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地区其他国家或域外转移,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伊拉克作为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道路上的首个拦路者和挑战者,其所具有的现实启示意义不应以时间的推移而被忽略。一方面,伊拉克是冷战后美国集中践行各类遏制与干涉手段的试验场,在美国持续塑造和护持其单极霸权地位的后期过程中,其构成了美国遏制与干涉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参考和经验来源。另一方面,伊拉克为突破美国封锁开展的外交博弈,与美国的霸权塑造形成不对称优势,深刻地影响了该进程的演变。1991~2003年期间的伊拉克构成了一面棱镜,它能从多个维度对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的进程形成折射,对学界深化理解美国的霸权及后冷战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趋弱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决策精英们偏好于采取单边主义的立场,这反映在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这三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相对于小布什政府,前两届政府所采取的单边主义政策中强调国际组织的作用,还有其温和的一面。而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则更为强硬,不仅反映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上,还反映在与亚洲盟国、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3.
资讯     
伊战十年后混乱依旧美国分析家几乎一致认为,入侵伊拉克没有达到目的。前美国总统顾问罗斯承认,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和美国付出的代价都"十分巨大"。罗斯说,"我认为,距离实现建设一个民主稳定的伊拉克仍然很遥远。"有些专家更坦言,现在的伊拉克很不民主、很暴力、很独裁。罗斯说,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成果是消除了萨达姆政权,但代价非常巨大,教派争端已导致数万人死亡、国家四分五裂、大批的人流离失所,美国人也付出了鲜血和金  相似文献   

4.
美国打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在抛出"邪恶轴心"说的同时,矛头直指伊拉克,表示决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派副总统切尼到中东游说,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是,从伊拉克的反对派力量、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及世界舆论看,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有相当多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打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在抛出“邪恶轴心”说的同时,矛头直指伊拉克,表示决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派副总统切尼到中东游说,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是,从伊拉克的反对派力量、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及世界舆论看,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有相当多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9·11”后,新地缘政治实体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以及普遍的经济减速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WTO坎昆会议失败等一系列事件,以及美国日益增长的单边主义及其对国际规则的漠视,亚欧合作愈加迫切。亚欧两大地区以及这两个地区中的国家有必要明确它们对于彼此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政策。亚欧都意识到了美国超级强权的压力,它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在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中,如何增进合作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帝国式的傲慢以及全球性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支持恐怖组织和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对伊战争。由于这一次是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又一次进军伊拉克领土,所以此次战争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事实上,美国之所以绕开联合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而发动伊拉克战争,是要通过这场战争来推翻反美政权,取得对伊拉克的石油控制权。本文将以理论分析为角度,通过经典国际政治理论来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家层次上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曾月郁 《老年人》2003,(6):10-11
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国际上有人说美国“倒萨”的目的在于控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这实在是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要是这种说法正确,那么,美国在摧毁萨达姆政权之后,只要一建立亲美政权,就可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也就没别的事可干了。而实际上,美国的目标远不只是石油,也远不止于一个伊拉克。近来一段时间,美国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和副总统切尼,接二连三地飞往中东,穿梭于各国首脑之间,其用意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美国的高级政要将自己的办公桌移至中东,用美国的意志来改造中东。国际舆论指出,“9…  相似文献   

9.
伊战前中伊两国间保持着长期的友好交往。伊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倡导的伊拉克重建,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俄国、阿拉伯国家合作,与伊拉克新政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国公司也积极参与了伊拉克的经济重建。与战前相比,中伊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即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能源合作的地位上升,中国从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从一般制造业和建筑承包转向能源和高层次的制造业。中国对伊拉克新政权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合作对于伊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中国在伊的权益,在2014年6月以来伊拉克的动荡中,中国和伊拉克共同努力妥善保障了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1.
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冷战塑造的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瓦解,世界进入美国一超独霸的后冷战时代。新世纪以来,由9.11事件引发,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两场至今仍难以收场的战争,美国遂行霸权的执行能力大大下降。2008年秋,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大规模的金融风暴,美国软硬实力遭受进一步打击,霸权地位进一步下降,世界政治开始摆脱后冷战格局,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中东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结构和政治力量对比因此出现了重大变化.其中,尤以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变化最为显著,它们按照政党制、议会制、选举制的模式各自进行了政治制度变革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尚不成熟.从西方引进的民主制度无疑改变了这些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治本良药,中东地区的问题需依靠地区自身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中东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结构和政治力量对比因此出现了重大变化。其中,尤以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变化最为显著,它们按照政党制、议会制、选举制的模式各自进行了政治制度变革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尚不成熟。从西方引进的民主制度无疑改变了这些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治本良药,中东地区的问题需依靠地区自身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部分。依照美国中东政策的源起、美在中东的利益、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美中东政策等历史线索和逻辑关系,本文对美国中东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体考察,构建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的框架"。其中,作者多年前提出的"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坐标"在实证研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冷战后,中东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两洋战略"的"连接点"和"支撑点",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与"两洋战略"遥相呼应,构成强有力的"哑铃态势",加强了"两洋战略"。此外,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三场有重大影响的战争,进一步说明中东地区对美来说不仅有着无法割舍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8.
整体考察美国的中东政策(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部分.依照美国中东政策的源起、美在中东的利益、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美中东政策等历史线索和逻辑关系,本文对美国中东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体考察,构建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的框架".其中,作者多年前提出的"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坐标"在实证研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冷战后,中东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两洋战略"的"连接点"和"支撑点",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与"两洋战略"遥相呼应,构成强有力的"哑铃态势",加强了"两洋战略".此外,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三场有重大影响的战争,进一步说明中东地区对美来说不仅有着无法割舍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部分.依照美国中东政策的源起、美在中东的利益、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美中东政策等历史线索和逻辑关系,本文对美国中东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体考察,构建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的框架".其中,作者多年前提出的"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坐标"在实证研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冷战后,中东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两洋战略"的"连接点"和"支撑点",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与"两洋战略"遥相呼应,构成强有力的"哑铃态势",加强了"两洋战略".此外,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三场有重大影响的战争,进一步说明中东地区对美来说不仅有着无法割舍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20.
“9·11”不折不扣地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此后,美国开始了折腾的10年,以反恐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并在反恐的名义下,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然而,美国通过战争改变他国政权之时,战争也改变了美国。回望这10年间发生的多场危机,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大国力量的相对平衡,是防范和控制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平衡意味着更多协商的出现,也意味着武力将不再是个别国家可以随意使用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当前的世界格局是由一个全球性超级大国和多个地区性大国构成,国际问题的解决将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合作而非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