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上海某培训机构的BEC培训班学员梅格认为,BEC商务英语是驰骋外企通行证。她说:“我在高职学的是对外贸易专业。毕业后,我多次到外企面试不能如愿,原因是我的职业能力不够,特别是外语沟通能力有问题。虽然我已有一张大学英语证书,可是一见到招聘面试官,我就‘卡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到哪里去学商务英语呢?梅格的好友Candy告诉她,可以先到报上的“英语教室”栏目看看,或许会提高商务英语水平。看了几期后,她还是决定参加BEC商务英语培训,因为这样可以系统地学好BEC商务英语。  相似文献   

2.
高师妹     
高师妹是我的研究生同学,后来成了我的太太。再后来,她又成了我同学。1998年我到上海“读书”, 1999年她也到哪里去“读书”。1998那年,我经常给她写信。信封上收信人就写“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高师妹”收。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4)
我一直想问陈凯歌:你都拍出"无急"来了,干嘛还跟胡戈起急?数年前,给梁天写电视剧时,梁天问我:写多少集?我说:无集。梁天一听就兴奋了:前无古人,后不敢有来者。但凡后面有来者,把机场路封了,让他下了飞机也出不了机场,让他带着才华再飞回老家去。1998年,我给一位在三里屯北街"卖人"的小姐写了一篇随笔,叫《对酒当哥》。其实小姐卖的不是"人",而是"人头马",而且,她自豪地称自己为"人头马子"。我虽然早厌倦了"人头马",但为了她这个"人头马子",我当时没少喝她的酒。她长得有点儿像朱茵和翁虹的结晶。虽然我没成为她的凯子,她也  相似文献   

4.
冲动买房     
2001年,我还在读研究生,正在写论文。老婆叫我陪她去同事家做客,顺便看看她同事新买的房子。老婆说:“反正今后也要看房买房嘛,先积累点经验。”我是一百个不情愿,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6,(8)
我从来都没觉得我妈妈是个作家,我觉得她就是我妈妈。我知道她写作品大约是在1945年,她写《关于女人》的时候,那时妈妈辞去了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家里就靠爸爸一个人赚钱,而爸爸又得了肺炎,几乎都要死了,不巧那时我们家又被盗了,本  相似文献   

6.
《可乐》2007,(11)
她是极普通的女孩。上大学时,学心理学的她最向往毕业后到本市一家知名电视台去,当心理热线节目主持人。事与愿违,她到一家效益不错的心理门诊,当了心理医生。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接电话,给心理失调者说千篇一律的宽慰话。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9,(1):34-35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梦想着去非洲,因为我非常喜爱人猿泰山,嫉妒他的珍妮,我认为她是个没用的角色,而我会做得比她好得多。我也希望能去非洲与动物住在一起,写关于它们的书。  相似文献   

8.
不忘中国话     
儿子被西雅图基因研究所聘为研究科学家举家去了美国。前些时候儿子从美国打电话给我们,小孙女婧婧争着与我们讲话,她用英语向我们问好,祝我们身体健康。其实我懂英语,有意装作听不懂,要她用中文再讲一遍。并对她说爷爷奶奶很想她,问她什么时候回中国,婧婧说等她过两年上小学放暑假时一定来看我们。我说到时候恐怕你已不会说中国话了。谁知,她却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我是中国人,我和爸爸妈妈的祖国是中国,我不会忘记中国话。我连连夸她是好孩子。 10年前,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旅居美国几十年的老华侨,他祖籍江苏响水,  相似文献   

9.
张峰 《百姓生活》2010,(5):15-15
读新凤霞的回忆录,时常觉得有趣。比如她写过一把小茶壶,好像说那是跟随她多年的心爱之物,有一天不小心被她给摔坏了。新凤霞不写她是怎样伤心怎样恼恨自己,只写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赔我自个儿一把!”后来大约她就上了街.自个几赔自个儿茶壶去了。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有时候爸爸妈妈不在家,你自己有急事要出去,一定要写个留言条,让爸爸妈妈放心,免得他们见不到你,以为你出了什么事而着急上火。请看下边刘小云同学写的这张留言条。留言条奶奶:我去王兰家写作业了,中午不回来,不要给我留饭了。如有急事请打她家的电话找我。她家的电话号码是:4869521。留言人:孙女小云12月2日上午9点老师的话:刘小云写这张留言条的时候,奶奶上街买菜去了,家中没有其他人,同学王兰又打电话来催她快去研究几道难题,还说中午请她吃炒面,所以小云就给奶奶写了这张条子。奶奶回来一看,高兴地点点头说“:孙女长大了,真懂事…  相似文献   

