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跖起义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以前很多书中都提到的盗跖起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认为跖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 ,大体与墨翟同时 ,跖领导的起义是一次奴隶起义 ;过去 ,一些文献上关于盗跖冢的记载虽异 ,实际上只是地名的沿革变化 ,并不矛盾 ,即在旧章丘东南。跖起义活动地带大体不出今山东一带  相似文献   

2.
在“四人帮”横行,大搞文化专制主义的时候,他们抛出了《柳下跖痛骂孔老二》的文章,任意捏造了一个“柳下”跖,用以影射现实,为其反革命政治服务。这不但在政治上是极端反动的,在学术上也是荒谬绝伦的。粉碎“四人帮”以后,史学工作者对“四人帮”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对他们在“盗跖”问题上制造的混乱当然也应予以澄清。现在虽然不会有什么人相信“四人帮”所宣扬的“盗跖”和“盗跖思想”,但有的同志却认为《庄子》中所说的“盗跖思想”,其中有属于劳动人民思想的内核。我不同意这种意见,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三月六日,董新民同志在《光明日报》哲学专刊上发表了《略论哲学基本问题》(以下简称《略论》)一文,对我们发表在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一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我们反复研究了董文的全部观点,感到他的基本看法,仍然是不能同意的。为了使这一问题的讨论得以深入进行,我们再作此文,以继续就教于董新民同志  相似文献   

4.
黄河远上(黄沙直上)自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很有名的《凉州词》。对于此诗首句开头四字,有不少版本作“黄河远上”,但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的《出塞》则作“黄沙直上”。近人刘逸生《唐诗小札》、其心《愿君“更上一层楼”》(见《光明日报》1980年6月22日《东风》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四日,“光明日报”“史学”第五号上,刊登了邹知白先生”李永和、藍朝鼎起义始末”一文后,史学界对于李藍起义,开展了討論。长期以来,由于反动統治者对于革命文献的摧殘,有关这一問题的史料,非常缺乏,仅能依据官書方志的記載,进行探索。目前关于藍部和太平軍的关系,大順、二順的名称及其牺牲地点等問題,还聚訟紛紜,这里想提出自己一点淺見,恳請史学界的前辈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6.
《前线》1962年第10期、第16期先后发表了吳晗《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短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许启賢在今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道德的阶极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吳晗又写了《三说道德》(载《光明日报》1963年8月19日)进行答辩。接着,《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李之畦《〈三说道德〉一文提出了什么问题》(载《光明日报》9月21日)、江峰《也谈道德的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6、7日),、高仲田《关于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7日)、汪子嵩《从<水滸传>说道德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25日)等文章。《哲学研究》(1963年第5期)也发表了艾眞的《关于道德问题的几点质疑》一文,与吳晗商榷。现将争论的主要问题及其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竺柏松同志在《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武昌起义的领导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竺文”),对武昌起义酝酿时期、爆发时期和起义胜利后三个时期的领导问题,分别做了分析和论述。对前两个时期的看法,笔者是赞同的;但对竺文中关于武昌起义胜利后的领导问题,我认为有必要作如下商榷。竺文说:“武昌起义胜利后,是指10月11日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后  相似文献   

8.
《盗跖》篇是庄子后学的重要著作。其体裁尽管是寓言,人物和情节皆为虚构,但其主体思想却是现实的反映。其思想意义在于对“内圣外王”观念的阐发,在于以睥睨一切的态度和勇气对于现实社会和伦理原则进行的极猛烈和深刻的批判,如果说庄子其人是在闭目养神的状态下驰骋想象而作逍遥之游的话,那么,庄子后学,特别是《盗跖》篇的作者则是在睁开眼睛看世界,为庄子的逍遥之游找寻到了人世间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莫要张冠李戴─—“硬伤”病例之一涂宗涛《光明日报》1995年4月14日《家庭周刊})专版头篇文章《千古艰难惟一死》,一开头就写道:“纵横三国的果雄曹操,在临终前曾无限感慨地提笔写道;‘千古艰难推一死”’。这完全是杜撰。迄今为止,《三国志》最详的注本《...  相似文献   

10.
刘星翔同志于八二年六月十九日在《光明日报》上(《新华文摘》同年八月号予以转载)发表了“对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我对文章的论点和论据是同意的,但是又觉得“商榷”一文的结论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柳下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他所领导的起义武装“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反动統治。柳下跖又极度蔑視反动阶级的“圣人”孔老二,曾对孔老二及其反动思想,当面痛斥,严厉批駁,使孔老二丧魂落魄,威风扫地。对于柳下跖这样一位敢于造奴隶主贵族的反的起义英雄,历来的反动阶级及其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问题不自今日始。鲁迅早在1927年就对曹操作了适当的评价,他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巨,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袁良义在1958年11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曹操论”。此后,王仲犖著有《曹操》一书,陈显远创作了《孟德献刀》。他们都一致把曹操肯定为正面人物。郭沫若在今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中文提  相似文献   

13.
陈中立同志最近在《人文杂志》1992年第1期上发了题为《“主体性原则”能成立吗?》一文,同时在《光明日报》(1992年1月27日)又发了对该文作了压缩的《“主体性原则”不能成立》一文。这文章虽是具体地针对陈志良的看法写的,但是无论所提的问题(如前文标题所说),得出的结论(如后文标题所说),都涉及哲学上一个带普遍性的重大问题,对如何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重要,所以需要弄清。我认为他的论点有合理的东西,但完全不能导致那个结论。这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五月十二日,王若水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实践的目的是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一文,阐述了他对于“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实践的成功或失败”问题的基本看法。今年二月十二日,王若水同志又以《认识论不要忘掉了人》为题(此文见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光明日报》发表艾恒武、林青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现将各种不同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读了《光明日报》一九八○年八月三十日发表的林子力同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探讨”一文,颇受启发。但也感到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现在把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也是几点不同的看法写出来,参加这个讨论,以就教于子力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17.
《庄子·盗跖》是保存庄子后学思想资料的重要篇章。是篇从各个方面着力破除“君子”与“小人”、圣人与俗人的区别 ,断定各种身份的人之间在遵循“无为”的原则面前都是一致的。是篇的“反徇而天” ,意指返归人的贪婪欲望本性 ,这是庄子后学“情性”观的一个表达。是篇所提出的“无以为”具有特殊重要的思想史意义。《盗跖》篇的作者在道家理论的基本思路上实现了“无为”理论的转变 ,替“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易木 《云梦学刊》2006,27(4):35-35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7月5日,“‘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已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政协报》等进行了报道,分别是:1、《学术发展与当代学术史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论点述要》(《光明日报》2006年6月19日);2、《以问题为中心——“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综述》(《文艺报》2006年6月29日);3、《当代学术史研究注重探讨问题——《云梦学刊》在京举行论坛》(《人民政协报》2006年6月5日)。许多网络媒体也对会议作了报道。简讯@易木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程明欣,原村黄景芳、曹庆萍同志在《光明日报》1993年12月13日“学术版”发表《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倡导并由他开始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倡者是李大钊。...  相似文献   

20.
对于金圣叹的评价,一九六二年我写过《从“哭庙案”看金圣叹》(《光明日报》三月二十四日)和《也谈金圣叹》(《文汇报》十月十六日)两文。以后,公盾同志即在《不要美化封建反动文人》(《新建设》一九六三年七月)中对我加以指责。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