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春秋时期,<诗>成为楚国秉礼行事的重要依据.楚人学<诗>"广显德以耀明其志",表现出明显的<诗>德意识.这既与周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又与楚人尚武精神密切相关.楚人用<诗>重<雅>与春秋各国用<诗>具有相同性,他们在遵从用<诗>共性的基础上又有新变化,显现出热衷引<颂>的倾向.楚人对<诗>之字句、诗旨等的训释,表现出与他国不同的特点,有比较系统的<诗>本,深谙<诗>德、<诗>礼,形成了自己学<诗>、用<诗>、解<诗>、传<诗>的方法和体系,显现出了他们对宗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动生理学>与医学学科知识具有很多相同的内容和相互渗透之处.<运动生理学>教学与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等课程教学存在内在的联系.因此,本文对<运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医学知识,加强学科之闻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乾隆晚期和珅、庄存与关系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来在研究庄存与和和珅的问题时,大家多关注<清实录>的资料.由于庄存与的和<春秋>相关的手稿是乾隆中期写成的,学者们便怀疑庄存与的<公羊学>写于和珅案子之前,<公羊学>的复兴与和珅时代无关.然而,为什么庄存与的<春秋>学直到道光时代才以<味经斋遗书>之文集出版呢?为什么至今仍未找到任何与庄存与的<春秋>学相关的手稿? 这些问题颇引人思考.通过考证大量资料来丰富对和珅时代的理解,作者认为,不但道光版本的<春秋>学是重要的依据,士大夫的作品也同样值得作具体分析,比如汪喜荀的<且住庵文集>和<谭献日记>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庄存与和和珅的冲突是1780年左右(乾隆晚期)爆发的.魏源在未发表的<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文稿中也提到了这一冲突,却以庄存与的<易学>来作掩盖.同时,庄存与的经学融汇了西汉经学,尤其是<春秋>、<尚书>、<毛诗>、<易经>和<周礼>.  相似文献   

4.
上博简竹书<孔子诗论>是孔子教<诗>的记录,它的整理和出版为研究孔子诗教思想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直接的材料.分析<孔子诗论>的文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诗>教思想,了解孔子教<诗>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孔子教<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关于<庄子>的文学研究著作主要有七种:阮忠的<庄子创作论>,宋效永的<庄子与中国文学>,孙以昭、常森的<庄子散论>,白本松、王连锁的<庄子与中国文化>,刘生良的<庄子文学研究>,孙克强、耿纪平主编的<庄子文学研究>,孙雪霞的<文学庄子探微>,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李剑主编的<庄子很生气>.每本书都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但也存着局限和缺点.  相似文献   

6.
扬雄准<易>而作<太玄>,在历史上引发<太玄>研究之学.汉末三国时期,<太玄>研究形成第一次高潮,推动和促进了魏晋玄学的形成和发展.晋范望<太玄解赞>成为象数学的代表之作.唐王涯注<太玄>,引入王弼解<易>方法,<太玄>义理学张显.宋代的<太玄>研究极为兴盛,对宋学尤其是象数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明清两代,<太玄>研究转入低谷,但仍有值得关注的著作传世.现代的<太玄>研究更有兴起发展之势.<太玄>研究与传统学术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汉代西南夷史料的对比和剖析,指出"徼"和"徼外"在<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后汉书>诸文献中具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内涵,而且与<史记>、<汉书>、<华阳国志>诸书相比,随着史家对汉代西南夷人群状况的深入认识,<后汉书>中"徼外"一词的涵义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区分西南夷不同部落人群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睡虎地汉简<算术>和<九章算术>、<张丘建算经>中的委输算题的特点,利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岳麓书院秦简<数>、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等材料提出推导其术文的复原方案.并用睡虎地秦律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探讨了这类算题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律令中的程.  相似文献   

