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命"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命"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命"和"天命",而肯定了"小命"和"身命".《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命"论和黄老学、 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  相似文献   

2.
张宪华 《社科纵横》2013,(9):124-127
乾嘉为清代学术全盛时期,其成就远迈前代,而学术之发达往往要讲求方法的科学。高邮王氏在训释《左传》时,注意明字词之古今义、析其专有名词、破假借,求本字、同义词互训、内证和旁证,并自觉地运用了音韵学、语法学的知识,广征博引,以小学校经,在《左传》训释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雅正考     
《诗大序》云:“风,风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释名·释言语》:“颂,容也。”颂,古亦从容,颂容多通假。可见,《诗大序》对风颂的解释是以形音为根据的。而雅则不然,“雅者,正也。”雅与正在形音上并无联系,那么,雅之何以训正,能否训正,就只能另找出路了。就此,下面谈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0,(6)
辽代头下军州之一的贵德州治所当以今抚顺高尔山城下面辽金古城当之。《辽史·地理志》所载与贵德州有关的凡河、大宝山非今日铁岭市境内之"凡河"、"大宝山",而应于抚顺境内寻求。  相似文献   

5.
《临时约法》"因人立法"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命题。作者认为,《临时约法》"因人立法"是革命党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采取的一种权宜措施,其表现之一是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表现之二是在内阁制的设计上增加了一些违背责任内阁制法理的特殊条款。《临时约法》"因人立法"虽然用心良苦,但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留下十分深刻的教训。作者认为,我们在批评《临时约法》"因人立法"的同时,更不能因此而放过袁世凯,应该严厉谴责袁世凯存心破坏民主共和制度、追求绝对的专制独裁、乃至复辟帝制的种种倒行逆施,这是大是大非之所在,不能混淆两种性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释出     
出字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很习见的字,《说文解字》训为“进也象草木益兹上出达也。”我认为许书训出为“进也”恐非本义,有重索本义之必要。 出字金文写作 ,石鼓文写作 ,皆从止。龟甲文则写作 ,亦从止。又金文多以 形变作 形,因而随 形而诘曲作 ,秦篆遂作 。许慎沿袭之,遂误释为“象草木益兹上出达也。”古文中凡从上之字皆与脚或行走有关,此乃足形,不象“草木上出达”形。古出字实从止,止( )象足形。 象穴屋形,足趾已露于穴屋之外,所以就产生了出入之出义。又《字汇·入部》下云:“出之反也。”可见出、入互为反义。  要正确解…  相似文献   

7.
野间宏是"第一批战后派"先锋,其代表作《真空地带》深掘军队本质,表达被不义战争撕裂青春之痛,突出军国主义年代正义青年的悲剧,深触不义战争的反人性本质。《青年之环》重点突出战争对主人公形成的巨大身心压力,强调人面对战争压力,历经恶战苦斗后的无奈。《真空地带》是"战后文学最高杰作",尖锐地掘出军国主义国家本质,揭露残酷的军队生活与侵略战争之恶,表达了作者的厌军反军心理。  相似文献   

8.
注释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显著特点之一,历代史家有着良好的注史传统。他们的工作概括起来,大体上包括训音释义、校正文字、拾遗补阙、辨正异同等几个方面。元代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注《通鉴》,继承了历代注史的优良传统,功绩卓著,被后人誉为“《通鉴》之功臣,史学之渊薮”。本文就胡氏注《通鉴》地名的得失,作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诗经》文本的研究,可以看出四句、八句体例在《诗经》中所占比例极高,藉此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之社会政治、宗教祭祀、音乐习惯等诸方面,便可追溯四、八句所产生之原因,探寻其句式章法之特点,可知《诗经》中体例基本是以四句为正体、八句为次体之形式,这种句式规范对后世诗歌体制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直接规定了律诗绝句的体例范式。因此,《诗经》四、八句体例可谓后世诗歌章法句式之源。  相似文献   

10.
3月1日晚,由青岛战友情爱乐乐团合唱团演绎的华夏银行之夜——"春和之声"首届正月正交响音乐会,在青岛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旨在传递和平之音,活跃我市春节文化氛围,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答谢岛城父老对中华民族餐饮品牌、百年中华老字号春和楼的关心与支持。音乐会为观众奉献了交响乐《红旗颂》、《春节序曲》、《北京喜讯传边寨》,二胡齐奏《战马奔腾》,女声独唱《白发亲娘》、《豫歌:沁园春·雪》、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乱云飞》,长征组歌《3、遵义会议放光辉》、《4、四渡赤水》、《5、飞越大渡河》《6、过雪山草地》和交响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相似文献   

11.
浅吟韵文歌     
王荣 《生存》2020,(3):0110-0110
韵文,好读易记,写人记事,说理抒情。诗集有《诗经》,个人作品有《楚辞·九歌》、《离骚》,专著有《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笠翁对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字经》等,融入名著有《水浒传》等,武、医、易等典籍中也不少。应用韵语教学,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韵文读者在增加,韵文作者在减少。习作训练若重启,继承发展形势好。  相似文献   