11.
SHMJ:我们都是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至今一晃30年过去了,虽说当时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也许我们学画的经历很相象。记得那时我们都很年轻,学习条件也没有现在的学生好,但却很用功。时卫平:是的,我是1978年初春离开工厂去南京读书的。我开始学画是在厂里干活时,那是"文革"后期,我用学画的方式来打发时间,跟着文化馆郑书道老师学习国画,郑老师是1950年杭州国立艺专毕业的,我常常看他画月季花和水鸟,也学着写些书法。去南京读书后,我学的是油画专业,很快我发现中国人画油画有点拧巴。首先我们比较习惯毛笔传统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     
《北方人》2007,(3)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聘书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  相似文献   

13.
1.君子一言某报理论版一女编辑来向北大同学约稿,希望大家写一些离水平的东西出来。她是南开毕业的。她说:“北大藏龙卧虎之地,诸位定能供给高质量的稿件。”席间有一仁兄接上口说:“就是,咱们到底是北大研究生嘛!”忽然觉得不对劲,又忙补了一句:“南大我去过,你们学校真不错!”众人早已大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快来启发启发我的灵感!” 午后三点钟,踏着被七月的骄阳晒得发软的桕油路,到叶文玲家去请她为我们学报写一篇文章。想到要去打扰一个潜心写作的人,一定是讨嫌的,就有些踌躇不安,可任务是必须得完成的。所以,还是硬着头皮敲了门。没想到,叶文玲迎出来的第一句话却是:“哎呀!快来启发启发我的灵感!这个短篇小说怎么也写不出来了。”她穿着一件浅绿色的、式样简单的连衫裙,赤脚站在房门口,清清爽爽,宛若一株盛夏的绿荷。她边说话,边忙着倒冷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杜拉拉成功的秘诀有两点:首先,她敢为人先,能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然后尽快去完善;第二,她英语好,第一次升职就是因为出色的英语能力。我现在在工作之余,也在进修英语,希望能向拉拉看齐。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杜拉拉成功的秘诀有两点:首先,她敢为人先,能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然后尽快去完善;第二,她英语好,第一次升职就是因为出色的英语能力。我现在在工作之余,也在进修英语,希望能向拉拉看齐。  相似文献   

17.
一个偶然机会,我听到一位美国女孩拼读汉语词组“Lu-jie-ge—di”。询问之下方知她误把“世界各地”读成了“Lu—jie—ge—di。”我帮她纠了音,可过了一会儿她又把“世”念成了“Lu”。於是我问她为什么老把“世”念成“mu”,她的回答让我好笑,却也让我深思。她说她一看到“世”字,就联想到英语字母L与U的组合。她的话不禁让我恍然大悟:中国人学英语不也时时受到汉语根深蒂固的干扰么?误将“红茶”说成“red tea”,误把“She ate her words”译成“她食言了”的英语学习者何止万千? 深思之余,我想到了写一篇从纯汉语角度论英语短长的文章,以正话反说的方式“笑谈英语怪异”,相信它会对广大英语初学者克服母语干拢有所裨益。 本文原系英语讲座稿,曾在宁德师专英语系、宁德职专等系校作过宣讲。现特摘录其中部分内容,改写成文,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8.
每个周六,我都要去幸福小区的英语集训班补习。每次等车时,我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有年轻的叔叔阿姨,有二三年级的弟弟妹妹……他们我都记不清了;可有一个小女孩,我却对她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一位乞讨者     
放学后,我和妈妈一起去买鞋子,忽然看见路旁一位乞讨的大姐姐,她戴着一副眼镜,穿的并不是很破很脏,身上背着一个挺好看的包,还穿了一双运动鞋。她的身前放着一张纸,写着:我是一所学校的教师,但校长不让我这种身份的人去上班,就辞退了我,我丈夫是个残疾人,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两岁的小孩,还有一个小妹妹,由于生活所迫,我不得不上街乞讨,愿各位好心人同情同情我吧!要是在以前,我遇到一位老爷爷或者残疾人我会给一点钱,可这位大姐姐她并没有残疾,只是缺乏对生活的信心,不敢面对现实。我相信只要她肯努力,一定会找到工作的,我没有给她钱。我只想…  相似文献   

20.
笑声宝葫芦     
在各个英语学习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chinglish(中式英语)的文章,但一般都是中国人写的。不过我看到一篇长文,也是有关chinglish的,但却是美国人写的,很有意思。这篇长文的标题是chinglish 2 english(从中式英语到标准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