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最初是根据生活在青藏高原安多地区岭尕地方的历史人物岭·格萨尔王的事迹创作而成的。近百年来,在国际“格学”研究中,探讨这一史诗形成的时代,是人们常常提到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一史诗最初形成的时代,即史诗产生的上限年代,首先必须弄清史诗主人公岭·格萨尔在世的时代。弄清了历史人物岭·格萨尔在世的时代,《格萨尔》史诗产生的上限时代也就可以肯定了。为了弄清岭·格萨尔在世的时代,对岭·格萨尔的生年进行一番探讨,这是很必要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从情感境界   析《岭·格萨   尔王传》“降妖伏魔 ,救护黑发百姓”,是《岭·格萨尔王传》这部卷帙浩瀚、结构宏伟的英雄史诗的主题。赞颂英雄们的大智大勇、忠诚无私和揭露古代社会的重重凶恶和残暴、救护深受苦难的百姓 ,是史诗理念的本质 ,是古代人民大众人生观的反映。主人公岭·格萨尔的英雄业绩表达了人们除去面临的祸患 ,创造光明、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现实社会 ,当人们处于一种灾难深重的境地时 ,总是渴望扭转苦难的深渊 ,寻求天赐良机的到来 ,既寄托于大自然顺助人意 ,又寄托于人自己信心的持久与迸发。在这样的背景下 ,…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其人     
顶礼师尊: 依怙无尽幻变之轮, 顿生无尽欢乐之心, 摧毁无尽苦难之敌, 赞颂无尽安泰之春。 这里谈谈岭雄狮降敌宝王格萨尔的真实历史情况。岭·格萨尔出生于多康地区,是一位武艺高强、降服四方之敌的藏族英雄,声名远扬。格萨尔是否确有其人,以前的大学者们从未产生过怀疑。可是,一段时间来,却听到了不少对历史事实缺乏研究的言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是驰名中外的藏族巨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公。格萨尔是个虚构传奇人物,还是历史上真有其人,学术界历来存在争议。 藏学研究专家丹玛·江永慈诚认为,证实历史上确有格萨尔其人的最有力的物证便是炟纳寺,亦被称为“岭国寺”。这座在藏族民间和宗教界颇负盛名的寺庙坐落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境内。该寺老僧介绍说,寺内曾保存世代相传下来的格萨尔用过的剑、长矛、盾、弓、雕翎箭、盔甲等兵器,以及格萨尔王妃珠牡的海螺腰带,还有黑纸金字书写的岭国活佛和英雄传记30部。他还提出,目前可查的格萨尔遗迹有1000多处,其中80%集中在玉树及  相似文献   

5.
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是不是历史人物岭·格萨尔?格学界颇有争论。藏文“格萨尔”一词最早来自梵文,其原意为格萨尔是“莲花的花芯”。少年格萨尔的本名叫觉如,是位被叔父晁同流放的可怜乞丐儿。12岁赛马登基后成为岭国的国王,从此尊号为“格萨尔”。在格萨尔夺取古印度却宗城之后,印度王玛哈拉扎在为党如写的颂词中称其为“格萨若”,译成藏文为“格萨尔”;赞颂整个藏族地区美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君王格萨尔就是莲花的花芯,全体黑头藏民的心脏。藏文典籍中曾经提到格萨尔武王、岭·格萨尔…  相似文献   

6.
<正> 第一,人们很关心,而意见分歧的格萨尔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从岭格萨尔一名字的来源说起。一般人总以为  相似文献   

7.
《岭·格萨尔王传》这部藏族英雄史诗,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它深刻地反映出藏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奋发崛起的民族精神。其基本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靠民;司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前一种。这种集“诗、歌、表”为一体的说唱表演艺术形式区别于纯文学性的诗体.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散韵合体”。散文部分介绍故事的背景、情节、内容;韵文部分则以长篇抒发人物感情、对白等,比重大于散文部分,是史诗的主要部分。其中音乐又是它的核心部分、是灵魂。广大藏区地…  相似文献   

8.
刻画人物性格,永远是文艺创作的中心、塑造典型形象的核心。《格萨尔王传》运用多种艺术方法,成功地刻画出主人公岭·格萨尔王爱国爱民,除暴安民;智勇绝伦,战无不胜;不畏强暴,坚忍不拔;人神合一,幻变无穷的典型性格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岭国,原名岭尕,是《格萨尔》史诗主人公格萨尔王统领的国家。探讨岭国王室世系的渊源和繁衍,是近百年来《格萨尔》史诗研究中人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 追本溯源理踪迹 从西藏的考古发现证实,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西藏即有人类居住。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在雅鲁藏布江畔山南泽当地方,崖洞里有一女子,与一猕猴结成了夫妻,生下了六个子女,成为藏族的先民。他们长大后,各分族系,成为藏族祖先的六大氏族,即色氏、木  相似文献   