12.
正《欧洲的德国之秋——跨国视角下的七十年代左翼恐怖主义》一书于2014年由慕尼黑奥尔登堡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彼得拉·特赫芬(Petra Terhoeven)是哥廷根大学欧洲文化史与当代史教授。1977年的德国之秋深深地植根于所有德国人的记忆之中。作者在本书中首先分析了"德国之秋"的参与者所策划的"国际迫害"的背景,尤其是红军派(RAF)恐怖主义者与意大利红色旅(Rote Brigaden)的关系。作者认为,如果不运用跨国视角分析所有政治行为者的角色,那么对20世纪70年代的暴力升级,尤其  相似文献   

13.
将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作注解、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者、性质、主旨以及夏商周三代"冠""祭器""乐"的象征意义,认为: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以极简练的文字总结了虞夏殷周之治天下之道的"变"与"不变";其乃周敬王二年孔子赴周问礼于老子时老子对孔子所言;从内容上看,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和清华简《系年》可构成上下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澉 《学术交流》2023,(1):176-192
关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晚年的“荆府纪善之补”,对于其是否实际到任,近百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通过考证归有光、吴承恩长兴县征粮事件,对吴承恩《送入我门来》和徐中行《送吴生游楚》两首词的解读以及对《西游记》存在多位合作者、《西游记》“官板藩刻”等情况的考察,可以确认吴承恩晚年有“荆府纪善之补”,并且确曾到任就职,并在蕲州荆王府创作了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如此,那就与世德堂本《西游记》陈元之所撰序言中揭示的《西游记》作者问题的线索,即与某藩王府的三个“或曰”的内容严丝合缝,这对于认定吴承恩对《西游记》的著作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最迟在隆庆四年(1570年)。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诗词绘画都讲究意境,诗由情起,画自境生。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第一次使用了"境界"一词,清初的笪重光《画筌》继唐代王昌龄《诗格》之后,第一次在画论中谈到"意境"。总而观之,都是主张在对物象的描绘过程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意趣,借景抒情,笔随意动,达到"摅发人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左传会笺》为20世纪初《左传》注释的重要著作。《春秋左传注》晚出,能海纳百川,富采旧注,择撢群籍,遂有驾旧轶往之势,在《左传》训释诸书之中,最为称首。作为往籍旧说,以《左传会笺》之重,自然纳入《春秋左传注》参考权揆之范畴。对比分析两书,可以看到《春秋左传注》受到了《左传会笺》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基本接受、约取其意、取其精粹、作以申发等几个方面。这种对比分析,为正确评价《左传会笺》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为深入理解《春秋左传注》的学术成就和特征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5,(6):108-115
明前期关于唐诗分期的论述,主要以高棅与台阁文人为代表。洪武间高棅编选《唐诗品汇》,形成"四唐九品"之分期,在"世变论"与"体裁论"结合下注重唐诗之文学考察;永乐末高棅在《唐诗品汇》基础上删减成《唐诗正声》一书,已多以"性情之正"为标准选诗,其诗学思想与台阁文人渐趋一致。永乐至成化间台阁文人之唐诗分期多曲解杨士弘《唐音》之三分法,分期更多是依据"世变论"。高棅与台阁文人虽同尊盛唐,但又有区别,前者多推崇盛唐之古诗,而后者更尊尚盛唐之律诗。台阁诗学思想下的唐诗分期与宗尚存在诸多矛盾,在为何尊唐、为何尊杜等问题上难以自圆其说,显示出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其画     
正董其昌的宗师之谓,大半来自他的"南北宗论",如果没有这个总结前世画坛千年、影响后世画坛百年的理论,他应该只是若干独善其身的大艺术家中的一员。是"南北宗论"将他推上了一代宗师的地位。中国山水画传承千年,虽然每个地域都有些特色,但此前从没有人将画者的风格特点以南北归类,且断其优劣、定其价值。《画禅室随笔》是董其昌最著名的绘画理论著作,也是中国美术史影响巨大的一部著作。其中,董其昌提出了影响后世至今的"南北宗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骕以至马、  相似文献   

19.
声训是训诂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作为一种训诂方法,是任何谈训诂的人所必须涉及的。然而对此各家说法不一,有褒有贬。其代表性观点有: 陆宗达《训诂简论》:所谓“声训”,就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该书111页) 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用音近义通的词来作解释,以达到探索词义来源的目的,叫声训。声训应当是用同根词作训释词,但汉代的某些声训往往选用一些偶然同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3):144-148
《西游记》中的宗教解读历来是研究的重点,"讲道说"、"三教合一说"等角度一直占主流地位,它们十分注重小说中的宗教描写部分,并将《西游记》定义为一部有意为之的"传道书"。当这种宗教解读凌驾于小说文本本身之上,作者的创造力、作品的文学性以及民族想象等便被削弱甚至忽视了。本文尝试以小说本体为基点,从文本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西游记》中的宗教因素在文本结构的复杂化及对叙述的空间、时间及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