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常松  方金友 《江淮论坛》2013,(6):137-141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社会舆情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博客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载体,诸多公共事务通过博客传播演变为博客舆情,甚至成为舆论导向。分析博客舆情可以为政府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亦是构建和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博客舆情的群体属性与传播模式,无疑是有效应对博客舆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课题组 《江淮论坛》2012,(5):176-180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博客、微博成为网络中重要的舆论阵地。引导博客舆论健康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通过分析博客舆情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提出政府舆论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论博客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菲 《理论界》2009,(5):182-184
近几年博客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从博客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到"木子美"的哗众取宠,从徐静蕾的名人效应到华南虎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都毫无疑问地反映出博客这种网络交流方式在中国将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博客逐渐呈现出娱乐化、专业化、富媒体化等发展趋势.博客的出现也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也正在浮现.我们要正确认识博客,这将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分析、正确评价博客现象以及对网络传播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民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维客和其他社会性软件等来传播。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已经发展成为网民发表政治言论,进行舆情表达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我们送走了19世纪的“印刷版权”时代,经历了20世纪的“电子版权”时代,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版权”时代又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作为网络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博客”, 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个人作品传播方式。随着其规模的急剧扩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和协调网络环境下的博客作品传播、保护和使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记者博客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者博客是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与记者自我传播的融合.记者博客的议程设置与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记者博客议程设置上的特点给网络传播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果运用失当,也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博客(Web Log)的网络交流方式、效果、传播文本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个案的探讨.发现在博客交流中个体表现出对社会联系的强烈渴求,他们基于现实基础采用真实的社会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紧密、互信、不断延伸的"高粘度"网络沟通场域,使得个体在网络中"破碎、零散"的主体形象得以整合,虚拟的电子交流回归到了现实的叙事方式与行为规范中.从而博客在社会层面上不仅成为个人言说领域兴起的标志之一,而且推动网络社会走向整合与规范,并且将会带来大众传播领域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吴献举 《兰州学刊》2009,(6):173-175
博客是虚拟世界的主体存在,是一种自媒体。由于博客传播具有个人性、自主性、平等性等传播特征,其在给人们带来传播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使博客传播陷入道德困境。博客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把关人缺位等。为使博客传播摆脱这种道德困境,应从培养具有自律意识的博客传播主体等多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9.
浅析博客在高校网络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博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侵入了高校的网络舆论阵地.该文从博客的兴起和特点,博客与传统传媒之间的关系,博客在网络舆论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博客在高校网络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就如何发挥博客在校园网络舆论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几点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博、BBS、博客等新媒体逐步走上台面,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分众性、引导性和非线性传播等特点和优势,逐渐成为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大学生的生活主题。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敏感问题都能通过新媒体迅速进入高校,吸引学生,这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此挑战下,高校应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塑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失范和缺位,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二是民众素质心态和社会舆论氛围;三是道德窘境和社会制度;四是道德教育的乏力。微博对大学生社会道德问题传播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微博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建设,要关注社会导向在微博中的传播,避免舆论对道德问题的过分夸大,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有效完善舆情监测系统,积极教授微博救助的技术,努力净化微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微博不只是普通的社交网络,也对舆论热点事件的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微博首发是对微博首发的主体进行探讨,对微博首发和网络公民的关系进行挖掘。微博首发改变着大众传播的特性。本文提出了微传播的概念,同时详细解读了微博的传播特性对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所提出的相关理论的改变和突破,微博首发影响传统媒体的生存现状;对微博首发与传统媒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微博首发带来的媒体效应,以及传统媒体因此而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程昆 《理论界》2013,(12):169-171
微博作为一种社交网络平台,因其信息共享、便捷迅速、互动性强、开放性高,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作为新媒介的政务微博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二是有利于促进官民良性互动;三是有利于政府广泛听取民意;四是有利于政府掌控引导舆情。当前,我国的政务微博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应从提高政务微博的公共服务意识入手,从增强其公共性、实效性、规范性和互动性等方面不断提升政务微博的质量和水平,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博文学是指以微博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新文体,通常文字在140字以内独立精短的文学作品。微博文学经历了孕育和成长时期,其语言精炼、具有即时性的个人表达、互动式交流、是真实生活的缩影,一般可分为新闻类微博、散文诗类微博、小说体微博、评论性微博。微博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学体裁、内容和表达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层面突显出来的矛盾较为集中和尖锐,风险社会的诸多关键性议题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在风险认知、风险沟通、风险话题和风险教育等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拓展网络新闻评论的意见平台、关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圈、强化主流和权威的声音、培养公众的批判意识等可以平衡社会心态、疏导公众情绪、更好地构筑正能量意见流。  相似文献   

16.
微博空间的媒体知识分子与社会公益行动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在网络上下都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几乎都是由知名调查记者发起并调动众多社会人士参与并推动的.在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因诚信危机而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媒体人转身公益人并取得一定进展和影响力的案例,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的呈现,而且是媒体工作者与新媒介、社会变革之间建构的一种新型互动关系.深入分析调查记者的公益转型之路,反思媒体知识分子主导的社会公益行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对于思考新媒体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微博问政”成为“两会”舆论新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新方式,"网络问政"首次被写入安徽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连续两年视察人民网并与网友进行交流,被认为是官方对网络问政的认可。从论坛、博客到微博,从网民议政到网民参政,网络问政的方式随着手段的变化而逐渐升级。今年两会,网友运用时下流行的"微博客"进行问政,借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优越性,使其成为了今年两会舆论场的新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博客是一种蕴涵网络原质力量的以公众为中心的新兴网络传播形式,它已成为普通民众传达自己声音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介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舆论引导力的高低决定舆论引导的效果。从舆论的形成及传播、导向来看,新闻媒介舆论引导力由事实报道能力、舆情研判能力、意见整合能力、新闻舆论传播能力、社会舆论导控能力等五要素构成。在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实践运用中,这五要素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舆论引导力的有机共同体,并以合力的方式作用于舆论引导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