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人郝经文学主张渊源及其内涵火玥人近几年,学术界兴起“元代文学研究热”,许多学者就元代诗歌、元代文论诸方面尽述己见,使元代文学研究摆脱了以往薄弱的状况,成为日益受人关注的新领域。在整个元代文学研究中,活跃在元初北方诗坛上的诗人及其作品颇受重视,成为研...  相似文献   

2.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邝露是明末广东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他生性放浪,行为奇特、有强烈的是非之心和浓厚的家国之念。他生当社会大动荡时代,目睹明政府的腐败、黑暗,为诗悲天悯人,主文谲谏。敢于面对现实。反映时代风云变幻,有《骚》、《雅》遗音。艺术上,他的诗歌常能不斤斤求工于语言对偶之间,而能以气韵取胜,其中五、七言近休的成就尤为突出。但邝露作诗,有过分喜欢用事毛病,有时又过分讲究字面上的装饰,至使部分诗歌含义晦涩,难于索解。他曾提出“诗贵声律”的创作主张,但他的本意,却并非要否定诗歌内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朱玉仙是广西北流市清代著名诗人,遗作《画诗楼稿》影响甚大。其生活景况晚年迥异,诗歌内容前后期有别,风格亦随之而变化。前期诗歌主要反映少女、女妇时期的闺情生活和随夫宦游的情景;后期诗歌大多是感怀、悼念之作,抒写亲人故去、丈夫早逝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情怀。前期诗风活泼明快,清丽自然;后期诗风低回宛转,凄苦深沉。朱玉仙一的生活际遇、诗歌内容以及创作风格与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颇为类似,故誉为清代的李清照。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生活,一般以元和十年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主张诗歌应该积极干预时政;后期则注重诗歌抒情咏物的功能。反映在创作上,前期以“讽谕诗”为主,后期则以“闲适诗”、“感伤诗”为主。本文试图分析产生这种种矛盾变化的原因,并对其后期创作作一简单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元初诗坛上,郝经虽有"其诗亦神思深秀,天骨秀拔,与其师元好问可以雁行"之誉,然囿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及其复杂的个人背景,历来研究者往往避谈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和影响。郝经与元好问交往甚密,既是师生关系,也堪称诗友,这对郝经的诗歌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郝经对和陶诗现象有深刻的认识,而其和陶诗的大量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他的创作理想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7.
郝经为元代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他自觉承继孔孟及宋代理学思想又有所开拓。主张"文为道用",认为理为文之本"理在法先",三代"无虚文",务在实用,反对浮华不实之风;重视个人修养,强调"内游于心",提倡统治者读《诗》,以便了解天下民情和百姓疾苦,明治乱存亡之理;要求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越是乱世越是要挺身而出,反对顾及个人舍天下自藏的做法。郝经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起到振文坛浮风之作用,对当今的文坛、学界仍大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早年生活与“符离五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杜甫以后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的诗通俗浅显,老妪都解,拥有很广大的读者,与元稹的诗并称元和体。所作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久巳脍炙人口。就是概述诗歌的传统和发展,提出自己对文学的主张和见解的《与元九书》,也被载入《旧唐书》,为世所称道。大家对他的仕宦经历、思想信仰,都已熟知,但对他的早年生活,却多半语焉不详,一般文学史也很少提到。这里想探索一下白居易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以供研究者的参考,兼补文学史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诗学著作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诗学领域以诗法著作为主体.形成了不容忽视的诗学现象。《诗法源流》在宗宋、尊唐和复古、尚今等诗歌主张方面中允、辩证.可以视为元人诗法洪流中既有总结意味、又具创新精神的代表性作品。《诗法源流》在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禁烟名臣黄爵滋是一位诗文名家,同时作为京城诗会的热心组织者,被视为道光间京师诗坛的风雅盟主。出于政治身份和平生文学抱负,他论诗主张言之有物,言有关系,对性灵派浮靡轻艳的流弊痛心疾首,希望联合一批同道共同整肃诗坛。他通过作序和编纂选集,表彰那些志同道合的寒素诗人,宣传共同的诗歌观念和艺术主张,在身边团结了一批嘉道诗坛的重要诗人。他同时也是个重视古典传统,对前代诗歌有广泛阅读的诗人,其《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的细致评点,是对清初以来黄庭坚诗歌经典化历程的重要反思,值得诗学史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艺术胡问涛,罗琴王昌龄的诗歌,除存疑之作及佚诗残句外,今存154题、176首:五言古诗65首,五言律诗13首,五言排律3首,五言绝句14首,七言古诗5首,七言律诗2首,七言绝句74首,可说是诸体兼备的,其中又以七言绝句量多质高。他被...  相似文献   

