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好: 孔子说过一句话,他说“智者不惑”。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有那么些迷惑。什么叫惑,大家看这个中国字很有意思,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是一颗心。所谓惑者就是选择太多了,或者这个工作或扦那个工作,或者这处房子或者那处房子,没有选择人不可能有迷惑。选择太多,心思太小,一压,压垮了,这就是迷惑。什么时候心大了,知道何去何从,气定神闲,这个时候就是不惑。  相似文献   

2.
古人“学而优则士”的说法至少表明了对于“学”的这样一种态度,即学是大可不必自始至终的,相比于学。“士”才是人生最高的目的。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果不是因为只有读书才可以当官,想必读书是根本不会被视为万般之上的。说到实处,地位最高的还是当官。即便没有什么当官的希望,但做个读书人多少也能算是个安慰。恰是基于这个原因,结果造就了中嗣历史上无数个书呆子。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学生向先中孔子请教“仁”和“智”的含义。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在孔子看来,所谓的智慧、聪慧就是能够认识人。老子也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些都说明真正认清自己不容易,而要真正了解别人更难。  相似文献   

4.
妈妈这个称呼圣洁而温暖l而来自异国的仁慈母爱,更值得珍视和颂扬。姜美京就是这样一位来自韩国的“妈妈”,她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孤残儿童。而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永远的义工!永远的妈妈!”  相似文献   

5.
一、仁者爱人 “仁者”就是要有仁慈的心和宽广的胸怀,懂得关心、爱护、尊重和体恤员工: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以理服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之所欲,施之于人”。正所谓:“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  相似文献   

6.
《人才开发》2010,(3):16-17
孔子创办私学,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人才学方面,孔子有全面的论述。第一个提出“人才难得”观点的就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我们今天说“人才”,他叫做“志士仁人”,或曰“贤人”。  相似文献   

7.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8.
宁青 《人才瞭望》2013,(6):64-64
“灯红酒绿”这个词我们常看到,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是绿的呢?这是因为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代的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去。“一杯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  相似文献   

9.
领导者不可能一人包打天下,正所谓“神仙也不会一把抓”。领导者作为挂帅的人物,必须掌握“分身术”,即把一定的权力授予下属。实行分而治之,这就需要掌握授权艺术。  相似文献   

10.
离住所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人才市场,这个人才市场门口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前几天我就看到这样一则:“沿海某企业招聘总裁行政助理,要求,未婚,超龄25岁以下,容貌出众,气质优雅,中文或经济管理本科,熟悉计算机操作。”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08,(6):102-102
当今,职场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本人愿意或者公司允许在同一家公司做三四十年,然后带着养老金退休的员工正在迅速减少。如今,许多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会在多家公司任职,而且没打算在任何组织久留。因此,许多公司对员工也存有特别的戒心,“导师制”也受到了冲击(所谓“导师制”,就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年轻员工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有网评说,“给祖国拜年”活动,需要的只是倡导或倡议,而不是压任务式的“组织”。也有时评批评,组织学生“拜亿兆黎民”,完全是拜错了对象。学生们自己就是“黎民”,现在还要去拜“亿兆黎民”云云。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一篇题目为《“给祖国拜年”是形式主义2010首版》对此活动更是来个炮轰。  相似文献   

13.
关于“沟通”,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总裁余世维用了一个很平常的词语”回报”来表述。余世维所言回报是“回头报告”的意思,具体说就是,甲对乙有要求,乙要对甲有反馈。管理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的。所以,甲对乙一旦有要求,乙对甲要不断地回报。这样可以让上司放心你在做什么,万一有差错,来得及修正。余世维之所以能够成功管理企业,恰恰因为他在20多岁时就养成了回报的习惯。任何人对他有要求,他马上就对人家有回报。如果下属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余世维就一天到晚盯着他,让他养成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14.
谢宪 《人才瞭望》2009,(6):106-106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相似文献   

15.
申不害原是郑国的一个小吏。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后,申不害寄居在堂兄家里,弃“道”从“法”,开始研究新的治国策略。这一研究就是21年。申不害对堂兄说:“日后如果能够东山再起,我一定要报答你的恩情!”堂兄笑了笑,说:“报答不报答没有关系,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  相似文献   

16.
国文 《人才瞭望》2014,(3):13-13
“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现在的成语词典,一般把这个“方”解释为“开始”“正”,说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这个“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赖军 《人才瞭望》2013,(1):32-32
夏代以前,全氏族的共同始祖就是天然的首领,称为“后”,本意是生育。部落和部落联盟的首领称“伯”,由选举产生,伯即老大之意。大禹治水后中原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夏,夏朝的首脑称后。从商汤开始,国家的首脑称王。周王统治的地区叫“天下”,  相似文献   

18.
李宁 《人才瞭望》2014,(10):105-107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给广大知识分子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伤害,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文革”结束后至8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拔乱反正这个历史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始终把知识分子问题拨乱反正放在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工作全局中谋划和部署,突出“五个注重”,坚持“五个着力”,彻底纠正和清理了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长期“左”的错误,实现了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一语惊坛     
●灾害成为捞钱的资本,救灾成了上升的政绩。●这差钱,那差钱,就是三公消费不差钱:这失修,那失修,唯有政府大楼没失修。●“蒜你很”、“豆你玩”,这样猖狂,底气在哪?●内部“接班”,“近亲繁殖”,品质差:公开招聘,“远缘杂交”,优势大。  相似文献   

20.
浙江大学一名毕业生想用爬树跳西湖的方式,留下有意思的毕业照片。孰知由于准备不足,入水仅两三分钟便沉入湖底,不幸溺亡。对此悲剧,坊间评论所用最多的词足“疯狂”,认为这种做法不可思议。进而,有人对其“浮躁而轻狂”的个性提出批评,还有人将此归罪于所谓的“毕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