9.
<何其芳全集>之外,有佚诗<梦歌>和<招>,佚文<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和<曾经是地主的农民>.这些散佚诗文,对全面评价何其芳的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继笔者<〈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之后,续释<晋书>词语30个.同样,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刘乃和主编的<晋书辞典>.只有个别词语已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不过,或者解释有欠妥当,或者在<晋书>中的意义为<汉语大词典>义项所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散文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20世纪初到1949年的初创期;二、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冷落期;三、80年代以来的繁荣期。初创期的研究以激烈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为主要特征;冷落期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多政治批评色彩;繁荣期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合猪与人基因定位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开展比较定位研究。由此对尚未定论的猪TPIl、PGMl和PEPB等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分析确定人基因组中存在猪HAL连锁群和SLA连锁群的保守的同源染色体片段,这对深入研究此二连锁群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还讨论了上述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并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指出,伽达默尔的观点是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本体论历史观出发的,但是,他没有完全因循海德格尔的观点,至少在三个方面,他发展了海德格尔的思想。首先,他把重心从此在筹划的未来性转到历史性上;其次,他把此在生存论筹划的单向作用变成了历史传统和解释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他提出了“效果历史”原则,并应用到历史观研究中去。总之,他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精神科学和现代历史哲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八国集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国集团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对于是否加入八国集团表现的顾虑重重。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八国集团会架空联合国;二是中国考虑到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八国集团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富国俱乐部;三是八国集团曾经在1989年制裁过我们。但是,我们加入八国集团却有许多好处:一是可以更好的改善中美关系;二是可以吸引和争取更多的投资和贷款;三是可以从八国集团的内部影响八国集团的决策;四是符合我们的大国外交战略。相反,如果我们长期远离八国集团,就可能在将来被边缘化。在加入的方式上,中国可以先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八国首脑会议,等待合适时机,正式加入。  相似文献   

15.
应用染色体组分析法,对新疆节节麦、黄河流域节节麦、伊朗节节麦和中东节节麦的D染色体组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节节麦与伊朗、中东两地节节麦在染色体组水平上无明显差异,其差异仅体现在染色体的细微结构组成上;臂内倒位是引起染色体结构组成上细微分化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节节麦与新疆节节麦的染色体组极为相近;其D组染色体无论在染色体组水平上,还是在染色体细微结构组成上均无差异。本文还就中国节节麦与中国特有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起源演化,中国节节麦种质资源在现代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代 ,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政策。其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 :打击对象从苏联转向中国、复归于苏联 ;从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从把经济、军事援助与贸易管制直接联系起来转变成为进口制裁与贸易管制相结合 ;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转变成为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 ;“差别”政策乃是其分化苏联集团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冷战战略左右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 ,西方国家的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和变迁。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四川灵芝属(Ganoderma)26个已知种,其中灵芝亚属(Subgen·Ganderma)21种;粗皮灵芝亚属(Subgen·Trachyderma)1种;树舌亚属(Subgen·Elfvigia)4种。讨论了一些未知种类的特征。所研究的标本保藏于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真菌标本室(MYHM)。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祖骚宗汉”实质上是元人不满于律赋的偏尚俳偶与文赋的倾于理趣,却又缺少情感或藻彩而提出的一个辞赋革新的口号。在这面旗帜下,元赋作家学习楚辞,宣泄失志之悲,驰骋想象,展开入地升天的描写;也学习汉赋的颂美皇家和铺陈讽谏。这些努力强化了元赋的抒情性和生动性,复兴了古赋的宏大气势,使之获得较高的文学价值,并奠定了明清辞赋以古为主的格局。元赋的不足是思想境界稍欠高迥,也缺少全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现代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劳伦斯无疑是最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这是因为劳伦斯在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些矛盾互相关联、相互影响,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共同影响并制约劳伦斯的人生与创作的发展轨道。同时,这些矛盾促使劳伦斯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天然结合,最终成就了劳伦斯。  相似文献   

20.
刘若愚(James L.Y. Liu,1926-1986)教授是美国著名华裔中英比较诗学研究家。他的《李商隐的诗》是美国汉学界研究李商隐最重要的成果,于1969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探讨李商隐的诗在具体表达不同的境界上有多么成功,并且揭示这些是什么样的境界。译者由原版译出,原载该书第207-219页。为了中国读者阅读方便,译者加上了各节标题。该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得到刘若愚教授遗著托付人林理彰(Richard John Lynn)教授的支持,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