12.
论元好问的“丧乱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鲜卑族文学巨星元好问,是一位诗、词、文都有巨大成就的作家。他的诗歌作品尤为丰富,据郝经《遗山先生墓铭》说,原有遗作五千六百余首,可惜大部分已散逸,现仅留存一千三百六十多首。这虽只有原诗四分之一,可是不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元好问的一生,正处在金王朝由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十三世纪初,原居温都尔汗  相似文献   

13.
施颖洲先生的主要贡献当然不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他连续担任报纸主编长达60年之久,堪称世界主编之最.他翻译诗歌的成果丰厚,所译之诗被学者誉为"形神兼似的艺苑奇葩".本文不对他的翻译佳绩做出评论,而仅就其《文学之旅》的文学价值和文献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英美意象派是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支派。意象派的创始人和前期主将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曾经翻译过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的诗。他的翻译诗集《中国》(Cathy)于1915年问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是庞德对于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庞德不懂汉语。他之所以能够翻译中国古诗,得助于他本人的诗歌风格。1913年,已故东方学家欧纳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 osa,1853—1908)的寡妻在《诗歌》(Poetry)杂志上看到庞德的诗,觉得他的  相似文献   

15.
曹丕诗歌的阴柔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诗歌的阴柔之美裴登峰龚真国“妙善辞赋”的曹丕在诗歌创作中形式多样,诗体大备。既有四、五、六言和杂言,又有骚体和乐府,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罕见的现象。他的《燕歌行》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它的产生标志着七言诗的成熟,也正式确立了七言...  相似文献   

16.
郝经和方回作为元代追和陶渊明《饮酒》诗人的代表,其诗歌都是借和陶诗的形式浇自己之块垒。但由于各自人生追求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在对诗酒生活的描写、对功名节操的态度以及对陶渊明精神的取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陶渊明《饮酒》诗对元代诗人多层面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诗近三千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他众多的篇什,分编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大多是在他作谏官时写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或同情劳动人民,或揭露统治阶级,笔锋犀利,尖锐泼辣,往往一针见血,莫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态度,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精英。七言歌行体《琵琶行》和另一首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被编在《感伤》一类中,也都是白居易很具  相似文献   

18.
曹植是建安时代杰出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陈思为建安之杰。”唐朝诗僧皎然《诗式》说:“邺中诸子、陈王最高。”都给曹植的诗歌作了很高评价。曹植现存诗八十多首,五言体是最主要的形式。他的诗作抒写了追求建功立业的理想,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时代的风貌,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曹植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要生活在邺城,  相似文献   

19.
柳梦寅是朝鲜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於于野谈》是研究李朝中期文化思想和文学、美学观点的可贵资料。《於于野谈》卷三《学艺篇》中论诗的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较集中地阐明了柳梦寅的诗歌理论,即在诗歌本质上强调“诗者言志”,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博学而后才可以作诗,在诗歌的功用方面认为诗关讽教、不平则鸣,而在诗歌的批评方面则以唐诗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选》诗有“公宴”类,其界域定位为吟咏所参加的公卿帝王宴会。建安公宴诗,描摹宴饮场景,抒发情感深具个人色彩;西晋公宴诗,多应命之作,多歌功颂德;东晋未来齐梁公宴诗,吟咏他事成分增加,且多自然景物的描摹。公宴诗常常是集体文学创作活动的产物,常与文学集团的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由此而言,宴饮主持者也有出色的吟咏宴饮之作。公宴诗起源于《诗经·小雅》、《楚辞》对宴饮及宴饮场面的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