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昆 《经营管理者》2013,(31):224-224
人权贯穿张友渔民主宪政思想的始终,在整个思想体系中架构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对人民权利的维护也是张友渔民主宪政的核心内容。其人权观念分为民权和其他人民自由权利两方面,张友渔认为,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是理想的民权,人民同时享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彻底的、充分的、有效的民权。而其他自由权利如身体自由和集会结社自由是民权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景宣如 《经营管理者》2011,(12):180+178
中止履行合同义务是对预期非根本违约的救济,该权利的行使可适当减少非违约方的损失,更好地维护其利益,保护交易的安全与公平。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1条共有3款内容对此进行了规定,分别是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前提条件、中途停运权的行使以及中止方的通知义务和另一方提供履约保证的情况。中止履行合同义务是一项实用且公平的权利,对我国国际货物贸易实践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与此同时,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具有申诉的权利。笔者对申诉权本身并不存在疑义,由于人的认知力、判断力都是有限并存在差异的,据此作出的判断均不能保证它是绝对正确的,申诉权正是为了防止错误裁判的发生,因此许多国际人权文件或公约中都将申诉权视为一项基本人权,明确规定要保障社会成员的申诉权。正是如此为了防止错误司法裁判的发生,我国在司法程序中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建立了人民法院的再审制度。但随着涉诉信访的增多,使得现有的申诉、申请再审制度可能破坏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调对个体价值的重视、对人权的保护,并要求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人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我国在不断完善现代司法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同时不断地健全刑法对人权的法制保障,人权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个人权利的保护将在我国刑法中得以更彻底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权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法制赋予了人民广泛的权利,权利只有在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这是立法本意,也是立法的最终归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1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国家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直接创造者的劳动者理应享有这一权利也应承担这一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八章对职业教育作了专章立法,但是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保护的力度还不够,劳动者的受教育权还得不到像一般民事权利一样的保护。对劳动者的受教育权的保护还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概念出发,认为社会保障权已经成为一项人权。并从人权发展的历程来透析社会保障权从无到有,从施舍、恩赐到平等对待,从单一到丰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阐述了社会保障权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7.
树立海洋国土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的国土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管辖范围扩大,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权利和任务加重。因此,沿海国纷纷调整本国国土及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策,重新规划安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成为近十几年来的基本趋势。按《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划归我国的国家管辖海域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这是国家陆地国土的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表题为《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的白皮书,从7个方面回顾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二、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三、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四、国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五、少数民族公民既与汉民族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部公民权利,又依法享有少数民族特有的各项权利。六、残疾人权益的法制和政策保障得到加强。七、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通过明文规定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和其他定罪量刑原则以及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系列条款,较好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人权保障机能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死刑条款较多,与现代刑法应有的人权保障机能之要求尚存较大差距;刑法的若干人权保障法条存虚置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尊重并保障人权不应当流于空洞的口号,现实中应将人权的保障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始末以及刑事诉讼的具体设计中。新刑诉法在完成修改后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在刑诉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的部门法首次具有了对于人权保障的明文规定,总则当中明确规定了这是继宪法法律条文规定之后,不失为立法层面的一大进步,与此同时,新刑诉法从立案、侦查直至执行的全过程均对人权进行了全面的保障。人权保障原则在新刑诉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对迁徙自由权作了详细地规定,本文拟通过考察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的内容,并找出我国目前的差距,从而对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如何在我国实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韩冰 《科学咨询》2010,(7):28-29
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对迁徙自由权作了详细地规定,本文拟通过考察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的内容,并找出我国目前的差距,从而对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如何在我国实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期,在国际法中少数民族权利被被认为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学界基于我国国情和法律实践也展开了相关研讨,初步建构了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体系,对其主要内容形成了共识。本文基于通说理论和法律制度内容解读之。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派遣是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将劳动者派遣到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我国新的《劳动合同法》对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了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并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人力资源派遣中相关的法律问题。一、法律视角下人力资源派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派遣是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将劳动者派遣到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我国新的《劳动合同法》对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了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并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人力资源派遣中相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人权? 所谓人权,是指人依其自然本性和 社会本质所享有或者应当享有的基本权 利。人权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在 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洲中世纪的自然 法学者中,曾提出过"自然权利"的概念, 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人权的思想萌芽,在 我国古代文化中也出现过向往大同的人 18/领导文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法开启了注重保护人权的时代,权利和平等成为美国公法的主旋律。布朗案和1964年《民权法》使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法律平等保护条款得以真正实现,这也标志着美国法实现了以平等、自由、人权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化。以米兰达案为代表,美国法注重以约束和规范公权力来实现对私权利的有效保障。同时,在社会的刮烈变化和决速发展中,美国法中个人权利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利的爆炸”。总之,现代美国法在价值取向上由注重财产权利向注重人权和平等转变。这种转变在公法上,形成了一场“权利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进步,法律援助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法律援助制度当中的人权保障问题,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分析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和困境,并围绕如何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权利进行保护,以求在实质上践行"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事优先权的一种,我国的《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作了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带有概括性与不确定性。这就导致房屋承租人实现优先购买权时与一些相关权利实现发生冲突。因此,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与共有人优先购买权,抵押权人及其拍卖中的优先购买权人权利实现冲突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亲权概念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尚未统一,但英国对亲权有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并且 在《雇佣权利法案(996)》中规定了对孕妇产假以及劳动者周日休息与子女团聚的法律保护,对亲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我国劳动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