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电视与戏曲一开始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逐渐相辅相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戏曲与电视结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随着电视传媒的出现,戏曲在传播方式、艺术形态、观剧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写意为特征的戏曲与以写实为特征的电视艺术结缘,经高度融合而成戏曲电视剧。传统与现代,戏曲与电视并不矛盾,二者的结合为彼此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大众传播语境中,独特的"凤凰现象"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传媒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风凰卫视立足于受众心理需求,其突显的"家庭感"与受众的审美期待相呼应,营造的"场效应"与受众接受氛围相契合,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策略构筑了凤凰"亲和化"的电视场,为电视受众提供了多方位的审美体验王国.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分门别类地为受众制作产品,是一种产业文化,其载体组织运营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其载体组织的组织结构应服从于目标。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艺术,在“商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它从形式到内容的创造都是立足于激发受众的欣赏热情、接受受众的审美选择。电视文化传播是一种高度参与性的活动形式,电视文化引导了受众,也被受众的需求制约。  相似文献   

4.
戏曲给了电影灵感、多彩的题材和内涵;而电影给了戏曲延伸生命的载体和广为传播的翅膀。现代的人们需要先进的文化滋养,民族需要优秀文化的传承,因此,中国传统戏曲对传播先进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使文艺舞台、艺术形式异彩纷呈,当代人生活方式和文娱方式的巨大变化,使得古老的戏曲处于低谷。民族传统文化传播除了各种艺术形式各司其职,还需要电影和戏曲再度联姻。因为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阵地。在“洋为中用”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5.
戏曲与动画具有一系列的共性,它们可以融合为戏曲动画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河南省开发戏曲动画有助于传承其优秀传统戏曲艺术,提升青少年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加快河南省动画产业发展。在戏曲动画开发过程中,应加强理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中原戏曲动画创意研发基地;吸纳受众意见,用现代动画语言表述传统文化;拓展传播渠道,扩大戏曲动画的影响力;打造经典戏曲动画形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和美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观念,它强调事物之间的和谐而不是冲突,认为不同因素的融合与发展变化都应该保持适当的限度,既要保持事物对立面之间的特性,又要使它们在最佳的状态上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形象产生中和之美,使观众的审美心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并达到最愉悦的审美感受。这也正是在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这两种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戏曲电视剧的审美文化角度。  相似文献   

7.
闽台木偶雕刻艺术均源于中原文化,其共同点是:继承传统而又发展创新。其不同点是:其一,闽南传统木偶雕刻艺术极富象征性,将传统主题如神、鬼、脸谱等用作符号,通过比喻或暗示来传递创作意图,其现代木偶雕刻艺术表现为传统与写实相结合且富有闽南地域文化韵味;台湾木偶雕刻艺术强调感观性和工艺性,追求大型戏偶和与真人一样造型的现代艺术风格,这与其注重戏院演出效果、招揽观众及为"追星族"所珍赏等实际功能是分不开的。其二,闽南木偶雕刻艺术以继承传统为主,并创制了动漫木偶造型;台湾木偶雕刻艺术则是多元互融,借助当代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进行传播,融入声光影视效果,表现了现代造型语言的特征。闽台木偶造型多元化的发展给了我们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对于优秀民间艺术,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也要注意借鉴国内外其他艺术形式,以促进民间艺术多样化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现代文化建设服务,这是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秉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文化和现代传媒使得传统戏曲符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面临生存危机.国外通常采用将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生活、现代传媒相结合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时尚化改进的方式来应对这一危机.就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而言,可将现代元素引入戏曲符号的设计,将传统戏曲视觉符号整体现代化、时尚化并引入现代传媒,或对之进行卡通动画演绎,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中找到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巴托的"‘美的’艺术"一词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以形式性为重要特征的现代艺术的诞生。康德在先验层面对纯粹形式的美作了阐释,确立了其无关乎认知、无关乎伦理的特征,为逐步走向独立的现代艺术提供了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在这一阐释的影响下,审美由传统的欣赏原则演变为现代艺术的构成性原则,而一种与此阐释密切相关、同时与之具有某种悖谬倾向的超凡绝俗的人生哲学——现代审美伦理——也因此形成,它在席勒的努力下给心灵分裂的世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认为电视与他所批判的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文化商品化的结果,电视缺乏独特的审美意义.在电视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看到电视在传播社会信息、促进文化繁荣,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大众文化流行时代电视节目存在庸俗、浅薄、审美价值缺乏的一方面.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电视媒体应恪守自己的传播功能和文化职责;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应该成为电视的主宰,而不能被电视所主宰.  相似文献   

