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梅雨又叫黄梅,因正值江南梅子透黄成熟期而得名。梅雨期主要在江南诸省出现,其特点是阴雨连绵、高湿、高温,持续近一个月。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有利于蚊虫、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繁衍;不但衣物容易长霉,食物容易变质,而且地面墙壁都会返潮。由于湿气逼人,往往容易生病。祖国传统医学有六淫(风寒暑湿燥  相似文献   

2.
正中暑:在室内也会中招"热死了"可能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在陈述事实。在炎热天气,"热射病"是最常见的高温疾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相似文献   

3.
大家一定记得,今年上海的梅雨刚过,高温天气就迫不及待地接踵而来。据统计今年盛夏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有22天,其中有8天还达到或超过37度。其实,今年高温的出现以北方为先。进入6月份后,曾被誉为避暑胜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就出现了39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北京36度的高温天气更是屡见不鲜。而南方许多城市包括有火炉之称的重庆、武汉和南京却凉爽宜人。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0,(11)
气候变化与人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们如能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主动调整衣食住行,适应环境,对增进健康大有好处。  立春前后,是生物激素变化最旺盛的时期,人们过敏性疾病增多,皮肤容易发痒或出现湿疹,鼻炎患者病情加重;人体内血液循环旺盛,易于上火,血压升高,痔疮患者容易发生出血。  谷雨到端阳节是阳气越来越旺盛时期,人体头、胸部血流上冲,不少人会出现心悸、眩晕等症状。  小满、芒种到夏至期间,多是梅雨季节,干燥性皮肤病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湿性皮肤病和风湿热、久治不愈的神经痛患者的病情多数加重。  小暑、大…  相似文献   

5.
《伴侣(A版)》2016,(4):52-52
1.忌铁锅煮绿豆
  因绿豆中含有元素单宁,在高温条件下遇铁会成黑色的单宁铁,使绿豆汤变黑,并产生特殊气味,不但影响食欲、味道,而且对人体有害。  相似文献   

6.
秋香 《女性天地》2011,(5):54-54
七成心梗发作与天气有关调查显示,约有七成心梗猝死与天气有关。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脱水,引起血液浓度上升,诱发心肌梗死。再者,夏季高温常使人心情烦躁、焦躁不安、心火旺盛,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不好,工作劳累缺乏休息,都会成为心肌梗死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湿热水多则成湿,气象学上用"湿度"来表示空气干燥与潮湿的程度。若湿度过大,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疾病。湿邪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就是指自然界中的湿气,比如雨淋、居处潮湿等。内湿则因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湿属阴邪,损伤人体阳气。有些人在淋雨后会出现四肢酸痛、头痛如裹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爱情梅雨     
爱情梅雨□周新颖那段恍然不知归路的日子,是我人生驿站的梅雨季节,让我为爱停留,为情落泪那段恍然不知归路的日子,是我人生驿站的梅雨季节,让我为爱停留,为情落泪。5年过去了,而今时过境迁后,留在心中的仍是那份至真至纯的记忆和不变的情怀。阿伟,我用一生去怀...  相似文献   

9.
高键 《老年人》2005,(8):52-53
中暑和暑湿感冒都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两种疾病在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往往分辨不清,容易造成用药不当。所谓中暑,是夏季暑热之邪侵犯人体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症。人在高温环境中或炎夏烈日下从事劳动和运动,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暑降温(包括饮水少)措施,就容易发生中暑。尽管有时不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但环境湿度较高,通风条件差,也容易导致人体中暑。中暑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有的还出现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脘腹胀痛、腹泻、脉跳细弱或缓慢,病情严重者会发生高热昏迷。暑湿感冒是夏季人体突感风邪或…  相似文献   

10.
邓跃林 《老年人》2003,(8):55-55
一、老年人容易中暑主要有以下原因:1.老年人感受能力差,对高温的判断不敏感。本来中暑的最早症状是大量出汗、心烦、口渴、疲倦,可老年人尚未出现这些症状时,就可能已经中暑虚脱了,甚至发生谵妄及昏迷。2.高龄老人的调控能力差。一般来说,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会在下丘脑调控下,增加出汗并使皮肤血管扩张以降低体温。而老年人这一调节功能差,调控机制难以启动,因而散热能力差。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而老年人汗腺功能减退,加上高温脱水,发汗功能更差,故体温不易散发。3.老年人肾脏对尿的浓缩功能减退。因此,尽管机体处于脱水状态却照样…  相似文献   

11.
陈雪寒 《老年人》2003,(8):52-52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练功健身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例如,在严寒天气下锻炼,能增加机体对寒邪的抵抗力,可预防冬季常见病的发生;而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但对老年人来说,“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宜了。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摄氏度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出汗,但尚能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如果此时进行体力活动,则出…  相似文献   

12.
正L流言胃酸是以盐作为原料产生的,盐能促进消化,低盐会使消化出现问题。同时,低盐饮食可能导致麸质过敏。此外,有人因为低盐饮食,在极端高温天气里中暑而死。低盐饮食并不健康,真的是这样吗?Z真相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调节人体内水分的均衡分布,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还参与胃酸  相似文献   

13.
正天气渐冷,很多人喜欢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过,衣服裹紧了虽然暖和,却容易阻滞经络,对健康产生危害。尤其是颈、胸、腰部和脚踝不宜裹得太紧。颈部需要着重保暖,但若裹得太紧,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诱发头晕等症状。胸部是人体宗气、营卫之气形成的重要部位。太紧的内衣、过瘦的外衣都会直接影响血液循环,诱发心慌、胸闷等不适。最好少穿紧身  相似文献   

14.
兰花:它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紫荆花:它所散发出来的花粉如与人接触过久,会诱发哮喘症或使咳嗽症状加重。含羞草:它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人体过多接触后会使毛发脱落。月季花:它所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一些人产生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5.
正这两天,各地高温天气不断,程度增强,面积扩大.从7月18日起,我国将正式进入"三伏天"。面对高温天气,各地对户外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的情况究竟怎样呢?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多数企业至今落实不到位,八成劳动者难拿足额拿到高温津贴。(7月17日《中国广播网》)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原本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季节的转换,气候会影响人们的健康。我国地域辽阔,初夏时分,南方梅雨霏霏,北方花红柳绿。因此,南方湿邪袭人,北方花草致病,这就是“时令”对人体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杨昌谷 《老年人》2004,(7):50-50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边饮啤酒边吃凉拌皮蛋,这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据有关食品专家检测,干净的皮蛋壳上具有400~500个细菌,而脏的皮蛋壳上面有高达1.4亿至4亿个细菌。这些细菌通过蛋壳的孔隙进入蛋内,吃了这样的皮蛋就会中毒。污染皮蛋的细菌主要是沙门氏杆菌,它随皮蛋进入人体后,在肠迹膜上引发炎症,菌体裂变后会产生毒性很强的内毒素,致使人体出现中毒症状。因此,食用皮蛋时,可将去壳的蛋在高温下蒸5分钟左右,凉后才可食用。(娄国忠)吃皮蛋慎防中毒@娄国忠  相似文献   

18.
李丽 《职业》2010,(18)
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工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动力源,但是由于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环境千差万别,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多尘的工作条件下,更易出现堵转、短路、断相、长期过载导致绝缘受损等故障,若不及时排除,就会出现电动机拒动、绕组绝缘损坏、使用寿命缩短、线路保护装置跳闸,甚至烧毁电机等情况,从而影响正常生产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正秋天来了,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到了秋季,虽然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但这个过程却使人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种状况就是"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柳君 《老年世界》2014,(13):36-36
2007年6月开始实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把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