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时代的主导产业,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直接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强弱,湖南省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每年产生的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达6 0 0项,其中有些是国际领先水平,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科研成果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持,因此,利用风险投资,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一、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1 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途径。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利用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而校企合作则是向该产业提供技术、资金、人才与管理等资源,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择校企合作这一视角,首先分析了邯郸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现状与主要形式,然后着重分析了邯郸市高新技术产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邯郸市高新技术产业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政府部门推动邯郸市高新技术产业校企合作,进而推动邯郸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圳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与国际科技合作的进程中,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鲜明特色。文章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考察与调查问卷方式来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并归纳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的动向、趋势以及呈现的多样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70年,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依托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作为一项重要政策,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格局,积累了丰富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政策制定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许多省区市寻求向强经济区域跨越的主要工具.然而,向经济强省跨越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对向经济强省跨越贡献较小,河南实现向经济强省跨越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科研成果有效供给不足,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科教还较落后,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我国应从建立研学产贸一体化协同开发模式、构建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科教等方面入手,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中州学刊》2001,(4):35-37
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科教兴豫”战略”的关键是建立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制.本文分析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投资主体,对加快发展河南风险投资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析闽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福建应抓住机遇,加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的政策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两地交流与合作的信息网络平台、中介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人才教育培训合作平台,推进两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9.
河南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问题,是跨入21世纪的河南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对河南产业结构问题的认知出发,思考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提出要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发展装备产业;优化能源工业结构,促进能源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加快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后就调整河南产业结构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及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等,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经济竞争日益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条件下,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立足省情,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并重、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发挥“后发优势”等七项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面对资源紧缺和当今经济危机困境,外商直接投资成为资本跨国界流动的重要方式,并凭借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焦点。外商直接投资的集中化布局趋势进一步彰显了产业集群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优势。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竞争优势,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借助集群优势进一步提高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带来劳动性质的变化入手,对知识经济时代财产组织形式的演进、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向进行了初步展望。指出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劳资关系将由传统的清晰变得相对模糊,由原来的对立变为一定程度的融合,由以往的资本雇佣劳动向资本为劳动服务转变。提出随着新经济成分的增加,员工持股将日益普遍,由之带来产权特征的多样化,反映在劳资关系上主要是寻求有效的合作形式而不是对抗。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区治理的本质与社会资本的内涵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关联。社区治理的发展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本作为基础,来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研究社区治理问题,要求我们引入新的分析视角和范畴,将作为民间参与网络和互惠信任关系的“社会资本”引进对社区治理的分析,着眼于政府与公民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4.
史征 《兰州学刊》2011,(2):76-80
在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在全球化蔓延的同时,却在生产的意义上于某个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化特征。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园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载体,文化创意产业成熟发展的标志之一便是出现相对集中的集聚区块。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从产业萌芽到起飞的阶段,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情况还相当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合力的有效形成,因此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成为沪、宁、杭三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相当多的园区还存在着产业发展方向趋同、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区域联动与合作效应也远未体现,需要在调整产业政策、构筑合作新机制、强化产业链建设、推进品牌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培育优质创意等方面进一步谋划,显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合作一体化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回族商业资本开始向产业资本转化,主要集中在纺织、火柴、面粉、加工等轻工业。回族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商业资本流向产业资本形式多样,机器工业、工厂手工业并存,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这种转化是积极顺应社会变化,突破了回族的传统观念,成为回族经济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代表回族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现代回族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苏南模式及其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南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启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创造的市场化、工业化的一种地区发展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型。新苏南模式其内涵有:以开放为基础的外资、民资和股份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规模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乡结构;市场管经济发展,政府管社会发展的调节结构。由苏南模式转向新苏南模式,既体现了发展模式中的路径依赖,又反映了新发展阶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在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的基础上,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处理多种金融业务。手机银行产业的发展需要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但二者又存在利益博弈。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对手机银行产业的演进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演化博弈存在两个演化稳定策略:(H,H),(L,L),只有(H,H)是期望的系统演化方向。通过对模型参数实施影响,引导产业朝期望的演化方向发展,并为有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利用地缘优势,把“走出去”和“向西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当前,影响双边经济合作的因素主要是中亚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体制性差异大、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文化心理阻碍、地区安全因素、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等。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维护亚欧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共同需要,是新疆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佳切入点,是走发展新型工业化之路,打造支柱产业的现实需要。中亚国家巨大的资源和消费市场亟待开发,双方拥有共同开发的核心项目,合作前景广阔。新疆应抓住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走向与产业演化正逐渐呈现多元化、体系化、合作化趋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转型已刻不容缓,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在扩大内需基础上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必然。“一带一路”战略促成的地缘经济新格局,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塑造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应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打破国际既得利益集团对中国高端产业输出和关键要素输入的封杀,打通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硬件和软件层面互联互通的芥蒂,连点成面,立面为体,构建大空间资源整合新体系;要适应沿线国家(地区)国情(区情)及发展状况的非均质性,采取个性化、多样化国际竞争力培育措施,发挥广义资本要素作用,以诚意推动产能转移和合作,注重软权力建设,掌握信用评级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德国作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是中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背景下,促进德国与东北地区投资合作对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新形势下德国与东北地区投资合作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和宏观经济放缓削弱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的担忧,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且面临融资挑战,以及本土工资成本上涨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政府应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资环境,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深化优势产业,挖掘新兴产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发挥中德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作用;加强伙伴省州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发展;以服务地方需求为导向,加大人才外引内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