10.
藏族《格萨尔》史诗的版本,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之分。分章本是每章只写一个故事,集若干章为一本,故称“分章本”。如《格萨尔王传》“贵德公章本”分为五章;又如《下拉达克格萨尔王传》分为七章。分部本足在一部史诗中,从头到尾只写一个故事或一次战争。如《天岭之都》只写天神会商,派神手下凡拯救众上油事;《霍岭战争》只写霍尔入侵岭国抢夺王妃,岭国奋起抵抗救回工妃,消灭霍尔王故事,两种本子,以分部本为多,目前已知的多达百余部。在众多分部本中,各部所写的题材虽各不同,但在其创作方法上,在内容结构上,有许多分部本,则往…  相似文献   

11.
古代歌颂藏汉友谊的不朽诗篇——读《格萨尔王传·加岭传奇》李缵绪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加岭传奇》(以下简称《加岭》)流传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地区、西藏的昌都地区和青海的玉树地区。它既是整部史诗的组成部分,又是独立成篇的颇具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分部中争夺盐海的故事并不是对某个真实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和文学化表现,综合关于盐的存在和生产方式的历史地理背景以及《格萨尔王传》各分部本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该分部对岭国人拥有盐湖而姜国人缺乏盐资源的表达主要是为了突出姜人的异族特征,而他族的异族特征被强调的同时,史诗强化了多康地区藏族的族群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3.
<正> “赛马称王”是藏族著名的民间说唱文学《岭格萨尔王传》中的一部。甘肃民族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藏文铅印本,全书七万余字,唱词4170行,佚名作者用优美的笔调,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格萨尔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使我们透过格萨尔这个人物形象看到了古代藏族社会的风貌,领略了青藏高原的一幅历史画卷,读这部书的确是一种极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论岭&#183;格萨尔王的典型性格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刻画人物性格 ,永远是文艺创作的中心、塑造典型形象的核心。《格萨尔王传》运用多种艺术方法 ,成功地刻画出主人公岭·格萨尔王爱国爱民、除暴安良 ,智勇绝伦、战无不胜 ,不畏强暴、坚韧不拔 ,人神合一、幻变无穷的典型性格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 ,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 ,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 ,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主人公与作家本人的生活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同时也是对作家自身诸多方面的一种深刻反省。主人公马丁·伊登与罗丝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伦敦初恋的翻版 ,伦敦借助马丁·伊登这一人物 ,对成功、对人生哲学等方面都作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7.
《格萨尔》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古代藏族吐苦王朝由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战争。它所描写的战争多数在吐著历史上实际发生过,因此透过《格萨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古代藏族部落战争的四个特点。谁勇敢谁就是英雄在《格萨尔》史诗中,无论是年幼无知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是风彩多姿的妙龄少女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个个都以勇敢为荣、怯懦为耻。岭国英雄们的座右铭是:“与其厚颜老死埋坟场,不如英勇战死赴九泉;与其像孤狸夫愿逃深山,不如像猛虎斗死在人前。’哈国上岭赛巴八部落,金甲武土五百人;中岭温…  相似文献   

18.
德格土司是康区历史悠久、势力较大、影响深远的土司,其辖区作为藏族文化的中心之一早就引起了世人的注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关于岭国的描述,据专家们考证,岭国的活动区域就在德格土司辖区境内。由出生于德格土司辖区邓柯的大校译师慈成仁钦(1697——1774)编撰的德格版大藏经的《丹珠尔》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德格土司家族的形成发展史,包括所属之种姓、所出的高僧、名人事迹、历代世系等,尤详土司丹巴泽仁的历史,(详见1985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文版《德格丹珠尔目录》第292——295);由强巴·贡噶坚赞编撰,1828年成书的藏文木刻版《德格土司传》,详细地记载了历代德格土司的世系及德格家族的发展史,这两种文献是研究德格土司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青海是《格萨尔》的重要发祥地,有很多民间说唱艺人、传说故事、文物古迹和传统习俗。本文对青海格萨尔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归类和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和利用格萨尔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讲的“赛马”,仅指王沂暖、唐景福二位先生翻译、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格萨尔王传·赛马七宝》中的赛马,而不涉及其他手抄本或木刻本中对赛马的描写。因此,“赏析”的范围也只局限于该书中直接描写赛马的那部分文字,而不是该书的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