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各地传统流动人口管理模式遭遇挑战。以今年4月27日新疆取消便民联系卡为典型举措,彰显了各地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勇气与决心。谋划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需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工具,实施积分管理办法,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语言不通往往是移民或者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的首要制约因素,语言交流障碍也逐步成为劳动力在市场上流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城务工,尤其是跨省、跨地域到东部或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高额收入,是贫困户改变贫困面貌最直接、有效、可持续的途径,但由于深度贫困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教  相似文献   

3.
黄潇  黄守军 《管理科学》2021,24(6):57-75
除工资雇佣外,自雇(包含有雇工自雇和无雇工自雇)是流动人口重要的劳动参与方式. 本文基于2016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考察了自雇的决定机制,并从平均和非线性维度分别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测度了不同劳动参与方式之间的收入差异.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教育有利于流动人口有雇工自雇而无助于无雇工自雇,男性较女性更容易产生自雇,户籍并不会明显影响自雇;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倾向于自雇,而服务业中的非技能劳动力自雇可能性更大. 2)流动人口有雇工自雇的平均收入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无雇工自雇和工资雇佣;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自雇与其他劳动参与形式的收入差异越大. 3)相对于工资雇佣,流动人口两类自雇的收入均随收入水平上升而递增,且有雇工自雇引致的收入差异更大;不同劳动参与方式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源于个体间的条件(禀赋)差别.  相似文献   

4.
除工资雇佣外,自雇(包含有雇工自雇和无雇工自雇)是流动人口重要的劳动参与方式.本文基于2016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考察了自雇的决定机制,并从平均和非线性维度分别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测度了不同劳动参与方式之间的收入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教育有利于流动人口有雇工自雇而无助于无雇工自雇,男性较女性更容易产生自雇,户籍并不会明显影响自雇;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倾向于自雇,而服务业中的非技能劳动力自雇可能性更大.2)流动人口有雇工自雇的平均收入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无雇工自雇和工资雇佣;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自雇与其他劳动参与形式的收入差异越大.3)相对于工资雇佣,流动人口两类自雇的收入均随收入水平上升而递增,且有雇工自雇引致的收入差异更大;不同劳动参与方式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源于个体间的条件(禀赋)差别.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历史性、特殊性、复杂性.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科学研判和有效解决民族地区问题,事关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笔者作为多年工作在民族地区基层的一个民族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好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问题,必须着力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谢浩然 《决策与信息》2013,(12):184-18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成为我国人力资本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其中省际流动人口更是对流入地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只有全面了解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劣态势,才能优化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促进流动人口群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建立基于C—D函数的有效劳动力模型,选取人口流入集中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5省市为代表,测算出2001-2011年间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5省市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那些数     
2.3亿: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发表报告,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其中80%来自农村地区。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近一半是"80后"。报告显示,35岁以下流动人口去年的月均工资仅为2513元人民币。未来10年每年有1000万至1300万农民工进城。  相似文献   

8.
随着慈溪市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迅猛增长,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流动人口的迅速流入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慈溪市流动人口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据统计,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省内流动的占65%,跨省流动的占35%。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苏州市凭借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也吸引了众多的务工者,截止2005年末,苏州市流动人口总数已达378.16万。大量流动人口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譬如给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能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应积极探索行政调控与市调节相结合的模式与方法,推动流动人口的有序流动和计划生育工作,从而不断促进苏州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快民族地区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民族地区企业虽然在近几年借助干西部大开发的平台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障碍,制约其发展的步伐.民族地区企业只有有效解决好这些问题,突破这些障碍,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腾飞.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范围的农村体制的改革、农民观念的变化和城乡壁垒的逐渐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区逐渐在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自发形成.这些由"流动人口租赁房屋聚居生活"的社区,给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和影响:如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空间景观杂乱无章、居民缺乏社会保障和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等,如何对这类地区进行管理,已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一、河北省流动人口的特征1.由较贫困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河北省耕地面积小,农村人口数量大,土地产出低,许多农民处于隐形失业状态,属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趋势总体上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这也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目前某些制度安排的滞后或缺失,使得人口流动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不和谐的影响.针对西安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了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消除流动人口不和谐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13-13
——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发表报告,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其中80%来自农村地区。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近一半是“80后”。报告显示,35岁以下流动人口去年的月均工资仅为2513元人民币。未来10年每年有1000万至1300万农民工进城。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极大地分享到了教育发展的成果,同时在教育发展成果共享中也存在城乡失衡、与其它地区比较差距大等问题,通过大力发展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经济、加大该地区的教育投入、统筹该地区城乡教育发展、加大发达地区对该地区教育支援等途径,可以实现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更充分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法制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加强法制教育是促进这两项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于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法制教育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宁波市鄞州区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状况,本文对该地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导致的社保基金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简要论述了现行政策下解决该问题的操作困难性,并提出了解决社保基金流不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与改革,管理世界杂志社与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定于2019年6月8日在北京举办"民族地区发展改革学术研讨会"。一、围绕民族地区发展改革主题,公开征集有关学术论文。请登录《管理世界》网站(www.mwm.net.cn),在线投稿至"民族地区发展改革学术研讨会"栏目。截稿日期:2019年5月20日。二、组织专家评选优秀论文,推荐给《管理世界》接受审稿。符合要求的,优先安排发表。  相似文献   

19.
王铁良 《决策探索》2007,(22):44-45
金水区实现辖区楼院视频监控全覆盖 金水区位于郑州市东北部,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的中心地区.常住人口100多万,流动人口近50万.辖区拥有57所大中专院校、80多所科研机构、50多家大型商贸批发市场和100多家金融网点.保持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对维护省会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极大地影响我国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威胁到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对于维护我国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地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群体事件特点和诱发原因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