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给出居民收入分布变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的相对收入分布方法。使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微观居民收入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迁的特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速度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对应;经济增长因素是引起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主要因素,在提高总体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剧了居民收入分布的极化程度;收入分配因素对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作用相对较弱,但有一定的减贫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娟  孙敬水 《统计研究》2009,26(9):77-81
 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研究,目前多数基于对不平等指标的分解,计算结果会因收入数据分组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本文基于收入分布变化分解的视角,对我国地级市以上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布位置变化对于收入分布变化的影响最大,而收入分布形状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影响效果,收入分布的其它变化虽有影响,但程度相对较低。收入分布位置变化有助于缓解不平等程度的加剧,而收入分布形状变化则加速不平等程度的恶化,其影响程度对于不同的收入阶层有所不同。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是缓解收入不平等恶化的主要原因,而收入分配的改变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对新发展的极化测度指标及其分解公式做进一步的分解,并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间人均纯收入的极化及其变动。结果表明:2006年之前极化程度波动上升,随后逐年下降;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看,工资性收入对极化程度的贡献最大,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极化程度的贡献逐年提高;收入变动的结构效应会导致极化程度的提高,而集中效应会导致极化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调查数据,分别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分布函数分解的方法,检验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解比较城乡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的相对贡献.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等对城乡居民收入有显著影响,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罗楚亮 《统计研究》2012,29(2):34-41
本文根据1995年和2002年住户调查数据,讨论了居民收入增长、收入波动以及住户特征对于城镇居民财产积累的影响。本文发现在1995年的家庭财产持有行为中已经具有明显的预防性动机,收入波动对于家庭的财产积累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而2002年中这种效应则有所下降。城镇居民在这一期间持有财产数量的增长主要是由收入增长所解释。此外,预防性动机在整个财产分布中的变化趋势在两个年份中是相反的,1995年财产分布低分位点钟具有更强的预防性动机,而2002年则相反,预防性动机随着财产分布分位点的上升而增强。如果控制收入、收入波动以及生命周期等储蓄性因素,户主特征对于财产积累的解释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洪兴建  董君 《统计研究》2020,37(9):24-33
鉴于现有多维极化测度方法未能体现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引入余弦相似度,并基于相对剥夺理论提出了新的多维极化测度方法。该方法还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能够分析每个维度及其变动对多维极化的贡献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从收入、财产、交通通信支出和受教育水平四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之间的多维极化。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长期多维极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交通通信支出和收入三个维度的极化效应是主要原因,而财产极化效应不利于多维极化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布尾部反映了社会高收入与过高收入群体特征。本文通过对收入分布尾部参数的拟合及阈值选择,识别过高收入群体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表达,估计我国收入分布尾部的不平等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社会福利函数分析框架讨论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收入分布尾部的高收入群体和过高收入群体在统计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仍然较高,收入分布尾部不平等状况日益加剧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共同富裕目标下,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有助于改善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戴钰 《统计与决策》2015,(6):127-129
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基于我国1990~2010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分组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分布及其演进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布演进特征来看,收入分布呈现出双峰分布,两峰的峰度值在不断减小,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人群的集中趋势逐渐减弱;从代表性省的农村居民收入分布来看,收入分布密度曲线从单峰向双峰演进,总体上各个省的低收入人群聚集度在逐渐减小,低收入者在不断地向中高收入阶层跃进;从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分布来看,我国区域间的农村居民收入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利用CHNS调查数据,分两个阶段:1990-1999、1999-2005,依据收入分布函数定量讨论了收入增长、分配公平与贫困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均值回归与O-B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决定机制是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然而需要关注在1999-2005年间教育的系数效应为负。分位数回归与M-M分解显示:两个阶段,收入决定机制是导致居民收入分布向右偏移的主要原因;第一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源于劳动力特征的变化,第二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难以解释。Shapley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增长能显著减少贫困,而收入差距扩大会累及减贫效果;在两个不同阶段,贫困减少的增长效应贡献始终最大,而分配效应与贫困线变动效应贡献顺序发生了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位置-尺度”分布族具有数学表述的便利性和实证分析的易解释性,但从数据出发,验证“位置-尺度”分布族是否成立存在困难,因此提出“位置-尺度”分布族的近似构建,在估计分布函数统一形式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位置和尺度参数的估计;以收入分布函数为例,将该构建方法用于2001-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函数序列分布族的估计和预测,以验证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近似构成“位置-尺度”分布族.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布函数的研究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探讨意义重大,但是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的拓展。