盐税收入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对盐井的开发也形成了新的高潮。盐业的发展,推动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促使主要矿产区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是有别于传统政治型城镇的新型城市,它们的出现反映出工商业发展的水平,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这一切都与清政府在云南推行的盐业法律制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漕运、盐政和河工是清代江南地区行政事务中的重中之重、核心所在。陶澍通过个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江南地区的衰退。从总体上看,陶澍的所作所为,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清代粤盐销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云南由于盐产地分布不均、移民人口增加及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食盐产不敷销,于是借销邻盐,粤盐即其中一种。清代,粤盐在滇省的行销可谓贯穿始终,其运销方式、运销量及运销区域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期间,更是出现了近乎以货易货贸易形式的铜盐互易。粤盐销滇,尤其"铜盐互易"在滇、粤两省的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缓解了滇东南食盐不足以及广东余盐积压问题,加强了云南与两广的经济交往,促进了沿途地区城镇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结合社会史来研究学术史的学者不乏其人。就18世纪的学术史研究而言,黄爱平教授是采用这种研究路径取得突出成就的中国学者之一。其《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都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专著。而其新著《朴学与清代社会》,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清代学术史研究前沿水准的力作。朴学是清代绵延日久、名家辈出、著述如林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发展、衰落,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紧密相关,要把两者关系说清楚,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朴学与清代社会》一书,在许多方面发表了有深度、有新…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 ,巡抚已正式成为封疆大吏 ,其治绩优劣 ,实与一省之吏治民生、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自顺治至道光前期出任粤抚之人选进行了历史考察 ,并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 ,对他们在稳定社会秩序、振兴社会经济以及盐政、粮政、开放海禁、开发矿藏、加强海防、严禁鸦片、遏制民间械斗等领域之施政得失 ,作出详尽的考察与评述。其正反事例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治国方略中,粮食问题始终是受到统治者们普遍重视的问题。粮食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与其它商品的交换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市场结构。因此粮食问题成为研究清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网络系统。本文试图以汉口为例,通过粮食贸易的集散经营、流通运销等问题的分析来探讨清代粮食贸易的性质及其影响。一、汉口粮食的集散与经营湖北汉口镇,“肇于明中叶,盛于(天)启、正(崇祯)之际”。到清代,随着长江流域沿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其自身优越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