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国外住店     
“君怡” 外国的星级饭店大多是连锁店,连锁店中最高级的大概要算是“GrandHyatt”,中文译成“君怡”。中国深圳有一家“君怡”分店,北京还没有。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旅店也因贵客临门而提高身价。“君怡”来的都是贵客或是半个贵客。“君怡”的英文是“Grand Hyatt”,英文名字还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中文译名就风雅了。“君”是“君子”的简称,而“君子”也作“贵人”,在古汉语中指贵族和做官的人。苏州城中有一处精致的林园叫“怡园”,是主人怡然自得地方。“君怡”、“君怡”,“贵人逍遥自在”的地方,那还…  相似文献   

2.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作为党和国家干部选拔的标准和原则,现在已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事情。但这一用人思想,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从先秦开始,古人在论述人才的素质条件时,就已注意从品德和才能两方面来考虑问题了,并相继提出了“既知(智)且仁”、“才行俱兼”、“才行兼备”、“才德兼优”等概念。不仅如此,古人还非常明确,并相当科学地论述了“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先后提出了“德”为“才之帅”,用人以“德行为先”、“德行为首”、“以德为本”等概念。  相似文献   

3.
谢晖 《人才瞭望》2016,(3):75-75
“蓬荜生辉”又可说成“蓬荜增辉”、“蓬荜生光”、“蓬闾生辉”,其中,“蓬”是“蓬草”;“荜”通“筚”,即用荆条、竹子等编制成的篱笆等物。“蓬荜”连用,是“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如杜甫在《客至》中写道:“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虽然只是诗歌中的比喻,但说明他当时的生活很贫苦。  相似文献   

4.
所谓婚姻,就是男女主角借助“爱情”这个导演,配合“幻觉”这个剧本,站在“期望”这个舞台上,演出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闹剧。所谓“笃信”,就是“赌”老婆“信”不信你的谎话。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认为“智”是文明的产物,违背自然之理,会对人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道家思想家对于“智”持批评态度,《道德经》里就有“绝圣弃智”的说法。儒家思想对待“智”的态度与道家截然相反,认为“智”是君子必备的一种德性,是一种大智慧。儒家经典《论语》多次提到“智”,并把“智”与“仁”、“勇”相提并论,可见孔子对“智”的重视。文章对《论语》中的“智”进行的考查,展现儒家思想中“智”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何谓“伟大的行动和思想”,还没有谁比我国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概括得更精当:“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左丘明称之为人生“三不朽”,谁做到了谁就堪称“伟大”,可以“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7.
许慕 《人才瞭望》2016,(19):55-55
在河南,“中”这个词,经常听到。答应人家,我们这里经常说“好”“行”,在河南,却说“中”,“中”已经成为河南语言的显著特征。说起“中”字,还有这样不寻常的来历。  相似文献   

8.
眼开见钱     
形容一个人贪财时,我们常说他“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这样的人不贪财——那才怪昵!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眼开”了才能“见钱”——要想赚钱,就必须打开思路、转换视角、更新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标新立异。那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穿新鞋走老路之辈也能“见钱”,只不过他们所“见”之“钱”是那些“眼开”的人手里的。当然,“闭眼”也可以“见钱”,闭着眼睛也能“数钱数到手抽筋”,不过,等你“做梦做到自然醒”的时候,“闭眼”所“见”之“钱”就无影无踪了——哪里来的就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也可以称之为“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民间团体”、“公民社会”、“社区组织”、“慈善团体”、“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第三部门”。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它不仅是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更是关系到非政府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韩琼 《人才瞭望》2010,(7):108-109
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对国家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古代史书中把官员退休称“致仕”“致事”“致政”等。我国史书很早就有“告老”的记载,《尚书·卷八》载:“伊尹既复政厥辞,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孔安国作注说:“告归”,即“告老归邑,陈德以戒”,这是史书中所见有关“告老”的最早记述。《周礼·曲礼上》中也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记载,“致事”就是“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这些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官员年老退休的思想,而且这种做法是符合礼、义规范的。  相似文献   

11.
辛羽 《人才瞭望》2016,(3):92-92
汉语中的词,有的可以见词明义,如“卧榻”“茅屋”“高楼”“洗衣机”;有的则须了解语源才能有较深入的理解,如“二竖”“匹夫”“东西”“模范”“名堂”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郭灿金 《人才瞭望》2009,(10):95-95
我们习惯地把“慈母”解释成“慈祥的母亲”。其实,“慈母”之“慈”与“慈祥”无关,“慈母”,本来就是件伤心往事。  相似文献   

13.
孔圣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切勿强加给他人。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了呢?“己所欲”并非一定就是“人所欲”,所以同样不可“施于人”。  相似文献   

14.
“两头鸟”     
从前,在一个森林至,有一只“两头鸟”,名叫“共命”。这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凡遇事两个“头”都会互相讨论一番,从而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患等。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个“头”发生了很大的误会,结果谁也不理谁,以致最后互柜仇视。后来其中一个“头”想尽办法希望能够和好,  相似文献   

15.
《起风了》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宫崎骏之前作品类型的“写实性”动画片,影片中几乎不存在“幻想元素”,有的只是那个“以前的日本”。作品随着一阵阵风从“关东大震灾”飘到了二战结束,在此期间有着“日本人的梦想”,也有着对于“战争的哀愁”,当然还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在那段激荡的时代里,“小人物”们无法改变“社会之风”,他们能做的只有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只有保护好那个他爱的人。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海归”炙手可热,似乎只要到国外“镀”上一层金, 回来就可以“卖”出个天价。而如今,在国内人才市场上,部分被 称为“海归”人才的留学归国人员开始体会到就业的艰难,面对四 处碰壁的求职遭遇,“海归”们不得不选择暂时“待业”……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量关系并求解的题目。它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在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内容变化多端,问题解决时的思维方式方法各异,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感到最“吃力”的内容,同时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在多“读”,多“想”,和多“练”上下功夫。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多“读”中提出问题,产生质疑;在多“想”中思考问题,抓住关键;在多“练”中解决问题,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们见到“勾当”一词,首先觉得这个人干的不是什么好事。但在古代,“勾当”却没有这样的贬义,它只是表示某个人做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勾”,就是“处理”的意思。《法苑珠林》中写道:“主典云:‘经忏悔者,此案勾了。至如张目骂父,虽蒙忏悔,事未勾了。”’而“当”字,也不过是“主持、处理’之意,《管子·五行》:“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还有“当政”“当权”等,都是此意思。  相似文献   

19.
鲁宁 《人才开发》2010,(4):14-17
每年三月上中旬的全国“两会”也即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年度例会,被学界形象地标定为“中国一年一度的政治季”。鉴于这些年“两会”越来越民生,外加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的发言、质疑甚至于“放炮”均不受事后追责,故,每年“两会”前和“两会”期间,言路通常较开放。会上如此会外亦然。  相似文献   

20.
望远     
“我看不清太远的东西,”病人对眼科医生说。“请跟我来,”医生把病人带到外面,用手指着天上的太阳,问道:“你看那是什么?”“太阳。”病人回答。“那你还想看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