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国50年来,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12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才发挥了作用。建国之初,旧社会留给新中国的人才遗产不多,知识分子大约只有500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党对原有的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使他们能够适应建国后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的需要。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不可能没有任何缺点,但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新中国大抓教育,培养新的知识分子,以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很有成效。特别是在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会…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母是美。识分子,我曾在农村插过三年队,了解农民,在所里工作期间和周围的工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应该说我是中国知识分子、农民和工人的混血儿,我不会忘记祖国人民对我的哺育,我一定要报效我的祖国,报效我的父老乡亲。──孙来燕他曾经是一个每天只挣几个工分的知青;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普通的技术人员;后来他去法国读学位。终于有一天他带着优秀的博士论文回到了阔别六年的祖国,回到了他曾经洒过汗水的单位,他就是航天总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年仅38岁的所K孙来燕。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是从事卫星…  相似文献   

3.
记者:戴老师,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进国外智力,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只有吸收全人类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才能建设一个繁荣富强、高度文明的中国。抱残守缺,狭隘封闭是不可能发展的。您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戴逸:我是研究历史的,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先进人士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远有鸦片战争以后,魏源就提出一个口号:卜O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口号非常有名,影响了好几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当时外国侵略中国,在中LJ一方面兴起了爱国主义思想,抵抗侵略,另一方面也激起了…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杂文对知识分子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大量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批评,表达了对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的思考。知识分子在权力面前的媚态,鲁迅极其反感。他希望知识分子在权利面前要勇于大胆说话,忘掉一切利害,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以达到"也用权却不是骗人,而却并非迎合;在与民众的关系中,鲁迅认为知识分子被历史赋予了启蒙的使命,不应再听命于代表极少数人利益的统治者,英爱转而为普通民众服务。同时,在青年的问题上,相信青年们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就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智力移民,也被称为“人才流失”。这个词创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用来指代二战前及二战期间科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从不稳定的欧州向外地大量迁移的现象。自那以后,它就被应用于几乎所有国家,包括中国,来形容当地大量学生和受教育的知识分子向外流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与知识分子的“合谋”、“文化商人”等现象的出现,人们对电视知识分子公共性的质疑甚嚣尘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议程设置”与电视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实现做了相关客观评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策略,对完善电视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宁 《人才瞭望》2014,(10):105-107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给广大知识分子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伤害,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文革”结束后至8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拔乱反正这个历史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始终把知识分子问题拨乱反正放在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工作全局中谋划和部署,突出“五个注重”,坚持“五个着力”,彻底纠正和清理了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长期“左”的错误,实现了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方宁 《人才开发》2010,(5):27-30
鸦片战争以降,古老的中国大地开启了被迫现代化的历史,现代科学技术思想也随之传入。至五四时期,科学已经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之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在近代中国科学恩想传入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的宣传和传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惊悉钱伟长先生逝世,在我心灵上产生很大震撼,只有钱学森、费孝通二位逝世给我心灵上的震动可比。原因是我深感他们三位是当代我国群星灿烂、杰出知识分子中最有特色、贡献最多,最能经得起考验,有彻底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27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在郑州召开了河南省专家学者学习十六大暨知识分子与人才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围绕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科教兴国、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的有关论述畅谈体会;河南省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需要把握的突出问题;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和十六大报告精神做好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国功同志主持了会议,研究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的专家学者、具体从事科技、人事和人才开发工作实务的专家,人才密度较高的单位领导同志、知识分子工作比较先进的地区和部门领…  相似文献   

11.
从1977年复出工作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中间的一段时间,邓小平主动提出分管科教工作,在这段时期之内邓小平通过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具体分析,形成正确的知识分子观,从而知识分子理论将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具体从1977年至1978年邓小平的知识分子观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好的和不好的反面。“现代性”反抗传统又质疑着自身,“现代性”是一个历来被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讨论的话题。本文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给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3.
党 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知识分子 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现代 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好知识分子工作,对于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知识分子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必须承认知识价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知识分子创造的知识价值主要表现为人文价值,不…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张华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我们国家的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鸦片战争的炮火,西方传教士蜂拥而至,在进行传教的同时,创办了一系列的教会女校,成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起点。在其影响下,戊戌维新时期的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中国女子教  相似文献   

16.
哈佛大学声名赫赫,许多学子都以能考上哈佛引为自豪。一时间,访问《哈佛女孩》、《哈佛男孩》什么的颇有卖点,但人们或许并不知道,哈佛大学本身就有着浓浓的中国文化色彩,处处闪现着中国面影。一位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学者不久前在那儿做了半年访问学者,他就是南京大学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5月10日在北京接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优秀高校青年教师朱寿桐。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朱寿桐教授出生于江苏盐城大丰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种过几年田,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也是国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17.
1998年 2月 10日,北京劳动大厦,宾朋满座,谈笑风生,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正在举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前来表示祝贺:国际地理联合会会长、秘书长,还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地学家也发来了贺信贺电…… 这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为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土黄秉维先生举办的一次生日宴会。 这一天黄秉维先生满85岁。 我以我血荐轩辕 黄秉维先生1913年出生于广东省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黄叔均虽然学贯中西,怀有满腔救国救民的抱负,但一生中却有2/3的时间处于失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从本世纪初逆推100o余年,在这一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知识分子金字塔顶上璀璨的明珠叫“翰林”。每个朝代的翰林们都是当朝最有学问的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想一想只有那些过五关斩六将,中了秀才,再中举人,最后中了进士的博学之士,才有资格作铺林的候选人,就知道其学术地位一点也不会差于现在的院上。如果硬是要给过去的“翰林”按现在的标准来归归类,他们大概都只能算是“社会科学院士”。当然,翰林不是院士。两者有着质的差别:翰林是为升官治理国家而设的,院士是为推动科技发展而设的。“一中国真报协院士产生一1948年。比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已住了11年,除了回新西兰做短暂的停留,参加几场家庭婚礼外,我一直待在这个国家。我希望我能用日记详细地记下这段中国时光。我没想过要在这儿待这么久,但我现在仍然住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和许多西方人一样,我对中国的最初了解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和其他一些大城市。1985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正是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改变了我之前对中国的看法,中国朋友的热情友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