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福建省厦漳泉地区是国内较早开启同城化探索的区域,已经成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同城化地区。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平台上的腾讯迁徙热度,通过对厦漳泉同城化地区城际间人口流动在时间维度上的流动特征、流动强度的分析,以及空间维度上从全国—福建省域—厦漳泉地区不同尺度的城市对外联系分析,探讨以厦漳泉地区为例的同城化地区城际人口流动的时空间特征以及同城化地区城际人口流动与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和劳动力分布的关系,并提出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博会是全人类科技、文化、文明盛会的“重大事件”,在世博会结束后的特定时段内对举办城市、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对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意义深远。从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的空间影响层面看,主要表现为长三角区域的同城化效应,基于区域共同利益的驱动,各相邻城市之间将通过后世博区域联动的扩散效应、放大效应、辐射效应、溢出效应等各种作用的持续影响,不断加强、加速和深化区域一体化在空间上所呈现出的“同质”或“同城”局面。因此,长三角区域应以后世博效应为契机,逐步推动同城化效应在更广更深的领域扩散。  相似文献   

3.
同城化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是相邻城市之间围绕"同城化租金"与共同利益这一核心,基于更低交易费用诉求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共享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基于区域制度租金与潜在收益的"协调博弈—合作博弈—分配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与经济互动关系着手,以河南省18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3年人口与经济两系统各7个指标,构建河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出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判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协调程度,把握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的时序特征与空布局,深入剖析时空分异形成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十年间,河南省各市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指数可以分为稳定型、波动型、增长型和下降型四种类型;(2)空间布局上,无论是人口发展指数,还是经济发展状态,呈现出以郑州为核心,圈层状空间发展格局;(3)各市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耦合度以初级磨合性耦合和拮抗性耦合为主,高水平耦合城市缺乏.协调度表现为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仍保持着郑州"一枝独秀"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一、芳村桂城片区现状概述 早在去年,广佛两地就已经划定了划定了五沙、新客站、芳村桂城、金沙洲、花都空港这五个同城化重点区域.在这五个同城化重点区域中,芳村桂城片区尤其引人关注,该片区不仅仅是广佛地域空间的几何中心,也是广佛同城化的中央地区,更是沟通广佛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以及广佛互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6.
继2005年深圳最早提出与香港形成"同城化"的发展态势和理念后,国内众多相邻区域都先后提出了同城化的发展战略与思路,各区域板块正呈现出以"同城化"为导向或龙头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同城化的研究概况与进展,以期对相邻区域的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达梅 《城市观察》2011,(1):166-174
广佛同城化是一种新型的地方政府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也将具有示范意义。鉴于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合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广佛同城化要想走出现有合作模式的困境,一方面,必须要确定同城化合作的具体内容,没有合作内容,同城化就是虚假的;另一方面,还必须构建一套完整和有效的同城化合作机制,这是广佛同城化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稳定合作机制作保障,那么同城化合作将陷入空想之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出现了同城化发展的新趋势。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同城化概念内涵及其理论框架,并以广佛同城化为例,具体分析了同城化的基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证检验了广佛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的要素集聚、扩散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发现:(1)同城化的实施强化了广佛在省内的经济比重,但在珠三角的份额变化不明显;(2)广州对佛山的公共服务和产业扩散效应不明显;(3)同城化对广佛两市产业结构优化具有负效应。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广佛同城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辽西锦州湾经济区是辽宁省“五点一线”中重要的一点,借助锦州湾经济区推进锦州湾的整体开发是辽宁省沿海开发的重要战略,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2009年7月规划获国务院批准,锦州湾开发提速。以锦州湾开发为契机,推进锦州葫芦岛同城化建设,进而推进锦葫都市区的建设,这对于辽西地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都是有益的举措。文章首先分析锦葫在区域发展中的矛盾,其次分析了锦葫同城化基础,最后提出同城化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区域化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导方向。同城化是一种实现良性区域合作的新型制度安排。依据同城化发展基本理论,南京、镇江、扬州(简称宁镇扬)地区在区位条件、人文背景等方面已具备同城化的生成条件;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得到来自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等制度方面的巨大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向东  吴瑞君 《科学发展》2013,(3):58-71,26
上海常住人口密度呈“四级阶梯下降”态势,中心城区人口向周边区域扩散,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不同年龄结构人口居住空间出现分化,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外来常住人口呈现“市少郊多”和“西高东低”格局,境外人口空间集聚明显。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对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应根据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和不同类型人群需求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平衡发展、均等服务、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规划,促进人口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莫斯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经历了重大变革,改变了莫斯科的国家地位和国际排名。本文研究莫斯科在俄罗斯国内和在欧洲城市中的地位。毫无疑问,莫斯科的发展特点是:在逐渐脱离国家城市体系的同时,也逐渐朝着国际方向发展。以经济指标来衡量,莫斯科在国内找不到竞争对手。它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正快速融入国内和区域经济的潮流,只在很小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相反,莫斯科越来越多地争取融入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体系的行列。