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 ,初步解决了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新路 ,也为其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一、把中国的发展问题置于全球时代背景下来观察和思考 ;二、这一理论是面向世界 ,对外开放的 ;三、其出发点是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对人类作贡献 ;四、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三代领导人坚持依靠自己的实践,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邓小平使历史课题得到初步解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中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他从社会发展论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了实现“跨越”之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一理论不可能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所有具体问题。只有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来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才能更好地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曹文明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这一理论的核心。一、“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①现代化,这一发韧于十七八世纪的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奉献了理论思维之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实现.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邓小平等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回答了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卷首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针。本期首篇龚育之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把这一理论放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上来阐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和极具创新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文章通过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分析后认为: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立体设计,对中国现代化动力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全方位把握是这一理论的三大创新之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不仅为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而且对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他科学地分析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种种新变化,立足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时期的党的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时期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形成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风云急剧变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