11.
(一)纵观曲艺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传播媒介以及演出--欣赏场所的每一次更迭和丰富,都使其在题材、内容、风格等诸多方面有所扬弃、有所演进,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二)进入网络时代,传播媒介由单向变为双方;传播范围和时效大幅度扩张;文化的多元化并存;诸种传媒大融合等新格局,将使受众对曲艺的欣赏进入全方位的广阔空间.而如此一来,必将推动曲艺从创作、表演、评论、赏析到教学等各领域空前地发展与飞跃.(三)未来的曲坛绝不会变成网络曲艺的一统天下,而将是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形式多元共存的格局.其中,网络曲艺将以其独具的优长异军突起,大展风骚.  相似文献   

12.
文艺美学相比于文化研究,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美学的现代性特征,也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回答当下文学艺术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艺术创造的品位提升和视觉文化的良性发展都大有裨益。对当代传媒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艺术规律、艺术价值的研究正是文艺美学的重要课题,因此也是传统美学的当代延展。当代文艺美学应不止于对当代文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与全面阐释,而应更加致力于对文学与艺术内在审美经验上的共通性做出理性分析和深度建构,从而适应并引导当代审美文化。文艺美学对文学艺术之共同审美特性的关注,将使相对于传统艺术的传媒艺术向更加积极的方面发展。随着文艺美学建构工作的深度发展,当代美学的思维向度和理论资源必须也随之加以调整。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一体化的思想,并且在思维方式上是一种有别于形式逻辑抽象性的审美抽象;同时在体系形态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是一种以范畴为核心的超越个人形式的流动形态,这些都是我们建构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西方现代美学加以借鉴,对当代审美现实加以关注,以寻求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的中国美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戏曲侧重抒情写意,十分注重形式之美。本文从音乐美和视觉美两方面概括了戏曲形式美的特征,分析了形式美的独立审美价值与深层意蕴,指出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革新传统戏曲形式,将是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从多年前媒体选择娱乐报道来满足受众需求的传播环境,到今天媒体制造娱乐话题供人们消费,我们看到传统电视娱乐节目与网络制造的结合更为紧密,这带来了对传媒发展新的思考。文章结合信息环境化的相关理论,分析电视娱乐节目与层出不穷的网络制造之间资源共享对受众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并对两种媒体的结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动画传媒体制的商业化转型以及传播技术的发展,动画音乐的传媒发生了由"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导致了动画音乐传播由"艺术传播"到"商业传播"的功能转变,中国动画音乐不断地商业化。本文以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新时期以来中国动画音乐的商业化的缘由和特征,并指出动画音乐的传播必须采用商业化的包装与市场运作模式才能使其获得更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受到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但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制约。市场化运作为传媒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壮大了其实力,提升了传媒自主性,但也恰恰失落了媒体对"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目标。研究发现,电视媒体受到政府、社会、市场三重因素的共同规制,话语生产实践过程存在传播资源配给不均衡和传播视野偏差两大问题,忽视消费水平较低的农村受众,使他们难以享受到传播福音,导致电视对农传播长期处于边缘性地位。故提出要建构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立足于"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传媒制度,转变"对农"与"涉农"的传播理念,突破既有体制的束缚和壁垒,以传媒公共性为价值规范,成就公共性传媒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学的兴起为戏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消解了戏台在戏曲艺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电影戏曲、电视戏曲和网上戏曲为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接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从传播学角度审视戏曲艺术的属性,分析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给戏曲传受带来的新的特点,可以反思戏曲在现代媒体下的生存状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因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体制完备而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运用诙谐的艺术手法,通过喜剧性的情节、滑稽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较好地发扬了"寓庄于谐"的艺术传统,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审美价值,极大地丰富了杂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动杂剧的传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歌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的传承、弘扬、发展必然要与现代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电视媒介“大众性、综合性、易接受性”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日益凸现的导向功能;民歌从传统的“口语传播模式”向现代新型传媒方式“电子传媒模式”的转型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代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以来,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全面实现了它的传播功能,而作为一种视听结合、跨越时空的艺术造型样式,其审美功能的全面实现还需努力。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电视处于一个“自足时代”的话,那么21世纪的中国电视进入到一个电视文化的“自觉时代”。电视本体特征和文化特征,决定了电视声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当下电视艺术的唯美化趋向对电视人提出了增强审美意识,激发艺术想象,创造优秀艺术作品的高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