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入夏闻粥香,老伴下厨忙。每年夏季,我家都会吃到老伴熬制的"防暑降温粥"。老伴在妇幼保健中心工作了近30年,退休后,依然把日常保健作为晚年生活的头等大事。她常对家人说: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一不存在,其他都没有意义。每年夏天,家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苦夏"症状。这时,老伴就会下厨为家人熬粥。她熬的粥品种很多,但都具有防暑降温、驱除"苦夏"症状的保健作用。这些粥包括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藿香粥等。  相似文献   

2.
吴长欣 《老友》2014,(11):57-57
正老花眼是老年人眼睛调节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过四旬之后,阴气自半,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损,难以濡养眼目所致。若能及时予以药粥调理,可延缓视力的进一步衰退。现介绍几款防治老花眼的药粥。1.何首乌粥:取何首乌60g、粳米200g、大枣10枚(去核)、冰糖少许。先将何首乌加适量清水煎煮,然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大枣、冰糖一起加入药汁中煮成粥,每天早晚食用。  相似文献   

3.
汪朗 《社区》2012,(20):55-55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中国过去的治家格言。粥与饭,据说最早都出自黄帝之手,他老人家一边“蒸谷为饭”,另一边“烹谷为粥”,好让后人餐桌上有干有稀。不过,这粥饭问世之后,其地位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保安员,他们的职业基本要求是每天不能微笑,每天都要平静面对生死离别……今天,记者带您走近这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保安员,走近他们中的大哥——唯一经特批转为北京户口的年轻保安员年雪飞。  相似文献   

5.
廖春花 《源流》2012,(7):62-62
三影塔文化广场是南雄市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每天早晚都有许多人在这里跳广场舞,成为当地街头跳动的风景。在这群人当中,有这么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昔日辛苦耕田劳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他们洗脚上田,进城务工,安居乐业。每天他们都在广场上挥洒舞姿,给周围老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一份快乐和健康。这个群体就是由农民欧...  相似文献   

6.
腊月家常菜     
腊八儿粥 "一进腊月,就不能自在逍遥,事事都要预备,处处得把心操,俗话说:送信的腊八儿粥那是头一报.  相似文献   

7.
许多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他们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传统的“吃粥容易消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有人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做了研究,结果是糖的吸收率为:粥96.5%,饭99.5%、馍99.9%;蛋白质的吸收率为:粥56.1%,饭99.5%、馍99.9%。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廖春花 《源流》2012,(13):62
三影塔文化广场是南雄市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每天早晚都有许多人在这里跳广场舞,成为当地街头跳动的风景。在这群人当中,有这么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昔日辛苦耕田劳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他们洗脚上田,进城务工,安居乐业。每天他们都在广场上挥洒舞姿,给周围老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一份快乐和健康。这个群体就是由农民欧阳可军一手组建的。"抓紧时间,赶紧走吧!很多人在等着。"每天吃过午饭,家住南雄市城区龙沟巷的欧阳可  相似文献   

9.
张峰 《百姓生活》2011,(4):19-19
30岁之前,我的饮食习惯是只吃干饭不喝粥,甚至连水都很少喝。而我的身体,似乎并不因此枯涩,皮肤光洁润泽,声音水嫩灵动。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每天不喝上一碗粥,就觉得面目枯萎言语干涩,像一朵失了水的花,黯淡无光,面对山珍海味亦食之无味。唯有一碗暖热的粥下肚,方觉通体舒泰,整个人都鲜活光润起来。和朋友聊起这种改变.她们送我3个字:你老了。  相似文献   

10.
增加光照法在奶牛泌乳期的初期60天内,让牛每天接受16小时的光照,可比在冬季接受自然光照的奶牛多产奶达10%以上。喂粥料据实验,给予奶牛喂粥料,比喂干湿料可提高产奶量13%。夏季粥料内加入大量冷水,可使奶牛防暑降温,冬季喂38℃左右的热粥料,可增强牛体的抗寒力。调整分娩期奶牛产后3-8周是产奶的黄金时间,夏季气温高、蚊蝇多、产奶量低,应采取计划配种,使奶牛分娩产犊应避开炎热的夏季,可提高产奶量8%-10%。  相似文献   