笔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把常用的分布函数分成两参数分布和多参数分布函数两类,介绍了各类函数拟合居民实际收入分布的效果及其与基尼系数的关系;同时,本文剖析了各类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基于分布函数的角度,笔者研究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平均数和中位数比值与基尼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该比值来估计分布函数的参数。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文章探讨了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和贫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收入分布函数形式选择问题,提出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收入分布序列拟合思路,给出基于B-样条的收入分布函数形式,并对收入分布参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拟合了中国历年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序列;导出中国1996-2009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从函数角度刻画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趋势;验证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体现着"阶梯形"扩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工资差距分解问题中,研究者经常会遇到样本选择偏差问题,直接忽略会导致最终估计结果产生严重偏差,同时在众多工资差距分解方法中,相比于均值分解,分布分解方法更受研究者青睐。针对参数分位回归,本文首次提出可加形式与非可加形式的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SSPQR)模型,并基于这两类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模型给出修正样本选择偏差后的参数分位回归工资差距分布分解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及已有的工资分布分解方法,借助CHNS2015年度城镇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镇男女工资差距及差距分解问题,得出以下结论:①男女工资差距主要来源是性别歧视问题;②经过样本选择偏差修正后,实际的工资差距更大,歧视问题更严重;③男女工资差距程度在不同分位点上结果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从平均水平来判断工资差距程度;④与其他已有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发现,SSPQR计算的工资差距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导致收入差距不断增加,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极化指数的测量相结合,可更好地分析不同劳动力市场领域收入极化产生的原因。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将极化指数P分解为结构化流动性极化指数PS(工资水平的变化)和交换流动性极化指数PE(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的流动变化)两个部分,结果表明:学历和雇佣形式劳动力市场领域产生收入极化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化流动性,而交换流动性是职业性质和企业所有制劳动力市场领域产生收入极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我国重要的FDI投资国,但日本的投资在东、中、西部分布极不均衡。本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对1997—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主要受市场规模、工资成本、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卫  汪锋  张宗益 《统计研究》2007,24(3):62-67
 摘  要:本文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同时采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群体分解和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来源分解二种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居民的各种人口特征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差异是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间受教育机会、职业选择上巨大的机会不平等将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89~2011年最新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考察了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构成的演变,利用基尼系数分析了农村收入差距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估计了各个解释变量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文章发现,我国农村基尼系数自2006年来已经突破了0.5,收入差距悬殊;非农收入差距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教育年限、政治资本是影响农村收入差距最大的两个因素,贡献度分别为54.3%和16.4%.  相似文献   

18.
吴建新 《统计研究》2008,25(11):18-23
 本文采用动态分布方法研究了中国1952~2005年的省区劳均产出、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分布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前后的省区劳均产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改革后多数地区的劳均产出向高收入收敛。研究还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物质资本积累不是影响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有上升的趋势,原因可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及教育在传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寿伟 《统计研究》2016,33(5):77-86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出生于1949-1990年男性是否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教育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1949- 1990年代际收入传递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强,其中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两次传递高峰。中等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及加强趋势均最高,呈现双倒“U”特征。城镇传递加强趋势约是农村2倍,城镇高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更强,农村则低收入水平者所受影响更强。对教育作用机制分解发现,教育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程度在农村达到26%,城镇则达到36%。家庭环境导致的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影响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提高,在中国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组合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20.
孙巍等 《统计研究》2020,37(9):44-55
在我国即将完成脱贫攻坚背景下,异质性在居民减贫并防返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反事实分析法将收入分布变迁分解为均值、方差以及残差三种变化,进而将其引入贫困分解中,对我国农村及区域贫困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引入收入分布变迁贫困分解结果具有稳健性,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效应与离散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提高收入已不足以弥补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贫困加深效应,而异质效应和离散效应间存在对称性,居民异质性在减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从区域视角看,东部区域异质效应减贫效果明显高于增长效应;中部区域增长效应和异质效应均具有显著减贫效果;而西南区域增长效应的减贫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