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或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鉴别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教育。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教材、课堂活动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进而学会表现美、创造美,得到美的陶冶,使语文教学达到寓美于教,寓美于学,以美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即通过对人实施终生不间断的审美教育,使其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美丑观),培养其较强的审美能力与创美能力,从而使其以审美的态度善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最终实现人生的审美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第一次把语文教育提高到了审美教育的高度。语文课程中审美教育的特定任务和具体内容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教学中美的因素,把培养审美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课文学习研讨及其他语文活动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操,通过审美心理的培养和构建,使学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 ,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 ,顺应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 ,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审美能力的本质是知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即广义知识观 ,人类学习的知识可分为五类 ,而这种知识分类法对于我们认识审美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按照审美能力信息加工复杂程度的不同 ,审美能力可分为三种水平 ,亦即三种审美子能力 :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实施和落实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对于看出或发现语文美,按照美的规律传达语文美和创造教学美,乃至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觉系统地学习美学、审美教育理论知识,经常主动地参加审美实践,积极追求、持之以恒,是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三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 ,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 ,是美育诸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呼唤内在律动、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因此 ,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学的发展吁求以人为本位,对审美活动作一以贯之的系统阐释。美是一种意象,是第一世界的具体事物状貌与第三世界的相关化观念在第二世界(心灵)中融汇而孕育出的体现人类生存完满性的形象。美的本体结构吻合人类的心灵结构,是具有三层面、两系列的多面体。形式美、科学美、道德美、宗教美等各自展现了美的不同维面,壮美、弱美、丑则是美的本体结构的变异。悲剧、喜剧、荒诞等属于复合形态。审美感是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心灵状态与心路历程,它是其它各类情感冲动的平衡与中和,一般经历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境层。如果说趣味、标准、理想一道构成主体的审美判断系统,那么,感知、理解、想象则构成主体的审美能力系统。审美复归人的全部本质,促进定满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培养既有求实的科学精神又有优良的人文素质的现代人才 ,学校美育不可或缺。语文教学应根据教材中得天独厚的审美 ,通过比较法、吟咏法、情境法、想象法、创作法等多种手段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审美活动来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一、对音乐专业班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音色。节奏、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语言要素的美感,辨别各种音乐要素的美与丑,体验感觉音乐所表达感情方面的能力。具备音乐审美感知力,是音乐…  相似文献   

11.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审美社会化的过程才能逐渐形成.审美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唤起审美需要、培养审美能力、学习审美规范.审美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是审美的社会教化及个体审美内化.审美社会使审美个体得以存在,杰出的审美个体又反过来促进了审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属于文化范畴 ,是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 ,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建设先进文化和“三个文明” ,提高审美素养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立美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旨归的教育 ,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开设公共美术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院校在非专业学生中开设公共美术课,是提高学生美术审美力,丰富学生知识面的重要环节。本文将针对师范院校开设公共美术课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以创造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创造力日益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个性是创造的基础,人才的创造性往往来自于其独特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讲,培养创造性就是培养人才的个性.审美作为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活动,对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中西科技、经济等发展的差异与中西美育中对个性关注程度有关.西方社会的发达得益于其美育传统中对个性发展的重视.而中国传统美育只重道德品性的共性强化,轻视人的个性培育,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美育,积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摘 要:幼儿期是幼儿审美心理发生的敏感期,亦是幼儿审美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着幼儿早期人格的建立与发展。为探索主题绘本阅读活动对中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和观察法,随机选择一幼儿园中班共5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5名幼儿以主题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图书为载体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根据《中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表》(班级教师和研究者评定)对幼儿审美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研究结果表明主题绘本阅读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儿童美育忽略了母语习得中的美育功能。汉字构造与马克思的“美的规律”相吻合,具有高度的审美特质。汉字系统具有简约、中和、神妙、气韵等审美形态,能给儿童以美的启迪。汉字传达的伦理观念,有助于启思儿童的道德情怀。汉字书写有利于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汉字意象则能激发其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建筑装饰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与装饰材料、工艺美术、历史文化、民俗学和心理学等课程有密切的关系,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且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通过建筑装饰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建筑装饰材料方面的知识、了解建筑装饰中的历史文化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论当前社会审美需求的基本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文化整体发展和前进运动中差异性与共通性相交错的历史大背景下,首先以人类与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作为展开论述的逻辑起点,继而从民族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诸多层面,分析了社会审美需求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可变性(易变性)。然后,从历史、文化、自然、社会、人生这五个具有关联性的方面,阐明了当代的审美走向,在常量与变量互动中所呈现的趋同性。最终得出结论,需要建立一个以多元化为主构架、以和谐化(或自然化)为主焦点、以创新化为主诉求、以综合化为主轴线的四维审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美的 能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