11.
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的童年却可以那样度过Lucy一家居住在加拿大的密西加沙,她有两个儿子,一个9岁,一个11岁。孩子们都在社区小学里上学,一个三年级,一个五年级。Lucy在2001年时来到加拿大,丈夫在Alberta工作,而她则刚刚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每天早上7点45分,家里的电视就会被打开,这是早间新闻和天气预报时间,Lucy一家把它当作起床号。起床之后,电视在7点50分  相似文献   

12.
《中华魂》2013,(12):45-45
人不是机器人,每天工作完后都需要休息,需要睡觉,而对于睡眠时间也是众说纷纭。有些人一天睡6个小时就足够了,也有人说每天都必须睡够8个小时才可以。净水器十大品牌汉品尼斯分析:现代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通病,他们不管什么每天睡几个小时的问题,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一天睡上十个小时都觉得不够。那么一个人每天究竟睡多长时间才算足够呢?  相似文献   

13.
爱的温度     
周礼 《山西老年》2009,(12):22-22
从小我就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为我熬上一碗红枣粥。当我还在睡梦中,母亲就轻手轻脚地披衣下床。然后来到厨房,舀米,淘米,洗枣,生火。粥熬好后,母亲就隔着房门喊  相似文献   

14.
隋梅 《新天地》2012,(12):54
下面这些顺口溜是与一位老中医闲聊天时,他讲给我的,我抄写下来,供读者朋友参考。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相似文献   

15.
平凡之人     
我们每天都做着同样的噩梦,那就是睁开眼睛之后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是我近日发现的一个小段子,看时嘴角微微上扬,看完时发现这是讽刺,后来越想越觉得这句话有意思,有味儿。这句话正是印证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之人,每天都做着近乎相同事情过着相同的生活。金字塔尖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每天过着你梦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4月25、26日,第三届南锣鼓巷创意市集敲锣打鼓地开张了。这次iMART创意市集的参与者近50家,有经历了三届创意周的老商家,像胖兔子粥粥的环保加卡通故事系列,这次带着老婆一起来创意市集,现场签收的同时还向大家宣传环保;还有初出茅庐的新手,带着诞生不久的创意作品,像介绍她的新生宝贝一样珍爱着自己的成果。一进了市集我就不能自已了,刚看到一家满是玩具的展位,还没来得及全部扫射一遍呢,又望见前面不远处的个性T恤,流连这家想去那家,简直要大呼——悟空啊教我分身术吧!淡定些许之后我开始认真关注每一个展位,来创意市集不仅仅是逛逛这么简单,因为每个参展者和他们的作品都是有生命、有故事的。  相似文献   

17.
肖蕴 《社区》2005,(7):25-25
提起当上社区主任的这两年每月千元以上的工资待遇,给我的感觉就是“舒服”。提起办公环境,跟以前几个人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旧房子里是没法比的。现在我的办公室已装上了冬暖夏凉的空调,办公桌和沙发都是千元以上的,每天除了外出开会,坐在办公室也就煲煲“电话粥”,联络联络各方面的感情,而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等。上不上班挺自由的,偶尔遇到镇里的人来查岗位,只要我不在,随便对他们说个去共建单位走访等等的理由就可以。我这么说你可能不信,如果在以前,我也真的没想到社区主任会这么“舒服”。社区刚成立时,镇政府对社会公开招聘了许多社…  相似文献   

18.
每天每天的清晨,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飘扬的时候,我们寂静的校园中,总会有一支支船队驶出。他们去哪儿了呢?他们是去畅游知识的海洋!他们让理想和希望一起启航;让憧憬和向往一起启航;让拼搏与进取一起启航;让执著与追求一起启航!啊,我们就是这船上的水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语言输入方式与第二语言习得成就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卷调查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表明:对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而言,第二语言最常用的输入方式是读,其次是听,读与其四级成绩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且阅读班成绩(每天课后额外阅读2篇文章,难度为i+1)包括平均成绩和阅读单项成绩都明显高于听力班(每天额外听同样的2篇文章)的相应成绩。  相似文献   

20.
王延群 《山西老年》2014,(10):61-61
天气渐渐转凉,秋季饮食,切勿贪食各种油腻辛辣食品,粥能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秋季养生的很好选择。早上喝粥最养人。每天早起,空腹胃虚,可以喝一大碗热粥,使肠胃得到滋养,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也不会导致肥胖。同时,感冒时也最好多喝热粥,因为喝粥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能够有效促进感冒的治愈。大部分人在感冒后会胃口变差、没有食欲且肠胃消化系统处于欠佳状态,而喝粥可以促进肠胃的吸收。喝粥还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