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磊 《理论界》2013,(6):149-154
一国的外交战略与其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对中国来说,儒家文化不仅塑造其内在气质,也影响其外在行为。"贵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之一,在规范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与对外交往方面是为"礼"之所用的重要原则和工具。"贵和"具有"和谐"的境界追求与"恰到好处"行为准则下的复合内涵,是一种中国式的"审慎"。理解此含义的重要性在于,较之一般意义上将"贵和"思想与中国的和平倾向相联系,它具有更深刻的外交战略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在西汉与匈奴的百年和战中已有体现,而在当前时代,我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和具体实践也与其直接相通,"贵和"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彰显。  相似文献   

2.
外交思潮是一国制定对外战略的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国内的文化、价值现和信仰在外交战略上的集中反映和体现.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对外战略中实施霸权战略,其内涵与美国国内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潮相一致,突出了美国国家利益第一的观念,至上军事力量诉求的意识、均势霸权的思想与地缘控制的思维.为了能从本质上认识美国霸权战略,文章分析了美国现实主义外交思潮的内容,并力图从美国的文化中探寻这一思潮的渊源,以求能揭示该思潮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3.
从毛泽东、周恩来,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经常在外交场合使用《论语》的相关语句,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邻"、"择其善者而从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这些语句成为解读当代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睦邻外交政策、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取信于民等外交思想和政策的重要载体。通过《论语》,可以看到中国外交和平、慎战、中道、坚忍、诚信、崇礼、尚德、忠恕、自律、为民、惠邻等品格与惯性,可以预测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走"强国必霸"的传统大国外交老路是中国特色外交的常态。然而《论语》的外交思想毕竟是朴素的,用《论语》的思想简单地比附中国特色外交理念和忽视《论语》中的有益成分都是不可取的。把《论语》作为一种历史文本进行解读,通过外交实践来实现"通古今之变",并由此实现中国外交的新变革,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李仁德邓小平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是在国际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思考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大计,确定我国的国际战略和...  相似文献   

5.
苏东剧变使地处内陆的蒙古国内外部环境和美国全球战略发生很大变化,蒙古国的外交战略也随之进行了"革命"。进入21世纪,蒙古国对其国际政治身份、地缘战略定位和外交战略选择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和布局,其外交战略进一步调整,继续推行与中俄两国"等距离"均衡外交,同时积极地与美国等"第三邻国"互动。蒙古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路:发展本国经济,借助"第三邻国"来平衡南北两大邻国地缘政治关系,进而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三个世界"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亮点之一,本质上是一个反对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战略.它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是"农村包围城市"、人民战争、统一战线和分清敌友等思想在国际战略领域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精髓,是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他又在时代主题和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利益、"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邓小平外交理论,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用主义与奥巴马政府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根源于美国早期的边疆拓荒史和新教伦理,得到美国大众和精英集团的广泛认可,是美国的大众文化,又是国家主导政治文化,自然发展成为美国外交的指导理念.奥巴马政府在"一场危机、两场战争"和国际形象受损的危急情况下执政,选择了"现实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和"巧实力"外交战略,正是对小布什"单边主义"战略反思的结果,是实用主义的必然回归.  相似文献   

9.
"两面出击"是1960年代中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左"的政治氛围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在与苏联交恶、又没有与美国缓和的情况下的一种生存状态。中国与美苏同时交恶后,苏联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中美两国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开始转向实施联合反苏的外交战略,"两面出击"最终终结。  相似文献   

10.
在导致二战后德国和平外交的各种因素中,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是相对而言更为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原因.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蕴含了德国外交中长期不变的战略基础和基本构想.德国要在战略上避免"他国结盟的噩梦"的困境,就必须正确对待自身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并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上认知其影响和价值,从而趋利避害,实现德国的安全与欧洲的和平.这便是德国在二战后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1.
马英九上台后,提出"活路外交"战略,其中一再强调政府要积极整合民间团体,推动所谓"非政府组织外交"的发展,为其"活路外交"提供动能,发挥"活路外交"战略之最大效益.笔者通过对台湾"非政府组织"在对外交流活动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对所谓"非政府组织外交"的策略进行考察,指出这一活动瓶颈之所在,进而说明台湾当局所谓"非政府组织外交"最终是难以得逞,只有与台湾当局推行的所谓"外交"战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切割,回归到"非政府组织"本身原则和宗旨上来,才是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两面出击"是1960年代中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左"的政治氛围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在与苏联交恶、又没有与美国缓和的情况下的一种生存状态.中国与美苏同时交恶后,苏联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中美两国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开始转向实施联合反苏的外交战略,"两面出击"最终终结.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其外交战略在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创新,为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交往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外交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外交思想、外交利益、外交实力、外交目标、外交政策,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体现出"创新性"、"全球主义"、独特的思维取向、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竞争内容与方式均有深刻改变,综合国力成为大国较量的主战场。本文基于从物质实力与文化价值观传播两个角度研究美国国家竞争战略的现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中对比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权势"变化,分析了美国针对中国崛起在军事、政治外交与媒体舆论方面的行动应对。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角度出发,主张在继续强化中国物质实力的基础上,从"文化创新"与"可持续输出"两个角度实施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为党和国家提出并致力实施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战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和战略,对于继承邓小平遗志,全面理解和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本文就其基本特征略述管见,敬请专家学者斧正.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化外交深受宗教使命感、孤立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三种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民众参与文化外交的自觉性、政府对文化外交的晚介入以及二战后对世界文化霸权的追求等实践特征.美国的经验表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崛起的大国必须走文化兴国的道路,同时它的经验也启发中国在实施和平发展战略中注重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辛格和尼克松从现实主义的思想出发,结合美国的实力以及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的"宏大构想".体现这种"宏大构想"的尼克松主义强调通过缓和来重新建立世界政治的均势.结束越南战争、中美关系的改善、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美国同盟国关系的发展等,都是实施缓和战略的重点.而缓和战略的实施对冷战的转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缘外交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毛泽东外交生涯的始终。其主要内容是,以大国外交为核心,以睦邻外交为内核,以全球外交为外核。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地缘外交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地缘外交战略,营造良好的地缘战略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博顿草案"是美国国务院远东司于1947年3月起草的一份对日和约草案.由于冷战的兴起和东亚形势的变化,该草案一经提出便充满争议.尽管博顿两次修改这份草案,但由于其始终未能摆脱战时罗斯福政府扶持中国、压制日本的东亚构想,所以围绕对日媾和与东亚战略重心议题,美国国务院、军方、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部等各方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辩论.在大辩论后期,以乔治·凯南为首的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室强势介入,他们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思维出发,重新审视东亚战略并主导了对日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PPS10号与PPS13号文件.这两份文件是美国东亚战略的指导性文件,终结了对"博顿草案"的外交辩论.其后,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东亚政策的重心逐渐从中国转向日本,在改造日本的同时,将日本变成保障美国的东亚安全、推行遏制战略的重要基地.围绕"博顿草案"的大辩论不仅使得美国东亚战略制定的主导权从国务院远东司转向政策设计室,同时,也促使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20.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基石,也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始终把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立场,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投降卖国外交彻底决裂,不屈服于任何大国压力,表现出无产阶级的硬骨头精神.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发扬了毛泽东为捍卫中国独立、主权和尊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气概,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不怕鬼、不信邪、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和压力的大无畏精神.同时,邓小平还善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结合新的外交实践,大胆探索,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理论、新政策、新路线.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新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发展和完善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而且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战略理论宝库,是我们进行外交理论研究的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