虽然莫斯科作为一个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往往只是城市的政治工具,但事实上,如果俄罗斯的首都想要融入世界,其资本是有限的。从中欧的角度来看,目前莫斯科最重要的功能,是连结中欧、西欧和俄罗斯。但现实是,莫斯科与俄罗斯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将会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泛化的趋势下,区域内城市一体化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间群散性倾向进一步扩大;多层治理模式的发展滞后于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益冲突的城市合作项目难以得到实质性推进。借鉴基金工具在欧盟区域政策实施中所发挥的作用,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以基金工具为调节手段,使区域政策目标更趋于聚集;以基金工具为连接纽带,使区域合作主体间形成更紧密的制度安排;以基金工具为执行保障使合作项目的设立、实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范式与特点:全球知识城市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知识经济发展起来的知识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作为西方后城市化时代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新认识,知识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城市、文化城市、技术城市及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高度统一。要使知识城市上升为一种理念和模式来指导今天的城市建设,就必须在全面了解知识城市的构成要素和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一般特性的指导原则和共同特征。本文分析了知识城市理念演绎城市空间结构的新变化,归纳出衡量知识城市的标准,总结了全球知名知识城市的典型范式及其特点,可供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借鉴这一全新的理念,拓宽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过30多年来的建设实践,参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结合沿海一些大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对我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一些规律,如城市扩展沿交通走廊轴线发展的脉动规律、城市边缘地区定向开发规律以及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规律制约下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防止城市用地盲目扩大、用地失控,并促进城市土地开发按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走城市可持续发展、健康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建民  张可 《城市观察》2013,27(5):86-93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24个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主要有: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区域总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上海绿色电力机制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鹏 《科学发展》2011,(1):100-107
上海是我国最早实施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之一。但现行的自愿认购机制实施效果不佳,大部分绿电没有得到认购,大量绿色电力不能通过现有机制得到消费,造成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缺乏动力。  相似文献   

18.
This examination of emigration dynamics focuses on 13 countries extending from Eritrea to Zimbabwe and Mozambique on the eastern African mainland and on 5 Indian Ocean island nations.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y looks at the temporal, spatial, and structural perspectives of emigration dynamics. Part 2 consider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the region according to Appleyard's typology (permanent settlers, labor migration, refugees, and illegal migrants) with the additional category of return migration. Measurement issues in emigration dynamics are discussed in part 3, and the demographic/economic setting is the topic of part 4. The demographic factors emphasized include spatial distribution, population den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population dynamic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ther major topics of this section of the study are the economic base, the human resource base, popul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 (emigration, chain migration, return migration, and migration linkages and networks), political factors (including human rights, minority rights and security,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 and a prediction of future emigration dynam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refugee flows remain a major factor in eastern African countrie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region indicates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labor migration from this area. Data constraints have limited measurement of emigration in this region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seeming indifference of most eastern African countries to emigration policies. Emigration in this region has been triggered by deteriorat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and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19.
刘纯彬  张晨 《城市观察》2009,1(1):63-69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然而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相比,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在空间结构已失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又凸显出城市承栽功能集中、城市发展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比较分析两大城市群特点,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获得有益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